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之鳳
【摘要】本文從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立體化的評價內容和過程化的評價方式三方面展開論述,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主動性,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面性,體現學生成長的動態性,促進生態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態課堂
多元化 立體化 過程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21-01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課堂評價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課堂評價過度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學生能力、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的發展,對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生態課堂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新趨勢。為了配合初中生態課堂的構建,教師應積極探尋生態課堂評價的有效方式。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發揮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課堂評價作為教學環節必不可少的一環,具有判斷、激勵、指導等多種功能。一直以來,教師都是課堂評價的主體,成為評判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學生也以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肯定為目的。很顯然,這樣的課堂評價使學生處于“被評價”的地位,與構建生態課堂的理念是不相符的。為了構建初中生態課堂的評價體系,教師要開放課堂評價主體,尊重學生,讓學生參與評價。
在教學蘇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線段、射線、直線》一課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評價。首先,讓學生回憶這幾個數學概念,以及概念形成的過程,進行自我評價。有學生認為能夠熟練地記憶概念,也可以根據概念來判斷什么是線段、射線和直線。然后,教師又讓學生相互出題,評價同伴的學習情況。學生都可以準確地說出“射線、直線、線段”的特點、端點的個數、長度以及三者的關系,說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情況比較好。最后,教師給出了總結性的評價。這種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鍛煉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評價內容的立體化,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面性
根據新課改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需要對學生的知、情、意、行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才能反映出學生素質的真實情況。在初中數學生態課堂評價中,教師應拓展課堂評價的內容,從知識、方法、能力、情感和態度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評價。
在教學《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課后,教師主要圍繞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分別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評價。對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方面,通過檢查學生對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習題,發現學生可以掌握。從“過程和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對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比較清晰,基本上能夠按照“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成1”幾個步驟進行解答,說明學生也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角度來看,大部分學生具備自覺檢驗方程的習慣,但反思意識還比較薄弱,初步具備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通過這種多角度、多元化的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了生態課堂的價值和理念。
三、評價方式的過程化,體現學生成長的動態性
任何一種課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都是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傳統的課堂評價只關注學習的結果,而沒有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無法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肯定學生的優秀表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高效地生成。
在教學“平行線”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診斷性評價。首先,對“平行線”概念的由來,教師要求學生親自動手,用兩支筆來代表直線,變換兩支筆的位置,總結兩條直線的交點個數和位置關系。由于這個環節迎合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最終有一部分學生得到了結論:“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兩條直線重合,有無數個交點;兩條直線平行,沒有交點。”教師表揚了學生,鼓勵他們繼續發現問題。一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忽然舉手:“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平面上,也沒有交點。”“是的,這位同學的發現很棒。下面請他給我們演示一下兩條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沒有交點的直線是什么樣子的呢?”該生借助教室兩個面上的兩條直線進行了闡述。“真的很棒!數學概念需要嚴謹的語言表述。這位同學的發現為我們歸納平行線的定義提供了幫助。誰能準確地概括出平行線的概念呢?”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大都掌握了平行線的概念,加深了對這個概念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開放課堂評價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喚醒學生的思維意識,了解學生發展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進而發展學生的能力。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