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峪泉鎮中心幼兒園 呂雪君
因地制宜開展鄉土樂學教育
甘肅省嘉峪關市峪泉鎮中心幼兒園 呂雪君
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我園坐落于嘉峪關腳下,周圍有泥土、石子、農作物等一些唾手可得、豐富多彩、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可以供幼兒操作、娛樂。我園抓住農村特有的鄉土教育資源,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嘗試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設計多姿多彩的鄉土樂學教育活動是我園致力的方向。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農村幼兒身邊熟悉的鄉土資源,使它們成為幼兒活動所需要的物質條件,成為幼兒學習的財富?基于本人的認識和思考,立足于農村幼兒園的實際,在教育活動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并獲得了一些粗淺的體會。
我園屬于農村幼兒園,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一體化”逐漸形成,一些農村幼兒園常常忽視身邊可貴的自然資源,而熱衷于追求城市現代化教育;還有的農村教師常感嘆沒有合適的課程,沒有豐富的教具學具,覺得難以開展教育活動。針對以上現象,我園通過各種形式,讓農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樸素資源觀和價值觀,克服農村教育經費少、人員少等許多客觀條件因素。我園為此開辟各種渠道讓教師通過參觀、學習和研討等途徑,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們也逐漸感悟到利用鄉土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可行性。
在實踐中,我園教師遵循因園制宜原則,合理挖掘,勤儉辦園,創出了自身的特色,使當地豐富的鄉土資源,成為農村幼兒學習的財富。
萬物復蘇的春天,孩子們可以去感受綠色的新生命,感受泥土的氣息,感受人們辛勤的勞動。孩子們播種了屬于他們的種子,通過親手將種子小心翼翼地種入“自制花盆”中,點豆子、種大蒜、葵花籽等……使孩子們充分體驗了播種的喜悅;而等待種子發芽的過程中,孩子們每天都會去細心觀察種子的變化,認真記錄觀察記錄并主動和同伴交流,通過小朋友們的觀察,從松土澆水到植物發芽長大,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使幼兒在親身實踐中體會到播種的辛苦與快樂,懂得谷物蔬菜的來之不易,同時培養了幼兒從小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使孩子體驗了種植的樂趣,也把孩子培養成了有愛心、耐心、責任心的“小天使”。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我們結合秋天的季節特點,帶幼兒到田間和家長一起收豌豆、掰玉米,用果實的種子制作成一幅幅美麗的谷物粘貼畫——家長和孩子們創作出來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通過親子活動“谷物變變變”培養了幼兒愛勞動的品質,提高了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增進了親子之間的關系。
我園創設了大型區角“峪泉農家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外觀設計上充分融入獨具特色的農家氣息,擺放著老師們自己用各色布縫制的包子、餃子、南瓜、土豆、大蔥等食材,還有一些真的洋蔥、茄子、辣椒等蔬菜,讓孩子們在農家樂里扮演廚師、服務員、收銀員、顧客等——有模有樣的小廚師烹飪出特色菜品“酸辣土豆絲”、“地三鮮”等;彬彬有禮的服務員熱情地招待顧客。孩子們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學會了等待、與人溝通、合作、公共場所不亂喊叫等,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發展。
班級環境創設時,老師們巧用教室黑色一體機作為城樓的樓門,運用KT板和卡紙制作了城墻,每天孩子一進門就能看到他們熟悉的“天下第一雄關”,使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了家鄉的文化,萌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班級區角創設時,我們班利用身邊的常見的石頭創設了班級區角,開展了認識石頭、彩繪石頭、石頭添畫、拼石頭、石頭天平、石頭排隊、好看的石頭等活動,通過石頭主題系列活動, 培養幼兒的耐心,發展了幼兒的精細動作,鍛煉了幼兒的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合作、分享意識。
我園提倡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制教玩具,如利用廢舊酒箱和易拉罐為孩子們制作的“峪泉號”、“夢想號”兩列小火車,小火車外形可愛、形象逼真、安全實用,車身還貼著嘉峪關的旅游景點圖片,孩子們開心地玩著開火車去旅游的游戲,還不斷變換花樣,一會當導游介紹嘉峪關的旅游景點,一會舉起來舞龍,一會擺放好當障礙物跨跳過去。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基本動作,激發了幼兒鍛煉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不斷地探索不同的玩法,將智慧和快樂都凝聚在這里,在玩中體會到了無限的樂趣!
為了充實幼兒的操作活動,我們利用身邊鄉土資源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如:“娃娃餓了”的活動,利用大豆、玉米的種子,孩子們一勺一勺舀種子,然后喂進娃娃的嘴里;“拼拼擺擺”操作中,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圖案,利用種子一個挨一個的進行輪廓拼擺;“包糖果”中,孩子們通過比一比、看一看,選擇大小合適的種子包在糖紙里,然后將兩邊糖紙擰緊,鍛煉幼兒雙手的靈活性。
總之,讓孩子們在拼拼、擺擺、玩玩中提高了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孩子細心、專心、耐心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同時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也豐富了認知,提升了技能,學習了交往、合作的能力。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師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的傳統的知識和本土的文化遺產,具有固定的價值和效力,并能促進發展。傳統民間文化是我們的人民用雙手和心靈創造的數千年來深厚積淀,并且與人們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結著,在幼兒園進行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我園坐落于嘉峪關城樓腳下,老師帶孩子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城樓仿古一條街”時,孩子們興高采烈:
“這個是駱駝!”
“那個絲巾好漂亮呀,我喜歡藍色的,我喜歡那條彩色的!”
“我喜歡那頂帽子!”
“那個是珠寶!”
“我見過這些石頭!”
孩子們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想法,琳瑯滿目的商品讓這些小家伙有點應接不暇了呢!孩子們天真的表情吸引了許多的游客,而孩子們則高興地歡迎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大聲地喊道:“歡迎來到嘉峪關!”“我們歡迎您!”
為了開拓孩子們的視野,進一步了解嘉峪關,增強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我園開展了參觀嘉峪關長城博物館社會實踐活動,講解員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耐心地向小朋友們講解嘉峪關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了家鄉的文化。
在“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春游活動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唱著郊游的歌曲,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田間地埂,認識了白楊樹、沙棗樹、玉米、茄子、辣椒等農作物。通過欣賞、詢問名稱、觀察外形特征、擬人化的打招呼并與拍照留影,使孩子們和美麗的大自然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感受田間美好風光的同時,也拓展了孩子們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社會經驗。
我園以“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與城市同等的優質教育”為教育目標,開發、整合和利用農村已有的鄉土教育資源,注重童真、童趣,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努力實踐著“來自孩子生活,高于孩子的生活,又還源于孩子的生活”的理念,把鄉土資源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使幼兒園到處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氣息,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清新感覺,彰顯了農村的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