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珊珊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小論植物景觀對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性
阮珊珊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我國經濟正處蓬勃發展時期,全國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中,而人居環境的改善、美化仍是我們要熱議的話題,且也是我國全民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大行為。而人居環境的改善則離不開景觀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因此,植物景觀配置也越來越受重視。人們是通過植物來最直接的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哺育的,尤其是長期生活在喧囂城市中居民。然,植物景觀包含什么呢?僅有樹木?還是植物配置?還是二者皆有?便是本文筆者要討論的內容。
植物;景觀設計;人居環境
以往植物景觀配置是景觀設計中的相對比較滯后的一個環節,它通常被安排在設計階段的最后一個環節,且受重視程度較低。但是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追求也在不斷節節高升,更加迫切地希望在生活里的每一個角落、或細節中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輕撫。于是植物景觀,則越受關注。
首先,我們是通過身邊每一棵可觸目的植物,最直觀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給予;然后,各種形態各異、顏色多變、又可開花結果的樹木、花草,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觸碰了人們的感官,使居民深刻的體會到大自然不僅只是哺育了我們,更是創造了一個無限美好的環境賜予了我們。所以,將植物景觀配置好,將是我們接下來要完成的一個大任務。它的提升可直接幫助改善人居環境。
2.1 保護環境
2.1.1 緩解熱島效應
我國各大城市因工業化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熱島效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是人類的生存環境。植物的種植應用,則無疑是減少熱島效應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
2.1.2 促進海綿城市
近年來,我國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的大小城市遭遇洪澇之災,其主要原因是城市規劃不到位,排蓄水系統未得到良好的設置而導致的。其中,也有因“城市中不可避免的綠地面積過小”的現象所導致的。則適當增加城市中植物景觀的面積,無疑可減少洪澇的危害。
2.1.3 防臺風
我國每年都要經受臺風的考驗,特別是沿海城市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尤其嚴重。在這些城市里增加城市公園綠地的設置,種植防風抗風喬木(榕樹類、相思類、黑松、桉樹、樟樹、苦楝、刺桐、合歡、南洋杉)及少部分棕櫚類植物,對減弱臺風帶來的危害將有很大的作用。
2.2 改善環境
2.2.1 凈化環境
植物是凈化空氣的最佳選擇,故有“綠肺”之稱。除了產生氧氣,植物的葉片還會通過氣孔吸收污染性氣體,有助于凈化空氣、改善空氣質量。現在城市工業化嚴重,我們除了要擔憂戶外空氣質量,也應該利用植物凈化室內空氣,如綠蘿、金邊吊蘭、虎尾蘭、鳳梨、仙人掌、梔子花等。
2.2.2 美化環境
城市用地緊張,人們居住空間越發局促,可擁有的私人綠色空間稀缺的可怕。于是順勢產生了“屋頂花園”、“垂直綠化墻”等的解決方案。
(1)屋頂花園
人們以“精美”、“安全”為原則,多選用耐旱、抗寒性強、陽性的草本灌木,采用蛭石、珍珠巖、泥炭等輕基質為種植基,在保證不影響建筑結構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安靜美如畫的花園空間。
(2)垂直綠化
墻除了遮蓋難看的立面,展現植物(特別是蕨類植物如腎蕨、鳥巢蕨、圓蓋陰石蕨、鈕扣蕨、波士頓蕨)的魅力,他們還能為城市和室內空間提供許多效益。它們有利于改善生活質量,如降低夏季空氣的溫度、減少建筑能源損耗以及凈化空氣。
2.3 教育和社交
人居環境是人文景觀的一種體現。人文景觀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滿足一些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添加了文化特質而構成的景觀。所以植物景觀的出現,為人文景觀的表現,無形中添加了一種符號。
植物園的應用是植物展示的地方。這些花園不僅僅是展示植物多樣性的區域,也是人們學習同時欣賞景觀、釋放壓力、娛樂交流的好場所。
現今,我們不止只有在公園里閑逛時才能看到樹上掛著牌子陳述該樹“叫什么”、“在什么環境生長”、“還有哪里也有該種樹”等等,而感到新奇了。我國地產界凡品牌良好的地產商也漸漸植入了樹銘牌的應用,來提升自身的品質,而讓居民不必走出家門口,就能更直接的學習到大自然中的大樹小花,它們“叫什么”、“結什么果”、“開什么花”了。樹銘牌的廣泛應用為全民認識植物界提供了良好而實效的渠道。
2.4 保護孑遺樹種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常有碰到項目紅線范圍內有生長良好的百年古樹、千年古樹的現象;或有專門為保護古樹、孑遺樹種而成立的工程項目。通過改善其周邊環境,設立休閑廣場、樹池、隔離圍柵等,不僅保護了孑遺樹種,還為周邊居民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3.1 正確選擇植物品種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優先選用鄉土樹種”,便是我們在學習時就能了解到的關于選苗最基本的原則。然則,現今中國的苗木供應市場已趨于成熟,各地均有自己的花木供應渠道。華南地區最出名的花木供應中心就有廣州、浙江金華等地。所以,我們首先要根據參與項目的所在地,考察當地常用和適應的樹種的前提下,可考慮引進已經馴化成功的花木。如,福州稱為“榕城”,榕樹類在福州可謂生長良好,且生長于福州的榕樹類品種繁多“小葉榕、大葉榕、高山榕、富貴榕、垂葉榕、橡膠榕”等等;還有“芒果樹、構樹、香樟、肉桂”等喬木屬福州的鄉土樹種。在做福州的有關項目時,我們也可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等因素,適當引用“美人樹、小葉欖仁、樸樹、楓香、櫸樹”等冬天有色葉變化、開花的馴化樹種,豐富了植物景觀的季相變化。
其次,植物設計師不應只局限于圖面上的設計。還有,“甄苗”、“現場施工把控”也是植物設計師的重要任務。從“前期設計到落地”階段,對于自己設計的苗木規格、樹型,植物設計師應作一定的市場考察,協助甲方完成號苗、成本把控等工作,必要時還需親赴施工現場幫助解決現場施工問題,以保證和提高最終的景觀效果。
3.2 根據所用植物的特性,合理配置植物
在植物配置時,需重點考慮整體生態化環境氛圍的營造、植物景觀四季變化和場地條件對栽種植物的限制。綠化材料的選擇應多考慮項目所在地生長良好、病蟲害少、維護簡單的植物品種。
3.2.1 植物的多樣性
選擇具有生態效益的植物品種,借鑒地帶性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合理選擇、配置植物。體現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季相性,做到四季景觀各異,能夠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性和萬千氣象。
3.2.2 植物群落的穩定性
利用喬木、灌木、地被形成具有多層次的小群落,吸收空氣中廢氣。在一定空間內其落葉也可形成植物結構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降低綠地建設和維護費用,從而達到其生態的穩定性。
3.2.3 植物的生態功能需求
植物配置需講究“疏密有致”,如小區內建筑周圍的植物綠化應考慮選用一些低矮的花灌木,不遮擋底層用戶的通風和采光;采光良好且建筑結構面不美觀的建筑陽角等位置,可適當種植層次豐富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的人工配置,是由植物習性及其使用功能,分為上木、中木、下木、地被,一般搭配方式:上層大喬木,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形成上層喬木空間,以保證夏季的濃蔭與冬季充足的陽光;中層喬灌木,同時結合觀花、葉、果、樹干及芳香植物,形成主要植物景觀感受界面;下層采用耐蔭的低矮花灌木草坪地被。
現代城市人口迅速增長,使人居環境問題愈加嚴重,也更受人們關注。作為人居環境中的基礎設施之一,植物景觀也因此被越加重視了起來。植物景觀是由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驗中形成的產品。認識植物、了解植物、應用植物,進而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逐步形成了一門系統的、專業的、有待改善的學科。我們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努力的研究、實踐植物景觀配置工作,使其更加完善。
[1]鄭云寧.城市中生態園林對環境保護的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
[2]朱娜.當代景觀設計漫談[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1.
[3]朱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富英俊.淺談園林植物配置[J].園林,2001(5).
[5]黃景義.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J].拉薩:西藏科技,2008,06.
[6]黃曉鶯.居住區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TU986
A
1005-7897(2017)04-0005-02
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