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夏潔
【摘要】本文以教學課文《平分生命》為例,分析寫人文章中正面和側面描寫有機結合,有助于提升描寫效果,對樹立人物形象產生重要支撐。
【關鍵詞】《平分生命》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75-01
語文S版第五冊課文《平分生命》是一篇小小說,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小男孩時,成功介入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結合人物典型言行,展示人性美、親情美,滲透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具體教學設計時,教師從正面、側面描寫入手展開文本教學,通過對具體描寫案例分析,讓學生進入人物情感世界,領略男孩那份心靈的純真之美,獲得習作方法的積累。
一、正面介紹,側面鋪墊人物背景
正面描寫是指對人物的言行、心理展開的直接描繪,而側面描寫是對人物所處環境,或是對周圍人的反應、介紹,來塑造中心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常常結合起來應用,相互關照、相互補充,讓人物形象更豐滿。《平分生命》這篇課文開頭介紹小男孩的悲慘遭遇,是典型的正面描寫,但從描寫作用來看,又從側面鋪墊人物形象成長基礎。教師在具體施教時需要交代清楚正面、側面描寫的操作起點,讓學生了解人物成長背景對塑造人物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生動的講述導入課堂:“一個小男孩與妹妹相依為命,其生活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更為不幸的是,男孩的妹妹患上重病,男孩該怎么辦?這兄妹兩人會絕處逢生嗎?閱讀課文,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答案。”學生快速自主閱讀學習,教師提出思考問題:男孩是主人公,課文開頭陳述男孩和他妹妹的遭遇,對塑造男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有的學生認為:“開頭部分的家境介紹,為突出男孩崇高品質作鋪墊和襯托。”教師總結:開頭是正面介紹,發揮的作用是側面烘托,正面、側面描寫相互融合,表達效果更為突出,學生習得對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認知。
二、正面描寫,塑造人物細節
細節描寫是抓住人物表情、動作、言語等進行描寫,以引起讀者的重點關注。《平分生命》中小男孩的“猶豫”“聲音顫抖”,還有抽血過程的“笑”,都屬于細節描寫,這是作者從正面寫出男孩內心的斗爭。這些細枝末節的描寫,將活生生的小男孩形象塑造得真實可感,令人心生憐愛之情。為了讓學生對正面細節描寫有更為真實的體驗感知,教師與學生展開一段精彩的課堂演繹互動。
師(醫生):你妹妹危在旦夕,如果不及時輸血,恐怕她活不過明天。
生(男孩焦急地):那可怎么辦?
師:你的血型和妹妹匹配,你愿意給妹妹輸血嗎?
生(猶豫):這……這……好吧,為了妹妹,叫我做什么都行。
師:你真是一個勇敢而且有愛心的孩子。(生微笑)
生(聲音顫抖):醫生,我還能活多久?
師:你還能活100年。
生(一躍而起,歡快地伸出胳膊):醫生,那把我的血抽出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人每人活50年!
教師與學生合作展開課堂演繹,展示文中的人物形象,給學生帶來更多感知體驗,讓他們對正面描寫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三、側面烘托,生成感人的力量
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側面描寫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往往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平分生命》中的側面描寫有很多,如醫生聽到小男孩問自己能夠活多長時間的瞬間反應“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念又被男孩的勇氣所震撼”,“醫生的手心滲出了汗,他緊握男孩的手”,用醫生的具體反應來襯托小男孩的形象。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感悟性訓練:“生命是短暫的,能夠同別人平分生命,這是多么崇高的品質,即使是最親近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出這樣的承諾呢?然而這個小男孩做到了。如果這個小男孩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課堂展示環節,學生獲得深刻的心靈感悟,如有的學生寫道:“你不是一個10歲的小男孩,你是我心目中的大丈夫。你用實際行動證明,世界上最偉大的是親情。”也有的學生寫道:“你很無知,但更可愛,你的心純凈到透明,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那么人間真的會成為美麗的天堂。”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有機融合讓人物形象更豐滿,教師從描寫欣賞角度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學習正面、側面描寫的觀照應用,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習作認知啟迪。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