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梅
【摘要】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視角下探討教育方式的改革及創新,論述了生命教育的三個實施原則,即情感原則、實踐原則和體驗原則,并指出在生命教育視角下進行教育改革,要以人為本,以實踐為基礎,把握教育時機,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教育,建立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
【關鍵詞】生命教育 教育方式
改革 創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15-02
生命教育可以說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貫穿始末的環節。每一個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終目的是要探尋個體存在的意義,實現個體的生命價值。基于人性化教育的立場,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并實施生命教育,就會影響現代教育的發展。生命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在生命教育的視角下,討論教育方式的改革及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現代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小學作為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起點,對于生命教育更應該重視,在教育方式方面應注重改革創新,使之為學生所接受。
一、生命教育的實施原則
在生命教育的視角下探討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首先要明確生命教育的原則,并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改革創新。
(一)情感原則
生命教育首先要喚醒學生的情感。只有投入情感,才會推己及人,用心思考。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是很難融會貫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自然也不能很好地付諸實踐。因此,要實現生命教育,我們首先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方式,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打動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實踐原則
生命教育決不僅是死板的理論知識,其最終目的是對個體的行為選擇產生影響,使個體能夠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并以此為思想指導進行實踐活動。實踐是檢驗生命教育成果的重要環節,生命教育成功與否,取決于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離開實踐談生命教育,無異于紙上談兵。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其還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形成理論體系的情況下,如果忽略實踐的作用,生命教育將會變成一紙空談。因此,要進行生命教育的教育方式改革,我們必須堅持實踐原則,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形成對生命的正確認識,從而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提升。
(三)體驗原則
從根本上講,生命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體驗是生命存在和不斷發展的方式。人通過實踐活動,首先會收獲內在感受、經驗和情感。生命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體驗獲得意義并不斷深化認識,凈化靈魂。因此,對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注重體驗原則,讓學生學會在實踐過程中感受、認識,主動地進行生命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夠對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才會從心理上真正產生認同感,對生命抱以敬畏之心,從而使個人境界不斷得到提升。
二、生命教育視角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一)以人為本,以實踐為基礎進行教育
以人為本是生命教育的首要要求,其本質在于最終實現個體的發展并獲取生命價值。因此,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上,教師首先要做到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只有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其情感得到滿足,才能夠對外輸送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以上下級的關系進行教育。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要實現良好的情感交流,首先要做到關愛彼此的生命,共同締造良好關系,這樣才能夠為生命教育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基于實踐原則,教育方式的改革及創新必須注重實踐。要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不斷體驗、感受,然后獲得成長。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接受能力較為不足,一百句理論都不如一次實踐活動來得有影響力。因此,將課文中的一些案例和生活聯系起來,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時,筆者會先引導學生對文中的故事進行體驗,在生命視角下感受文章的核心思想,然后,讓學生針對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闡述,將其和課文對比,在此基礎上深化學生對文章思想的理解。
(二)把握教育時機,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教育
生命教育并不是一個具體的課程,而應該貫穿在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貫穿于教師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無論是哪一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把握教育時機,及時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取得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語文學科、思想品德學科、自然學科乃至體育學科,這些都是充滿著生命教育的時機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并把握時機,及時進行教育點撥,從而取得潛移默化的效果。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創造與冒險,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合理的教育方式,多讓學生思考,多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生命教育視角下,筆者就組織學生開展了這樣一個活動:利用周末的空閑時間,到周邊的福利院或是敬老院,對孤寡老人或是福利院的孩子進行走訪,調查其對生命和生活的認知。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學生在走訪調查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了社會,同時對不同的生命形式進行接觸,對其產生更深層次的了解,使其在教育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三)建立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
教育評價機制是教育反饋的重要途徑,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必須以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作為標準。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方式的改革,要做到對教育評價機制進行改革,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名學生,這也是生命教育的要求。沒有絕對好或絕對差的學生,每名學生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要對學生的優缺點有全面和客觀的認識,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都值得被尊重,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在進行教育評價的時候,教師要盡量做到客觀、公正,不要先入為主地戴著有色眼鏡給學生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簽。每一名學生都渴望獲得教師的表揚,因此我們要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正面、積極,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構建評價機制,需要在生命教育的視角下,著重考量學生的生命發展和成長進步。所以,在評價標準上,更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性格養成;其次在方法上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多方考量,讓學生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最后,以評價促發展,讓學生通過教育感受生命的內涵,認清其真實意義。
生命教育是關于生命的教育,涉及各個學科領域,對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必須要以生命教育為指導準則,以生命教育的要求進行改革創新,使之符合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并在學生得到發展滿足的同時,將尊重生命、熱愛生命、關懷他人的思想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只有正確認識生命,才能夠為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方向,學生才能真正成長為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社會也才會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