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環
摘要:鋼琴演奏是一種表演藝術,演奏者需要在演奏的瞬間將自己之前的鋼琴練習結果進行表現。在這種短時間的展現內,集中體現了演奏者的演奏動機、表現欲望、記憶、聯想、節奏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演奏者的心理情況對最終的鋼琴表演效果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此,如何在演奏的時候將演奏者的心靈和身體充分結合,成為鋼琴演奏者表演追求的目標。本文在闡述音樂表演心理素質內涵和結構特征,以及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理論依據的基礎上,分析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對鋼琴演奏者的作用,并為如何提升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音樂表演 心理素質 鋼琴演奏者
音樂是一門音響藝術,音樂活動的完整化包括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幾個部分。在這些部分中,音樂表演是音樂藝術創作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能夠充分顯示出音樂的生命力。音樂的表現離不開表演,音樂表演是指演奏者將樂譜上的符號轉化為一種具有生命氣息的音響運動。這種活動的實現需要演奏者來作為媒介支持。音樂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音樂作品的創作在本質上源于人的心理活動。演奏者的心理狀態對最終的音樂表現效果具有影響意義。根據鋼琴演奏發現,鋼琴的學習不是完全順利的,練琴的過程是曲折的,由此會讓人們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這些不良的心理會影響人們的鋼琴學習。在鋼琴考試和公開演奏之前,受心理因素的影響,演奏者雖然在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實際發揮效果卻不理想。由此可見,鋼琴的演奏不僅需要良好的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基于此,本文對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對鋼琴演奏者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概述
(一)內涵
音樂表演心理素質具有心理素質研究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表演自身藝術活動的特點,是通過對表演者表演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藝術化來實現的。在本質上,鋼琴音樂表演者的表演是由音樂藝術在各種表現形式、各種性質決定的。鋼琴音樂表演者的心理素質結構是指以鋼琴演奏表演藝術活動為中心的演奏者情感體驗、情感表達為一體的,能夠和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能力、人格特質、心理健康情況等進行動態組合的結構。
(二)特征
1.心理素質結構再現性特點
鋼琴音樂演奏者的演奏活動是藝術形式再現的過程,演奏者在進行鋼琴音樂演奏的時候,需要借助音樂表演的樂器、周圍環境來進行。在演奏之前,鋼琴音樂演奏人員需要對所要彈奏的音樂作品進行了解,之后結合自己的認知來表達音樂作品。鋼琴演奏的目地是通過音樂演奏者的表演,設定一定的音樂情境對音樂作品進行恰當的表達和再現。在某種程度上,音樂演奏者賦予了音樂作品鮮活的生命。在呈現給受眾的鋼琴音樂作品中往往體現了表演者的個人氣質、性格特點等。
2.心理素質結構的對象性特點
鋼琴演奏者需要借助音樂表演來展現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對音樂的感受。每一種情感體驗和情感的表達都具有對象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鋼琴演奏者對作品產生的獨特性的情感體驗,作品成為主題情感的重要表達對象。演奏者作為表演的主體,將自身的情感表現在了演奏對象的身上,賦予了演奏對象性格和獨特的屬性。
3.心理素質結構的調控性特點
鋼琴演奏者表演音樂時的心理素質結構調控性主要表現在從空間角度和時間角度對藝術形態下所有情感體驗的一種持續過程中情感轉換時的不同心理狀以及音樂表現的不同心理強度。在時間角度上,鋼琴演奏者的情感體驗和延續是表現在音樂表演者所顯示出的一種虛幻的時間表象。在空間角度上,鋼琴演奏者的情感體驗和延續主要體現在聲音在虛幻空間中的深度變化。時間和空間角度的調控都依賴演奏者自身的生理調控。
4.心理素質結構的適應性
鋼琴演奏者在音樂表演中,心理素質結構存在的適應性因素是音樂的行為、音樂的形態和音樂的意識。首先,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行為為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質結構做好了表演之前的準備,為鋼琴演奏表演中心理過程的變化提供了專業的心理適應性能,主要包括了鋼琴演奏的專業技術適應以及鋼琴演奏的藝術表現適應。其次,音樂表演的形態為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質結構提供了藝術性的心理適應性。音樂表演過程中的聲音也是音樂心里情感的一種外在化表現形式,借助創新性的音樂韻律和音樂美感存在,體現了一種獨特性的音樂演奏審美特性。最后,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結構適應性還體現在審美中的職業化心理適應性,具體表現在藝術性、專業性和職業性幾個方面。
二、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的理論依據支持
(一)情感表現理論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一種表現,音樂藝術作品在本質上是音樂藝術家創造的一種具有主觀性的體驗報告。音樂藝術家會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和個性來表達自己對生活和世界的一種主觀感受。可見,音樂是一種人類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語言。人類情感集中在音樂的形式中,也加深了音樂自身的本質。在十九世紀的后期,也就是音樂中音的概念本體論發展時期,從音樂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質結構上看,演奏者在展現自身音樂技能的同時,也構建了音樂演奏的心理素質。音樂演奏者以自身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為基本中心,在演變中逐漸發展形成了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情感表現理論。
(二)有效的活動素質理論
心理學家將有效的活動素質理論的第一種劃分方法是分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幾個方面。有效活動素質理論的第二種劃分方法主要是根據音樂演奏主體的個人意志和心理行為活動的內容將心理素質細分為意向、智能、身體素質和個性化的心理。第三種劃分方式是有效心理活動素質理論發展必備的一種素質,這種素質又被細分為對主體活動影響的一種傾向、個人發展目的方面的素質、主體活動產生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影響。
有效活動素質理論對音樂演奏主體的心理發展動向和心理發展目的素質一般包括演奏者的情感表達、情感體驗心理素質。其中,能夠對音樂演奏者一系列音樂表演活動產生影響的是心理適應性素質,對音樂演奏者個人演奏活動進行有效調控的素質一般和演奏者個人素質有關。
(三)認知因素、個性化因素和適應性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理論
認知因素、個性化因素和適應性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理論是由專家以實證的方式在借鑒了他人的心理機能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主要從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角度對心理素質結構進行新的構建,對音樂演奏者個人表演心理素質的構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認知因素、個性化因素和適應性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理論強調行為因素對音樂演奏者心理素質結構活動的基本導向作用,適應性因素著重體現了音樂表演的一種角色化特點,著重體現在藝術性角色、社會性角色和專業性角色幾個方面。另外,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對音樂演奏者的心理素質結構具有不同層次的劃分意義,且理論重點強調的是個人的生理方面特點,能夠更好地通過音樂演奏實現情感的表達和情感心理素質的構建。
三、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方式分析
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的重點是鋼琴演奏者表演情感素質的構建,一般體現在情感表達和情感的體驗。而情感的體驗細化包括了情感的感知、對情感的記憶、對情感的想象以及情感直覺體驗等多種方面的素質。情感表達的心理素質包括了對情感表達的選擇、匹配、協調以及相互影響等。音樂演奏者心理素質中的基礎是演奏者的表演認知,一般體現在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對音樂作品演奏所要營造情境的認識以及鋼琴演奏者的自我認知等幾個方面。另外,演奏者自身的個性特點也能對其音樂表演的心理素質產生重要的影響,關乎心理素質功能之間的協調實現,一般包括心理調控素質、音樂演奏者的表演動力和心理堅持等幾個方面。音樂演奏者的表演適應性一般是指將音樂表演作為一種藝術活動和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對音樂的特征進行表示以及在表演過程中和其他元素之間的適應,包括音樂演奏者的角色適應、音樂演奏職業適應等。
四、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的調節
由上文的敘述可以發現,鋼琴音樂演奏者個人心理素質會對其音樂演奏的過程和演奏效果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在鋼琴音樂演奏者的個人心理素質中也具有個性化的氣質、性格以及情緒變化等特點。鋼琴音樂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在某種程度上是自信心、好奇心、認知能力、對待突發狀況承受能力的綜合性心理品質體現。音樂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形成一方面是先天,一方面是在個人的學習發展中形成的。鋼琴演奏者想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在鋼琴演奏的練習中排除自己練習的心理障礙,以良好的心境進行鋼琴演奏,從而實現最佳的鋼琴表演效果。
(一)針對鋼琴音樂演奏高原期的心理調節方式
鋼琴音樂演奏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影響學習進度的階段,一個是鋼琴練習沒有進展的階段,一種是鋼琴練習中間階段出現的高原期。第一種階段在教師的指導上一般能夠克服,第二種階段往往是和鋼琴練習者自身大腦神經、肌肉緊張程度有關,不能通過外界的力量來實現緩解。另外,在鋼琴音樂演奏學習的心理適應性活動中,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掙扎心理、恐懼心理、逃避心理等都是鋼琴演奏高原期的不良心理反應。高原期出現之后需要演奏者從思想上正視這個問題,盡自己的努力來緩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煩躁疲憊,以一種輕松、良好的心態克服鋼琴演奏練習的高原期。
1.改變自我認知,實現對自我的科學認知
首先,對自我價值正確評估。克服鋼琴演奏練習的高原期需要對自身形成清楚的認知。要認識到,鋼琴的練習是一種復雜化的過程,在練習的過程中會遇見各種問題。為此,需要鋼琴演奏者在多加練習的同時,對自己的鋼琴演奏水平形成清楚的了解,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進行適當的練習。其次,改變不合理的練琴理念。鋼琴演奏的練習需要脫離絕對化的要求,即不能在練習的過程中完全以自己的意愿來考慮問題,而是需要對現實因素進行考慮。最后,保持鋼琴練習的自信心,對自己的認知態度進行改變。在鋼琴演奏練習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練習問題,都需要時刻保持自信心和練習的勇氣。鋼琴演奏達到一定階段之后,會出現身心疲憊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鋼琴音樂演奏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鋼琴樂曲自身對演奏者能力的要求提升,在演奏動作變化大的情況下,演奏者學習的強度也會增加,以至于大腦長期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進而引發心理上的疲勞。對于這種疲勞演奏者需要將自身技術掌握情況和鋼琴樂曲特點進行結合,找出問題予以克服。
2.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首先,鋼琴演奏者要拋棄學習的雜念。鋼琴演奏者的演奏需要全神貫注的進行,不能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學習和練習心態。其次,要以積極的心態進行練習。在遇到鋼琴演奏練習的瓶頸階段,需要演奏者能夠以樂觀的心態來面對。
(二)提升鋼琴演奏者自身心理適應能力的策略
1.提升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的策略
首先,鋼琴演奏者要形成科學正確的鋼琴演奏表演觀。鋼琴演奏者演奏的基本素質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鋼琴演奏。對待鋼琴演奏的結果要抱以輕松的心態。其次,在鋼琴演奏的實際操作中要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鋼琴演奏者的演奏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表演觀念外,在平時的練習中也要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在日常的練習中提前預演感受比賽的緊張氛圍,從而在真正的演出中提升演出成功的概率。(1)鋼琴演奏者要堅定自己的鋼琴演奏意志力,即能夠在演奏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克服困難,堅定信心進行演奏。(2)集中注意力進行鋼琴演奏的集中訓練。根據鋼琴演奏者的演奏心理分析可以發現,鋼琴演奏者的臨場表現和注意力是影響鋼琴演奏的重要因素。一些鋼琴演奏者在臺上表演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干擾,為此,需要采取措施提升鋼琴演奏者演奏的集中性。比如可以靜坐思考。每天在鋼琴演奏練習之外,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進行閉眼靜坐,同時在腦海中回想之前的鋼琴演奏練習片段,對之前學習的鋼琴演奏內容進行鞏固。另外,還可以進行抗干擾的練習。鋼琴演奏的抗干擾練習主要表現為對抗外界和自我注意兩種。在鋼琴的正式演奏之前,除了要對之前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回想,還需要安排小范圍的觀眾模擬現場演奏。(3)適當地進行心理練習。心理練習主要是指擺脫鋼琴和樂譜,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在腦海中回想之前鋼琴演奏的動作。心理練習是一種假想性的練習,在具體的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條件的限制。(4)加強溝通,提升鋼琴演奏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鋼琴演奏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溝通、交流,從而在真正演奏現場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5)為學生的鋼琴演奏創造更多的演出機會。鋼琴演奏者第一次上臺演出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發揮出自己真正的水平。為此,需要教師為學生安排更多演出練習的機會,為學生的鋼琴演奏積累舞臺經驗,鍛煉學生鋼琴演奏的心理素質。
2.鋼琴演奏者現場演奏的自我心理調適
第一,演奏之前的心理準備。在鋼琴演奏上臺之前,需要借助一些技術手段來完成演奏準備,做好心理上的演奏準備。對于平時鋼琴演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模擬性的訓練,從而在心理上幫助學生克服演奏表演緊張的心理。(1)演奏之前保持輕松的心態。在鋼琴公開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這種了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在對自己演奏水平認識之后,為了保持演奏的最佳興奮點,需要在演奏開始之前的幾天多進行練習。同時,練習的頻率要適當。(2)對于怯場心理的克服。鋼琴公開演奏中怯場現象是經常發生的,為了客服這個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對怯場的心理進行克服。常用來克服怯場的方法有自我心理暗示法、“吃”的方法、呼吸調節法以及文字輔助手段方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質對鋼琴演奏的最終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鋼琴演奏本身體現的是一種復雜化的心理過程。為了帶來更好的鋼琴演奏效果,在鋼琴演奏的時候需要對鋼琴演奏心理因素可能會受到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保持輕松的心態、靈活的頭腦、堅定的信心,并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鋼琴演奏的心理素質,為鋼琴演奏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洋.談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的構建[J].黃河之聲,2014,(04):37-38.
[2]劉洋.音樂表演心理素質構建對鋼琴演奏者的作用[J].藝術教育,2014,(10):133-134.
[3]沈光耀.論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的構建[J].北方音樂,2016,(04):56.
[4]羅宇佳.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表現性評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韋希.當代女性主義視野下的中國高師音樂教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趙娟.中國社會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之文化闡釋與建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7]翁怡.音樂心理視角下的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8]艾希.鋼琴演奏者心理調節與心理素質培養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3年.
[9]張倩倩.影響我國兒童鋼琴表演焦慮心理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程鉑.高等音樂院校本科鋼琴伴奏能力培養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1]張蓓蓓.關于鋼琴音樂表演藝術的幾點美學思考[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12]牟茗.美學分析在鋼琴音樂作品演奏“學”之環節的運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