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鄧明
摘 ? ?要: 近年來,早期教育備受關注,各種公立或私立的早教服務機構應運而生。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不僅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行為,更是一種市場行為,需要經受教育市場激烈競爭的考驗。本文從分析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提出以政府為主體的一主多元的辦學力量、多樣化的供應方式、多部門統籌合作的供應體系、多渠道完善師資培訓等措施來整合早期教育資源與相關影響因素,使早期教育發展低成本、更有效。
關鍵詞: 0-3歲嬰幼兒 ? ?早期教育供應 ? ?問題 ? ?應對
一、問題的提出
早期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兒童生長發育早期進行有計劃的培養。目前,比較廣泛的認識是0-3歲嬰幼兒屬于早教范疇[1]。在我國,0-3歲嬰幼兒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進行,家庭是嬰幼兒學習的第一環境,也是影響其一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教育策略缺乏,出現教育問題不善咨詢等,還有部分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將孩子委托給爺爺奶奶或是社會上的早期教育機構代管。在此背景下,連鎖早期教育機構、0-3歲親子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一線城市各種早教機構眾多、魚龍混雜,二、三線城市較少,農村幾乎空白。這些早教機構多以營利性為主,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隊伍資格不齊,收費昂貴,教育不能系統化、科學化等。再加上我國特有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對嬰幼兒教育的關注度更高,年輕而無育兒經驗的父母們開始購買各種育兒書或是網上查詢教育方法,面對教育中的問題和疑惑,父母們希望得到更專業、更權威、更系統的指導。對于我國0-3歲兒童早期教育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仍面臨很多新問題: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對象是誰?政府應承擔什么樣的職責?應該由誰來承辦?社會私立或集體的親子園、早教中心等該何去何從?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不僅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行為,更是一種市場行為,需要經受教育市場激烈競爭的考驗。如何整合早期教育資源與相關影響因素,使早期教育發展低成本、更有效,這就類似于企業發展中的運營與管理。因此,可引入企業管理中的供應理論,它強調供應中各節點企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產品生產供需之間系統關系的形象表達,具有快速反應市場需求、高柔性、低風險等優勢,隨著供應鏈研究的深入,其應用領域開始由營利性組織向公共衛生、社區服務、教育、公益事業等非營利性的實踐領域延伸[2]。對于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來說,要充分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和教育因素才能使早教事業發展更優化。因此,借鑒企業管理中的供應理論,或許可以為解決早期教育中的問題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法。筆者認為,早期教育供應,就是把供應源、培養源和需求源等主體聯系起來,使0-3歲嬰幼兒及家長通過早期教育促進幼兒發展并提高家長指導能力,滿足兒童、家長、社會的需求,推進托幼一體化。只有解決了這些0-3歲兒童早期教育供應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本文旨在探索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中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為進一步深化0-3歲嬰幼兒教育完善與發展加磚添瓦。
二、我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中的主要問題
(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職責方面。
隨著全世界掀起的早期教育熱,如:美國的“整體教育計劃”、英國的“早期開端計劃”、以色列的“0-3歲教養計劃”、新西蘭的“普魯凱特計劃”等,我國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與指導服務計劃已經全面展開。當前,我國對0-3歲嬰幼兒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家長需求也不斷增加,親子園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0-3歲嬰幼兒及其教養人的專業早教機構在全國紛紛出現。研究表明,高收入群體的學歷較高、早教意識強、教育投資能力強,其子女進入親子園的機會遠遠大于中低收入群體。隨著家長早教意識的逐步提升,早期教育很快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有待政府解決[3]。
2010年7月29日黨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2013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的通知,決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區等14個地區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并對試點任務、內容和有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全國多地都開展了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探索與研究,并已形成了初步的本土情況下的早期教育模式。雖然政府已經開始加大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投入與引導,但目前我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政策與指導方針、體制、模式、對象、指導內容與實施等都還不夠成熟,需要不斷地完善。在大多數地區,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還是摸索過程或是空白,這就需要政府、教育部門的推動與引導,并強有力地落實。
(二)早期教育中的教育主體的確定。
我國目前私立性質的早期教育機構多以家長參與促進嬰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為主,可是對于0-3歲嬰幼兒來說,他們不能有意識地對自我進行教育,這是早期教育與其他階段教育最大的不同點,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簡單照搬3-6歲幼兒教育模式,一個月幾次的早期教育活動不能解決0-3歲嬰幼兒發展的根本問題。發展較早的公立的早期教育機構大多經歷了從以嬰幼兒發展為目標轉向以家長指導為主要目標,削弱了很多早期教育指導中心對不同年齡階段早期教育的針對性。所以,對早期教育不能片面理解為家長教育指導,因為這種指導方式與其他家長指導是有區別的。這種指導是融入嬰幼兒的活動當中,對于年齡越大的幼兒和家長來說,對嬰幼兒發展的活動需要也會增加,所以早期教育中的教育主體不僅僅是0-3歲嬰幼兒發展,也不僅僅是家長指導,它具有雙重性,即早期教育中的教育主體是0-3歲嬰幼兒和家長,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嬰幼兒活動的需要越來越大。
我們常規的早期教育中的家長一般指父母。的確,在0-3歲嬰幼兒的成長中,父母的影響非常大。但現在年輕的母親需要工作,很大部分的嬰幼兒都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教養,“隔代親”與“教育觀念的矛盾”是困擾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家長指導工作中的家長不僅包括父母,還應包括所有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成員,使家庭教育觀念一致、科學、合理,從而更有利于嬰幼兒成長。
(三)早期教育師資的缺乏
在普及和推廣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時,早期教育師資專業水平作為實施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受到關注和重視。在我國,師范院校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專業幾乎處于空白,且相應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和實踐環節等都非常薄弱,嚴重影響了早期教育的質量。目前在早期教育中,育嬰師資格證和幼兒教師資格證書比較能反映老師的職業資質。因此,為迎合市場需要,一些幼兒師范類院校開始鼓勵學生參加育嬰師資格證考試,而早期教育機構也鼓勵在職的教師參加育嬰師的資格考試。劉金華認為,作為早期教育工作起步較早、發展也較成熟的上海市,早期教育機構的教師狀況較起步時師資力量薄弱、學歷低下、缺乏職業資質等情況相比,得到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男女老師比例失調,沒有專業的早教人員,教師流動性較大,育嬰師資格證持有率偏低等問題[4]。對早期教育發展較早的江蘇省,張建波、王曼雅也同樣認為,0-3歲嬰幼兒早教師資的問題主要有:總體數量不足,缺乏專業人才,具有早期教育專業學科背景的僅占9.6%,師資隊伍不穩定等[5]。
三、進一步優化我國0-3歲兒童早期教育供應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門的監督與管理,實現“一主多元”的投資辦學體系。
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督與管理,使政府成為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的主體,包括對早期教育的計劃、制定高質量早期教育機構評價標準、制定適宜的早期教育內容綱要等,特別是確立政府財政性教育投入的主體地位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主體,對私營、集體的早期教育機構給予必要的監督、指導與管理。政府主體的確立,將促進早期教育供應向公益性和普及性方向發展,并通過立法,保證早期教育的經費投入。其次,各省市自治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不均衡,我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體系在各個省市的模式也不相同,所以不能采用傳統的高度集中辦學管理模式。政府在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管理規范、投資融資等方面給予方向性指導時,應適當放權,促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以滿足廣大嬰幼兒、家庭和社會的教育需求。同時對于低學歷、低收入家庭,需要提供免費的早教指導,即實現教育普及性的政府應承擔的早期教育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8000萬0-3歲嬰幼兒,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大[6]。因此,在確立政府為主體的前提下,可適當吸納和利用社會力量發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如政府可對社會上優質的私立早教機構進行扶持并規范管理,鼓勵大的企業和公司進行資助及家長繳費等,形成多元化的辦學主體。
在以政府為主體,各類社會力量多元化投資興辦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中,政府應解決全民性的早期教育,體現教育公平的原則,提高全民素質的問題;而各類社會力量應解決的是家長個性化需求的問題。
(二)形成多樣化早期教育供應方式。
在為0-3歲嬰幼兒及家長提供早期教育服務時,早期教育中心應提供多樣化供應方式,讓家長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熟悉、了解普及性的早期教育內容,精力旺盛的家長及嬰幼兒可以為其準備不同形式的早期教育內容供其選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免費的、普及性的早期教育定期指導。
教育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政府和社會應承擔的責任,在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中,政府應普及早期教育的目標。大多數0-3歲嬰幼兒都散居在家庭,這就決定了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必須以社區為依托,以早期教育中心為專業發展指導,結合志愿者服務、專家講座、網絡宣傳與指導、電話咨詢等方式,對社區內每一個0-3歲嬰幼兒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并開展社區親子活動、嬰幼兒發展活動。但目前我國早期教育的普及性不夠,志愿者團隊不夠專業和穩定,很多活動側重于形式。我們應該立足于社區和本地區專家與學生,由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專家、教師、家長和學生等組成一個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服務機構“0-3歲早期教育志愿者指導中心”,可開展長期的電話咨詢、入戶指導、科學育兒知識的宣傳、親子沙龍等活動,有效傳遞社會力量,使早期教育供應方式和時間更加靈活、多樣化,同時儲備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后繼力量,為志愿者,特別是專業學生在服務的同時積累自身經驗,提高自身的早期教育的專業技能和素質。
2.收費的早期教育指導。
在政府提供的免費的、普及性的早期教育定期指導的基礎上,對家長的更多需求,如托管的早期教育、更多的親子活動、希望學習更深的家庭教育知識等,早期教育中心在滿足普及早教的基礎上,可以開設不同的服務項目,進行有償提供。因教育經費問題,國家不可能建立大批的適應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機構,因此可以利用社會力量滿足家長的需要。如:利用社會上成熟的私立早期教育中心,政府、教育部門和早教中心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監督。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社會的進步、國家政策的導向,及民辦幼兒教育本身的特點和功能,今后應從加強政策和立法保障、完善教育服務及做好師資優選和培訓等方面促進我國民辦幼兒教育的發展機構搞好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7]。所以,民辦幼兒園可成為早期教育的補充力量。
總之,運用免費的、普及性的早期教育定期指導、家長需求的服務項目、志愿者宣傳、網絡宣傳與指導、電話咨詢等方式,將服務家長、社會,提高教育素質與0-3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整合為一個整體,使其效應最優化。
(三)部門統籌合作,共建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體系。
0-3歲嬰幼兒有著非常特殊的年齡特征,早期教育不只涉及教育一個方面,而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公共服務,具有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特點,具有教育性、公益性、福利性和創新性的作用。早期教育僅靠教育部門不可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配合下,逐步建立起包括教育、衛生、計生、婦聯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早期教育供應的主要承擔者是家庭、社區、幼兒園、早期教育指導中心。但目前我國早期教育供應體系的構建還不夠完善,如:上海等經濟、教育較發達地區,相對配合較成熟,但對于大多數地區,社區教育只是一種形式,利用社區進行早期教育活動則更少。付紅珍對廣西南寧市0-3歲嬰幼兒社區教育現狀的調查顯示,社區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但家長對于社區開展的早期教育服務很期待[8],但各部門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缺乏有效統籌,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效果不明顯,很難達到最優化。
早期教育指導中心應該是政府與教育部門的組織機構,應成為核心的專業指導機構,合理統籌幼兒園、社區和家庭的活動方式和組織方式,它與家庭教育的契合點是家庭指導工作,指導形式應該多樣,指導內容應該全面,對家長具有針對性;與社區的契合點是利用社區資源,低投入地宣傳與普及性活動的開展,包括社區內0-3歲嬰幼兒信息、社區的宣傳櫥窗、場地等;與幼兒園的契合點是利用幼兒園的資源,做好2歲以上幼兒活動及入園前的適應與準備。此外,現有私立的親子園、早教中心和幼兒園等,也是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供應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可以為公立園不能滿足的家長需要提供補充。
形成“幼兒園、社區、家庭和早期教育指導中心”四位一體為主要依托,以所有部門的統籌合作為主要途徑,將每一個0-3歲嬰幼兒作為一個個體,協同分工,建立統一的電子檔案,將社會的力量整合于早期教育資源中,充分發揮各主體的資源優勢和社會責任,創建和諧的社會環境,共同促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發展,促進嬰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完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專業師資培養途徑。
嬰幼兒早期教育師資是兒童早期教育的啟蒙者,也是推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建立一支數量充足,質量高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者隊伍,有利于提高我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質量,促進嬰幼兒身心發展,提高0-3歲嬰幼兒家長的教育指導能力,同時為基礎教育奠定良好基礎。有人認為,0-3歲嬰幼兒不存在教育問題,主要是家庭的教養,所以早教教師只要有保姆的育兒經驗就可以,不需要太多高深的理論知識,也不需要專業的訓練。但我們知道,0-3歲是幼兒習慣養成、智力發展、性格形成等最關鍵的萌芽時期,年輕的父母基本沒有育兒經驗和咨詢途徑,所以早期教育專業教師不僅肩負著開發、組織活動促進嬰幼兒發展的責任,還擔負著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的教育科學化的任務。
因此,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建立完善的早期教育專業培訓系統。
1.幼兒師范類院校開設早期教育專業,培養早教專業師資。
為滿足早期教育的需要,政府應及早批準幼兒師范類院校開設早期教育專業,組織高校專業及一線早期教育工作者編寫相關教材,加強早教專業學生對0-3歲嬰幼兒心理學、衛生學、營養學、護理基本常識等專業能力的掌握,提高對0-3歲嬰幼兒早教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能力。
2.增加早期教育專業教師資格認證渠道。
對現在在讀的幼兒專業學生,如取得育嬰師資格證書及通過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專業能力考試,可以參加早期教育專業教師資格認證,通過考查即可獲得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專業教師資格證。
3.通過多樣化培訓提升在職早教教師的素質。
對目前在職的非早期教育專業的人員,不能一概否定,他們有一定的一線工作經驗,可以給予定期的靈活多樣的專業培訓,有效提升他們的教育理念、專業技能技巧。
同時,政府要提高早期教育教師待遇,使早期教育教師產生職業認同感,增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確保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持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菲.淺談早期教育中早教機構和家庭教育的結合[J].現代企業教育,2012(1).
[2]翟麗麗,郭豫英,楊彩霞.高等教育供應鏈的構建與管理[J].教育與現代化,2010(3).
[3]楊佳,蘇玲.福建省0-3歲早期家庭育兒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探究,2012(7).
[4]劉金華.上海市早期教養機構師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時代教育,2011(2).
[5]張建波,王曼雅.C市0-3歲嬰幼兒早教師資隊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3).
[6]劉占蘭.早期教育明確公益性發展方向[J].遼寧教育,2012(11).
[7]王曉曼.向0-3歲早期教育延伸——我國民辦幼兒教育前景探析[J].科教文匯,2013(6).
[8]付紅珍.欠發達地區0-3歲嬰兒社區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西南寧市為例[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