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 ?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以體現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關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培養適合地域特色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與研究型大學有顯著的差異,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本科院校特殊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應立足實際、找準定位、不能盲從、避免片面化和紙上談兵,建設符合學校轉型發展、多元化、操作性強、功能全面的教師發展中心。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 ?教師發展中心建設 ? ?建設策略
培養一支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務,而廣大教師是完成此項任務的最重要力量。通過國內外高校的實踐證明,設置教師發展中心是提升教師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目前,國內600多所大學面臨向應用型轉型的關鍵時期,“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成熟,實踐能力較弱,教師發展的觀念和促進轉型的措施都比較傳統,幫助教師隊伍向“雙師型”轉型的任務比較繁重,因此,需要建設適合應用型院校發展的結構合理、體制完善、功能強大的教師發展中心,以促進教師轉型和學校發展轉型目標的實現。
一、國內外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概況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高校教學質量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外,許多大學建立了“教師發展和教學設計中心”、“教學發展中心”、“課程教學發展中心”或“教學、研究及技術研究中心”等促進教師教學發展的機構,
密歇根大學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關于教師專業發展中心的高校,稱做“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CRLT),成立于1962年,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教師發展中心之一。美國絕大多數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于1990年以后,現已擁有近1000個教師發展中心,堪稱世界之最,社區學院、文理學院、綜合性大學等都設有類似的機構,但分布不均勻[1]。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高校紛紛成立類似的機構。
2006年5月,我國19所高校的校領導參加了由教育部組織,密西根大學承辦的為期兩周的“密西根-中國大學領導論壇”,為國內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拉開序幕。2008年6月12日,教育部師范司在中央教科所召開了關于師范教育的“教師發展中心建設草案研討會”。2009年7月11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主辦了“高校教師潛能開發國際研討會”,探討了我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等問題。2011年,教育部提出引導高等學校建立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改革、研究交流、質量評估、咨詢服務等各項工作,以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和人才培養特色的需要。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過程中存在教師隊伍整體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此外,由于體制原因,某些教師面臨工作負擔重、歸屬感低、潛能難以發揮等現實困境,這些都成為制約院校轉型的瓶頸。教師發展是學校轉型的核心要素,主要涉及專業發展、教學發展、組織發展、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五個維度。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構筑教師全面發展模式、建設功能全面、服務地方特色的教師發展中心仍任重而道遠。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還不成熟
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尚沒有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師資團隊,專兼職教師絕大多數來自高校,從走出“校門(作為學生)”到走進“校門(作為教師)”,來自企業、行業的比重比較低,缺少在本專業(行業)中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在認定、考核和評價等方面的相關制度尚不健全,沒有形成激勵教師轉型的有效機制,某些教師基于教學科研任務重、家庭事務繁雜等原因,教學改革困難、轉型緩慢,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基本處于數量補充階段,在發揮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效果不明顯,多方面因素決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在較長時間內處于不成熟的狀態。
(二)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整體偏弱
學校大多數教師沒有進入企業掛職鍛煉,擔任指導教師僅限于掛名,并不能與企業建立良好的溝通,從而達不到教學相長的結果,某些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難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一方面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比重大,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從走出校門到走進校門,普遍存在重學歷、重理論水平,忽視教師行業背景及實踐能力的現象,可以說是“清一色”理論型師資隊伍,實踐能力薄弱,又存在教學任務重、家庭事務多、經濟基礎薄等困難,因此實踐鍛煉機會少、時間短、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教師的科技創新貢獻度較小,服務企業的能力弱,不能得到企業的信任,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成為校企合作的制約因素,從而影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教師的發展觀念和培訓措施比較傳統
應用型本科院校多為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發展觀念和培訓措施很少有突破,不能適應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校轉型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高校教師培訓模式面臨教育環境改變所產生的挑戰,存在模式單一、內容陳舊、考核不力等弊端,某些培訓質量不高,水平參差不齊。另外,某些教師存在自主發展的意識單薄、抵觸培訓、不追求進步等負面情緒,在教學能力或科研能力提升上處于被動狀態,被考核、被評估、被指導、被管理,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
三、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策略
(一)中心發展定位的革新:從“教師服務”到“教師引導”
某些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職能主要以教師服務為主,功能單一,難以避免行政化傾向,行政服務色彩濃厚。因此難以得到教師的支持和信任,教師沒有意愿讓中心幫助自己提高。為避免教師發展中心的行政服務傾向,可在外部行政的支持下,將中心定位由“教師定位”向“教師引導”轉變,可建立中心導師隊伍,聘請校內外和行業企業各類掌握科學知識前沿并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建立中心導師隊伍,充分發揮高水平專家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注重團隊建設,實行以老帶新,有利于校本培訓的順利開展,完善教師咨詢服務體制。
(二)中心發展目標的升級:從“教師培訓”到“教師發展”
傳統的高校教師培訓模式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發展有很好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但在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轉型過程中凸顯出較大的局限性。多年來,我國高校教師培訓模式形式趨同,結構單一,忽視高校教師終身學習、在職學習的需求特點,在培訓內容上未能體現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學科、不同職務教師的差異性,未能滿足教師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教師明顯缺少自主性,其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的積極性不高[2]。拓展教師培訓通道,提高教師選擇培訓課程的自主性。目前教師的培訓愿望與缺乏教師自主性培訓之間形成了強烈的矛盾,成為中心發展的難點,如何使教師的培訓更貼近教師自身的工作實際,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中心發展核心的轉變:從“能力提升”到“促進轉型”
應用型本科院校有別于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目前理論型的教師隊伍顯然不符合應用型院校的發展,推動教師隊伍轉型是促進學校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師發展中心的核心任務,中心應將著重點從教師能力提升向促進教師轉型傾斜,按教師不同的崗位、教齡、特點等分類別分層次,從源頭、過程和結果三個途徑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隊伍轉型,定期開展的教學沙龍、教學觀摩、教學培訓、青年教師研習營等活動的主題向促進教師轉型傾斜,更換觀念、更新理念、轉變方法是一個困難的、需要時間循序推進的過程,中心應從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本著經濟、有效的原則,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轉型途徑,不斷豐富和完善應用型教師培訓體系,從而使教師獲得效用高、最優質的專業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如何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建設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師隊伍,仍需要不斷摸索和實踐,教師發展中心應肩負起教師轉型的重任,建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師專業發展機構。
(四)中心發展支點的轉換:從“經驗借鑒”到“建設特色”
2011年教育部啟動新一輪“質量工程”,進一步促進了教師發展中心在我國高校中的建設進度,2012年教育部批準建設30個“十二五”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師范中心,開啟了我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高潮,在中心的建設中多采取借鑒國內外的經驗模式,主要是獨立建制和非獨立建制兩種模式,獨立建制一般是校屬正處級機構,而非獨立建制一般掛靠在教務處或人事處等機構下,從建設上一般開設教學沙龍、各種職業培訓、關注教師素質測評、促進教學資源共享等相關內容。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目前面臨著發展后勁不足、轉型瓶頸、“雙師型”師資隊伍不成熟等問題,因此針對應用技術型院校的特點,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不能一味盲從國內外研究型大學的經驗,應基于服務地方發展特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教師隊伍自身特點,積極開展多元化活動,調動教師的能動性,避免培訓或活動舉辦的“假、大、空”,應將效果落在實處,基于實踐用于實踐,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穩固教師發展中心的地位,推進中心的建設發展。
(五)中心發展價值的提升:從“整合資源”到“培育優勢”
國內高校教師發展中心主要有服務取向、研究取向、管理取向和綜合取向四種定位取向[3],其中服務取向更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提高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上有優勢,因此絕大多數院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多以服務取向為主,多渠道地促進資源共享,努力為教師提供各類平臺,提供“服務式”的教師發展中心,這種教師發展中心更趨于行政化,教師很難主動依托中心提升自己,因此,中心發展的價值應該追尋更高的層次,從資源的整合到主動培育優勢,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多元化的活動,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類型教師的需求,幫助教師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完成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實現跨學科、跨學校和跨區域的資源共享服務,建立中心優勢,讓廣大教師依托中心平臺獲得切實的提高。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強,立足地方特色、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日益突出。國家教育進入“內涵式發展”新階段,教育質量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師隊伍質量的提高,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與發展至關重要。教師發展中心可有組織、專業化、系統性、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幫助,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中的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影響長遠和行之有效的舉措,建立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具有本校特色、務實高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機構是學校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朱正偉.我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4,VOL23(1).
[2]亢敏.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機構建設研究[J].教書育人,2016,02:42-43.
[3]包苗苗.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2015.08:97-98.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對策研究”(GJB12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