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太平幼兒園 鐘小明
家園配合:干預單親家庭幼兒的心理問題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太平幼兒園 鐘小明
近年來,單親家庭數量逐年攀升,單親幼兒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父愛或母愛,容易產生不安全、自卑及其它心理問題,若不及時干預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在工作實踐中,我們對單親幼兒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家園配合,及時發現、準確分析單親家庭幼兒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干預措施,幫助幼兒達到心理平衡,促進心理健康。
【案例】
晨晨,四歲半,父母離婚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他變得膽小、憂郁,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尤其在聽到別人談論爸爸媽媽時,他要么沉默不語,要么走到一邊發呆。通過家訪,教師了解到晨晨的父母以前經常吵架,孩子媽媽再婚后很少來看他,而晨晨爸爸工作很忙,只有節假日才回家,孩子的日常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
針對晨晨的心理變化,通過與孩子家人交流、商討,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晨晨爸爸盡量抽時間陪孩子,多與孩子交流。如,接孩子時問問他在幼兒園有什么開心的事,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周末一起去參加戶外踏青、到親朋好友家做客等社會活動;其二,幫助幼兒尋找朋友,感受集體生活的溫暖。引導晨晨去尋找朋友,幫助他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感受同伴的友愛。同時,創設條件讓他承擔一些為集體服務的任務,鼓勵他去幫助別人,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同伴關系;其三,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晨晨很喜歡繪畫,泥塑也常有很好的作品,教師就特意給他創設一些機會,比如,請他為大家講解自己的作品,推薦其作品參加美工展等。
漸漸地,家庭變故對孩子的消極影響逐漸減少,晨晨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變得活潑、開朗,越來越樂意表現自己了。
通過案例追蹤,我們發現單親家庭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家長處理親子關系的態度和方法。要干預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師一定要做好家長工作,通過家園配合,幫助幼兒走出心理陰影。
一、準確分析幼兒的心理狀況,家園共同商討干預措施。
單親家庭的幼兒在家庭發生變故后,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出現自卑、自閉、膽怯、焦慮等問題,在行為表現上存在與人相處缺乏熱情、對事漠不關心、不愿意與人交流、偶有攻擊性行為等情況。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往往感覺無從著手,力不從心;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發現單親幼兒性格突然發生變化,從活潑開朗變得孤僻、敏感、脆弱,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有時別人一句無心的話語和行為都有可能使他們突然產生悲傷、憤怒等情緒。不同的單親家庭,孩子的行為表現也有差異,我們可以采用家訪調查、座談交流等形式,與家長一起共同分析幼兒存在的心理問題,找到癥結所在。
二、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彌補單親家庭教育的缺失。
缺失一:過于溺愛,過度補償。
措施:豐富家長活動,搭建交流平臺。
有的父母或祖輩家長看到孩子在父母離婚后不能享受到健全家庭的樂趣,會覺得孩子非常可憐,產生對孩子的過度補償心理,甚至縱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任性等性格缺點。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與家長通過各種溝通方式建立密切的聯系,從年輕父母著手來影響祖輩家長,幫助家長意識到自己一味地溺愛孩子會給孩子的個性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另外,建立家長QQ群、家長會、班級集體活動,提供共同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通過相互學習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更好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同時教師也給他們提供科學的育兒知識,和家長一起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缺失二:貶低對方,發泄情緒。
措施:擇機交流,推薦專業書籍。
有的父母在離婚前經歷了爭執、打鬧,孩子歸一方撫養后,另一方家長包括祖輩家長要求老師不準孩子的父親(母親)接走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有意識地貶低對方,發泄自己的不滿,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選擇適合的時機和家長交談,先耐心傾聽,然后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且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籍,幫助孩子的家人認識到自己的言行表面上是讓孩子了解對方的過失,但實質上會讓孩子對家庭和親情產生懷疑態度,將給孩子一生帶來不可估量的心理傷害。通過溝通,孩子家人也愿意為了孩子的將來打開心結,共同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和以前一樣安全、穩定。
缺失三:放任幼兒,不管不顧。
措施:跟蹤家訪,及時跟進。
有些離異夫妻覺得孩子的存在讓自己在經濟上和再婚時有了負擔,一旦必須撫養,就將孩子丟給在家的祖輩家長,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要么漠不關心,要么因為在外打工無暇顧及,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幼兒園并不少見。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會對幼兒進行跟蹤家訪,與幼兒父母取得聯系。一方面,通過真誠和熱情去感化家長,爭取他們對孩子的更多關心;另一方面,教師加強與祖輩家長的溝通,給予祖輩家長在幼兒的生活照顧和教養方法上的指導,對幼兒生活狀況和心理變化及時跟進。
三、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總結干預經驗
家園配合及時發現幼兒的心理變化,制定并實施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通過心理健康檔案動態地總結、反思干預經驗,為下一步的干預措施提供直觀、全面的依據。一方面,主動和家長聯系交流,分析孩子的心理變化,特別是在采取措施后提醒家長密切注意孩子的言行,發現孩子有異常的情緒和行為應及時跟孩子談心,了解情況、安撫疏導,并把干預的情況記錄于心理健康檔案;另一方面,教師在幼兒園要鼓勵幼兒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多和班里的小伙伴親近,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幫助孩子疏解不良情緒,盡快融入集體生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用耐心的傾聽、細心的觀察去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細微感受,隨時記錄、整理,并把幼兒的點滴變化及時反饋給孩子家長,幫助家園雙方樹立信心,調整干預措施。
總之,教師要重視單親家庭幼兒的心理健康,積極爭取家長的重視與配合,及時發現、疏導幼兒的心理問題,商討、制定并實施干預措施,共同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