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程 玲
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途徑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程 玲
教師應當把幼兒教育當成是自己的責任,并不是把其當成是完成任務的標準。因此,教師必須先培養自身的自主意識與態度,只要教師把幼兒教育當成是自己的使命,把提升專業能力當成是發展的需求,那必然會提高自主能動性,在今后發展中必然會更加自覺地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其次,教師應當成為幼兒的引導者與支持者。在教導幼兒的同時要不斷鼓勵他們,這也是改革中師幼關系質的突破。教師應當放下身段,把自己當成是幼兒的朋友與其平等交流,激勵幼兒進行獨立思考,成為點燃幼兒智慧的導火線。幼兒教師不應當一直延續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當要不斷進行創新,獲得到更多有關幼兒教育的技能,成為幼兒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同時讓自己成為教育中的佼佼者。
最后,教師應當要給自己適當的壓力。壓力是轉化成動力的最佳手段,適度的壓力不僅可以激勵人前進,還可以拓寬幼兒教師發展途徑。在現實中,一直都遵循優勝劣汰的法則,幼兒教師必須要對自身的職業產生一定的危機感,才能夠激發自我去提高學習能動性,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在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發展的前提是選擇正確的方向,制定人生目標。教師必須要先正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再根據情況去制定合適的發展計劃。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要分為多個階段的,要有短期規劃同時還需要制定長期規劃,規劃對于幼兒教師的發展有極大作用。所謂的專業自主發展其實就是幼兒教師為自己量身定做的發展計劃,與他人的計劃是不同的,是由教師自己提出制定的,該發展計劃是建立在個人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例如我園教師每三年都會制定三年計劃以及每個人自己的專業成長計劃等。
其次,教師必須要結合發展理論,再制定發展策略,根據每個階段的差異性來制定合適當前階段的策略。總之,選擇合適自己的發展方式,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極大幫助。
最后,教師必須在每一個階段計劃完成之后進行總結,對該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在今后的計劃制定中結合上次的情況來調整。一定要保證計劃越來越完善,完成的比預期的還要好。
在每一次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都需要對完成的情況進行反思。幼兒教師提高專業能力不僅是在理論上,還需要從實踐層面進行。在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同時,還要重視結合實際情境教學來豐富個人教育方式,并且進行多層次的分析與反思,積累個人的教育體驗。
其次,對園本行動進行研究。不管是初期還是其它階段的教學,都必須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最大效用,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幼兒教師必須從教學實踐以及解決教學問題中去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并根據常態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園本行動研究,在園本行動研究中把所有對于解決教育問題有利的因素全部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從知識、方法、技術等等層面去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自身必須成為真正的學習者。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發展個人意識與能力,這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方式。學習對于每個階段的人來說都非常關鍵,在學習過程中大家可以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在知識不斷累積過程中逐漸提高個人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學習是不可忽視的,是人的內在需求行為,幼兒教師在學習中不斷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對于提高個人專業能力有極大幫助。
要在短的時間內對新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書本是最直接的途徑。教師可以從書本中對目前幼教發展趨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目前各種比較先進的理論基礎和實施途徑,甚至可以模仿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使自己很快得到一個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也可以讓教師帶著問題在書本中尋求答案。
幼兒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觀察幼兒的言行、與幼兒交流互動是幼兒教師在工作中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認知過程,了解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認知水平和狀態,在與幼兒交流互動中獲得啟發和頓悟,以更好地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同事往往是最好的老師,為教師提供同事間的分享、交流研討的機會,讓教師善于發現同事的優勢,并靈活地學習和運用到自己工作中,以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個性發展,家長往往有更多的心得和經驗。幼兒園的家長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行業的家長有著不同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學習,有效地利用家長所掌握的信息和資源,借鑒家長有效的經驗,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是開放的,作為教育者,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別人,展現自我,才能獲得更大的提升。外出參觀學習,在參觀環境、觀摩活動、與同行的交流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接待參觀、培訓也是學習的好時機,同行們以專業人員和旁觀者的角度提出意見,有助于更客觀地反思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工作的調整和改進——有選擇地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使自己得到快速提升的又一途徑。
教師專業程度的高低、專業成長的快慢,往往決取于其發展空間和平臺,創建學習型的組織是促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手段。作為學習型的組織,擁有收集、儲存并轉化知識的能力,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化,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如根據需要在園內設立教研組、科研課題小組、主題探索小組等,讓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會合,互相交流教學意見和研究心得,分享在教學過程、研究過程、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喜悅,這樣往往會使教師產生許多的聯想,有時會引起共鳴,并形成共同的關注點。每個教師的敘述和見解、途徑與方法都有助教師獲得應有的專業尊嚴與自信,好的方法也有助于其他教師在工作中進行借鑒與調整。
在不違反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幼兒園應當把課程管理權交給教師,讓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去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有彈性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班級所有幼兒的共同發展。結合幼兒的實際需要去進行教育活動的調整,去更換教學情境,讓教師去自行選擇需要用的資源與工具,教學方式由教師自己來選擇,從傳統的控制型轉變成教師自主型。如果幼兒教師每天都是根據園本安排的課程來教學,不僅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可能還會出現教學參差不齊的現象。幼兒園應給予幼兒教師更廣闊的自主發展空間,要鼓勵教師進行自主教學,對課程進行彈性安排。應當放手讓幼兒教師去根據個人經驗來教學,創造出更多新鮮的教學方式,給教學的自主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這是一個復雜的、需要持續時間長的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幼兒教師提供更多的教育實踐機會激發出教師的內在渴望,從而去努力完成目標,就一定能夠促進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