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梅

【摘要】本文針對教師應該如何靈活、創新地使用教材做了方法介紹,并提出“微創”教材必須依據學生的學情,貼近學生的生活,才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關鍵詞】教材 微創 思維 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26-02
教材“微創”是指立足教材,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微小適度”(如調整、增加、刪減等)的加工,使其適應教學的需要?,F有的小學數學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創造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照搬教材進行教學,但也不能把教材丟在一邊不用,而應對教材進行“微創”,靈活使用教材是教師創新使用教材的有效路徑。
一、教材“微創”,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深刻性
(一)依據學生的思維,對教材進行“微創”
小學數學教材里的有些學習材料因為前面缺少鋪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理解時感到比較困難,假如教師對這些學習材料進行“微創”,逐一進行分解,使學習材料呈階梯狀呈現,實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有效銜接,那么就能順應學生的思維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學習材料:男生和女生兩隊進行踢毽子比賽,下表是男隊和女隊的比賽成績,求男隊和女隊哪個成績好?
假如直接呈現教材里的學習材料,學生在理解上會感到困難,這是因為他們對“平均數”的體驗不深刻。為此,教師對教材做了“微創”,將這一學習材料分解,分3個步驟呈現給學生:一是看個人比賽,王小飛和楊羽比較,哪個成績好點。二是在男隊、女隊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賽,哪個隊的成績要好。三是男隊、女隊在人數不同的情況進行比賽,哪個隊的成績好。教師通過對教材進行“微創”,對學習材料進行逐一分解,有利于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開闊學生的思維,進而使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有深刻的體會,促進他們理解平均數的本質意義。
(二)“微創”教材,豐富學習材料,發散學生的思維
數學教材里提供的學習材料單一、有限,假如教師只是利用教材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去學習去發現,學生就會感到學習很吃力。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在教材呈現案例的基礎上豐富學習材料,如開發相似或相反的學習材料,將單一的學習材料變成復雜的學習材料,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做到舉一反三,發散思維,不僅能夠遷移學習方法,還會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以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喝牛奶”為例:一杯純牛奶,李華喝了半杯,感覺有些涼,就加滿熱水,于是又喝了半杯,就出門玩去了。請問:李華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多少杯水呢?這個學習材料比較單一,為此,教師將案例與課后習題進行整合,豐富學習材料。比如,采用逐漸增加題目的條件豐富學習材料:第一、第三次又加滿水,李華又喝了半杯;第二、第四次又加滿水,李華又喝了半杯。在增加題目條件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改變題目條件再次豐富學習材料,例如第四次加滿水后,李華全部喝完了。這樣豐富學習材料,使原本單一的案例變成了一系列問題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發散了思維,還獲得了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教材“微創”,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靈活性
“微創”教材,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發掘學習材料,把將要學習的內容與相關聯的學習內容進行整合、比較,為學生創設寬廣的學習背景。
(一)“微創”教材,挖掘開放性的學習材料
對于某一學習內容的拓展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挖掘和開發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材料,能夠快速有效地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思維更加靈活。例如,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集合問題》一課,教師在教學即將結束后可以適當拓展延伸,創設一些開放性的情境和問題:學校開運動會,某班參加長跑比賽的有4人,參加短跑比賽的有5人,請問這個班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比賽?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想,然后請學生用韋恩圖表示出來,并向大家展示。通過學生的展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該班總共派出了9人參加比賽和總共派出了5人參加短跑比賽的韋恩圖,這樣一來,學生除了開闊視野,還深刻理解了韋恩圖的妙處,知道了什么是子集、什么是交集、什么是并集等集合思想。
(二)“微創”教材,呈現隱性信息或顯性信息
對于“微創”教材,教師還可以將教材里的某一部分顯性信息變成隱性信息,或將隱性信息變成顯性信息,又或者在原來的學習材料的基礎上添加一些隱性信息,讓學生自己去挖掘學習材料中隱藏著的這些信息并思考,以利于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以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大小比較》為例,教師可以呈現這樣的學習材料:跳遠的成績分別為小剛3.07米、小虹2.82米、小麗2.86米、小君2.95米,請你根據這些成績給他們排名。實際上,只要學生掌握了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很容易排出名次,但這樣的教學只停留在表面。為了深入開發教材,開闊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增加一個學生小軒,但不直接說出小軒的跳遠成績,只說小軒跳遠得了第二名,再讓學生進行排名。這樣“微創”教材,雖然小軒的成績是隱性信息,但是學生可以通過對“小軒得了第二名”的顯性信息的判斷來進行排名。這樣,學生的思考過程是完整的、深入的、靈活的,對于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教材進行開發和“微創”,能夠豐富學習材料,優化教學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不過,“微創”教材必須依據學生的學情,貼近學生的生活,才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