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山西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文水 032104)
淺淡林業苗圃地規劃與設計
張海平
(山西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文水 032104)
林業苗圃地的規劃與設計,包括生產用地的規劃與設計與輔助用地的規劃與設計。本文以合理布局為原則,分別對生產用地規劃和輔助用地規劃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苗圃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規劃與設計:林業苗圃;淺淡
近年來隨著綠化建設的蓬勃發展,苗圃建設在各地遍地開花,發展迅速。如何合理進行苗圃地的規劃與設計,成為林業工作者關注的重要話題。苗圃地選定后,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要根據已有的資料,如地圖、測繪的平面圖、氣候、土壤、地形、水文、病蟲害情況與排灌有關的水利技術資料、育苗方法和每年計劃生產任務等,將土地進行合理區劃和設計。
林業苗圃地,生產用地控制原則是不得少于苗圃總面積的75%。包括播種苗區、營養繁殖區、移植區、大苗區、溫室區、大棚區等。
1.1 播種苗區
因播種苗幼年階段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弱,需要精細管理,因此播種苗區應選擇全圃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好、最有利的地段。要求其地勢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質最優良,深厚肥沃;背風向陽,便于防霜凍,且靠近管理區。應設有蔭棚,并采用容器育苗技術,做到全年均能播種育苗。
1.2 營養繁殖區
培育無性繁殖苗的地區,與播種區要求基本相同,應設在土層深厚和地下水位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珍貴樹種扦插則應用最好的地方。扦插繁殖區,應設蔭棚和小拱棚,有條件的地方還應設噴灌和滴灌裝置。
1.3 移植區
由播種區、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出來的苗木需要進一步培養成較大的苗木時,則需要移入移植區中進行培育。依規格要求和生長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還要再移一次逐漸擴大行株距,增加營養面積。所以,移植區占地面積較大。一般可設在土壤條件中等,地塊大而整齊的地方。同時,也要依苗木的不同習性進行合理安排,注意水分排灌設施要齊備。
1.4 大苗區
在大苗區培育的苗木,體形、苗齡均較大,出圃前不再進行移植,培育年限較長,對水肥的要求更高,一般選有土層較厚,地下水位較低而且地塊整齊的地區。為了出圃運輸方便,最好設在苗圃的主干道和外圍處。
1.5 溫室和大棚區
在冬季嚴寒、夏季酷暑的地區,苗圃中都應設有溫室和大棚。要選擇距離管理區較近,土壤條件要好,比較高燥的地區。大型苗圃還應設實驗區和展示區,對從外地引入和自己培育的新、優苗木品種在此進行試驗研究和展示。
苗圃的輔助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防護林帶、管理區的房屋、場地等,這些用地是直接為生產苗木服務的,既要能滿足生產需要,又要設計合理,減少用地,整個輔助用地占面積的15~20%為宜。
2.1 道路系統的設置
苗圃中道路是連接各耕作區與開展育苗工作有關的各類設施的動脈。因此要設置多寬的路面,布設幾條道路要根據苗圃的規模而定,道路系統分為主道、副道、步道和環路圃道。
主道:是苗圃內部和對外運輸的主要道路,多以辦公室、管理處為中心,設置一條或相互垂直的兩條道,通常寬6~8m,其標高應高于耕作區20cm。
副道:通常與主干道相垂直,與各耕作區相連接,一般寬2~4m,其標高應高于耕作區10cm。小型苗圃沒有主道時可代替主道的作用。
步道:通于人員通行作業方便,在各個畦間設置的道路,一般寬度0.4~0.7m,有些步道可以和排灌系統及田埂結合使用。
環路圃道:環繞苗圃周圍的道路,供作業機具車輛回轉和通行用。一般中小型苗圃不設置。
2.2 灌溉系統的設置
苗圃必須有完善的灌溉系統,以保證供給苗木充足的水分。灌溉系統包括水源、提水設備和引水設施三部分。灌溉的形式有三種,渠道灌溉、管道灌溉和移動噴灌。
渠道灌溉:渠道灌溉目前都采用水泥槽作水渠,既節水又經久耐用。渠道的設置常與各級道路相配合,渠道方向與耕作區方向一致,各級渠道相互垂直,渠道方向與耕作區方向一致,各級渠道相互垂直。渠道還應有一定的坡降,以保證水流速度。一般坡降為1/1000~4/1000。水渠邊坡一般采用45°為宜。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響機械化耕作為度,開關設在地端,使用比較方便。用高壓水泵直接將水送入管道或先將水壓入水池或水塔再流入灌水管道。
移動噴灌:主水管和支管均在地表,可進行隨意安裝和移動。按照噴射半徑,以相互能重疊噴灌安裝噴頭,噴灌完一塊苗木后,再移動到另一地區。此方法一般節水20~40%,節省耕地,不產生深層滲漏和地表徑流、土壤不板結,同時可以調節小氣候,增加空氣濕度。這是園林苗圃灌溉的發展方向。
2.3 排水系統設置
苗圃地要同時具備灌溉系統和排水系統,排水系統對地勢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集中的地區更為重要。排水溝要設在地勢低洼的地方,方向與畦的傾斜方向垂直。要盡量利用道路兩側原有的自然排水溝。
苗圃育苗是林業生產中的基礎工作。苗圃建設是林業總體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林業育苗工作者,在苗圃建設中一定要根據本地區的生態條件,對苗圃地的生產用地與輔助用地進行合理布局。只有高標準建設苗圃地,才能真正成為荒山造林與城市綠化所用苗木的生產基地。
[1]于 楊.現代園林苗圃地規劃設計[J].農家之友,2010,06.
S723
A
1005-7897(2017)04-0119-02
2017-2-3
張海平(1972-),男,林業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為森林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