潘亦純
雖然各方進行了辟謠,但是在今年信用債發行暴增、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下,債市牛市不再,反而暗藏了很多“地雷”,需要警惕風險
近期接連不斷的債市風波給近日已動蕩不安的債券市場又蒙上了一層陰影。銀行、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無一不在這場風波中被拖下水。國海證券、華龍證券、華夏基金、廊坊銀行等機構不斷被爆出代持債券違約、爆倉等消息。
由于事件敏感,這些公司紛紛在第一時間對市場傳聞進行了辟謠,但是遺憾的是公司的辟謠未能消除市場的恐慌情緒。
近日,證監會也對轄區基金公司旗下規模在200億元以上、機構占比比較大的貨幣基金進行了窗口指導,華南有基金公司接到了證監局下發的《關于加強貨幣市場基金監管工作的通知》。由此看來,債券市場基本面依然較弱,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多家機構緊急辟謠
在債券市場下行的情況下,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傳聞稱,國海證券一個債券團隊負責人失聯,請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債券浮虧巨大。此外,華龍證券12月13日還被爆出了5億元的債券交易違約,華夏基金還傳出了爆倉傳聞,公司要賠償6億元。
上述3家機構均進行了辟謠,國海證券15日臨時停牌,并發布公告表示,傳聞中的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國海證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此外,公司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文中所提及的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楊、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目前,相關人士已經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公司經營狀況正常。廊坊銀行方面否認稱,“廊坊銀行與傳聞提及的證券公司無任何業務往來。”
華龍證券昨天也回應表示,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公司將于12月15日第一時間完成“15國開18”等債券交割,維護市場秩序,消除負面影響。
華夏基金則回應稱,目前公司所有貨幣基金均正常運作,申贖正常,無任何特殊情況。
由傳聞引發的“多米諾骨牌”事件仍在發酵,12月15日晚間,易方達、銀華、博時、天弘等20余家基金公司均借媒體進行辟謠,稱公司根本沒有所謂巨額贖回,運作穩定。
債券代持被推上風口浪尖
雖然謠言已經得到澄清,但市場的恐慌情緒卻依然存在。此輪債券市場的下跌,原本隱藏在牛市中的一些風險也開始逐漸顯現,比如債券代持。
所謂的債券代持,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杠桿手段,機構買入債券,找人代持后獲得資金,又繼續買入債券找人代持,這樣1億元的資金可以放到數億元,從而獲得數倍收益。平安類固定收益部門總經理石磊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債券代持本身是一種交易服務,并不屬于完全不規范的行為。“現在大部分都是有協議的。”代持方不承擔風險,不過在市場波動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及糾紛。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中一直存在投資機構通過臺下協議代持等手段違規放大杠桿的現象。投資機構在正常的債券質押業務之外,向代持機構轉讓債券并約定回購的時間、價格,從而獲得增量現金放大債券市場交易杠桿。一般而言,投資機構向交易機構約定的價格會計入債券應付利息和資金成本,同時獨立于市場價格波動,由此令投資機構獲得價差收益,而代持機構則坐享固定收益。
相比投資機構本身,其交易員往往有更加強烈的利益沖動尋找代持交易的機會。據業內人士透露,通過代持交易,投資機構往往可以將原有杠桿再放大。
不過,在風險到來時,債券從下金蛋的母雞變成了浮虧不斷放大的定時炸彈。為了盡可能“止血”,拒絕履約回購代持債券成為一種具有誘惑力的選擇,于是債券違約事件會形成連鎖反應。
債市風險不可小覷
無風不起浪,年底流動性趨緊的局面的確讓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成為目前市場上極度關注的品種,貨幣基金收益率有可能在目前的情況下受到很大影響。
記者注意到,國內債券市場經歷一個多月的下行后,在美聯儲決定加息當天——12月15日,史無前例地出現各期限國債期貨開盤全部跌停的現象。
相關的債券、貨幣型基金表現本來普遍不佳,近一個月以來,至少有上千只債券基金凈值出現了下跌,最大跌幅更是高達36%。雪上加霜的是,當天又出現了各種債市違約爆倉傳聞,這又會對債券價格造成沖擊。投資者應該警惕相關風險。
不過,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并沒有那么悲觀,債市調整非債災,央行只是想通過對杠桿投資者的“小小懲戒”來促使債市有序去杠桿。搞出類似去年股災那樣的“債災”,或是讓“錢荒”再次卷土重來,絕對不是央行的目標。所以,相信在短期內央行就會加大流動性的投放來平抑當前的緊張局面,避免事態過度惡化。
12月15日上午,中國央行發布公告稱,將進行1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4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000億逆回購到期。一位市場交易人士表示,此前央行都在進行資金回籠,對市場的資金凈投放非常少。
那么到底此輪債市風波何時會消失,華創證券指出,市場調整結束需出現三大信號:第一,同業理財的規模、占比和收益率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行且趨于穩定;第二,央行重新采用降準等低成本的方式投放資金,或者向下引導資金投放利率。當基本面出現大幅度惡化時,可能會使得貨幣政策重心重回穩增長;第三,人民幣重回升值通道,外匯占款重新流入中國,給銀行體系形成低成本超儲,流動性困境自然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