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亞

【摘 要】 目的 探討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壓管理對短期預后的影響,為臨床實踐中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進行血壓管理提供可靠依據。方法 從我院神經科選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診的10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上述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0例,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治療方法,對觀察組急性腦出血患者患者有計劃地開展血壓管理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管理一段時間后的實際臨床的效果。結果 患者通過30天的管理觀察組神經功能評分為3.90±1.89;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為7.84±5.81。觀察組具有較小的血壓變異NIHSS評分低,對照組具有較大的血壓變異NIHSS評分高。觀察組患者早期恢復較為理想。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壓的管理非常重要,應敢于降壓,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平穩、靈活降壓。
【關鍵詞】 急性期血壓管理 腦出血 預后
腦卒中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腦梗死。其中腦出血患者的發病具有高死亡率,高發病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且疾病進展非常快,如何不能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早期檢測和早期治療,避免疾病對患者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通常在7天內可恢復到疾病發作之前的水平。 腦出血急性期顱內壓的增加是腦血流量減少的保護性反應,但高血壓可以損害神經功能,這使得患者的短期預后不理想。本文從我院神經科選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診的10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壓管理對短期預后的影響,為臨床實踐中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進行血壓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神經科選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診的10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急性腦出血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7例。患者年齡在49-77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4歲,上述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9例,伴有冠心病史的患者10例,伴有血脂異常的患者13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患者9例。對照組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年齡在48-76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歲。上述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9例,伴有冠心病史的患者10例,伴有血脂異常的患者13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患者9例。兩組急性腦出血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類型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可以將兩組進行對比。
1.2 納入病例標準
選取我院神經科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診的10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發病均在24h內,除了死亡患者例外,住院天數超過14天,所有參與的患者都簽署了知情委托書。
1.2.1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診斷為腦出血。
1.2.2患者均通過經頭部MRI或CT檢查確診為腦出血。
1.2.3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壓史,中風史或中風無明顯后遺癥。
1.3 方法
1.3.1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不符合目標血壓的患者,在24小時內和24小時后,使收縮壓達到血壓目標的血壓水平,即SBP100-150mmHg。這一目標管理值是參考了《中國急性腦出血治療指南推薦意見(201 1修改稿)》,在這一意見的基礎上,使收縮壓力波動范圍進一步縮小到100-150mmHg。對于本組急性腦出血患者,首先選擇鹽酸烏拉地爾針注射泵泵入或靜脈輸液泵。具體操作方法為:通常將250mg烏拉地爾針加入到生理鹽水、5%或10%的葡萄糖等合適的液體中。加入100mg烏拉地爾針,之后用液進行稀釋到50毫升。根據患者的血壓來調節劑量和速度,可持續或間歇性給藥。根據患者自主能力以及病人血壓控制的情況,逐漸改為鼻飼依那普利片或口服,維持血壓在管理目標水平。收縮壓已低于目標值的患者給予提高下肢,調節水分,祛除誘因,應用升壓藥或補充血容量使收縮壓不低于100mmHg。
1.3.2 對照組
在醫院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當血壓高于200mmHg用靜脈注射烏拉地爾輸液針治療,使得患者的血壓可以降至200mmHg以下,及時停止用藥,當收縮壓在200mmHg~150mmHg時,顱內壓不高,不用開展降低血壓治療。
2 結果
由表1可知,患者通過30天的管理觀察組神經功能評分為3.90±1.89;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為7.84±5.81。觀察組具有較小的血壓變異NIHSS評分低,對照組具有較大的血壓變異NIHSS評分高。觀察組患者早期恢復較為理想。
3 討論
腦出血是目前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臨床原因,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殘疾率,占總卒中事件的20%。由于經濟和體質原因,亞洲國家的人員發病率較高。在我國腦出血患者占腦卒中患者總數的20%-30%。據統計,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死亡率約為30%-40%。因此,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血壓管理對于急性腦出血的治療至關重要。在許多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一種,它也是能夠開展干預的風險因素之一。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占總腦出血患者的60%-70%。高血壓是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壓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可直接導致腦組織損害,造成血液灌注障礙,由顱內壓增高,顱內血腫增大,臨床死亡率增加。目前,臨床醫務工作者已經開始意識到高血壓是干預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的危險因素之一,對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科學的血壓管理,對患者短期預后非常重要。但是對于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壓的科學有效管理仍存在很多爭議。在治療患者的過程中,如果醫護人員只考慮病人治療的質量,但不注意與患者的內心交流,容易導致患者不滿意的情緒,并且造成患者產生疾病的原因是由于其健康知識的缺乏,如果醫護人員不注意對患者的健康知識的教育,很難滿足患者的需要。因此,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注意健康知識交流,耐心向患者解釋各種疾病知識,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促進患者對自己的信任和依賴,從而促進患者提高護理滿意度。通過本文研究可知通過30天的管理觀察組神經功能評分為3.90±1.89;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為7.84±5.81。觀察組具有較小的血壓變異NIHSS評分低,對照組具有較大的血壓變異NIHSS評分高。觀察組患者早期恢復較為理想。總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壓的管理非常重要,應敢于降壓,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平穩、靈活降壓。
參考文獻
[1]劉云海,奉俊敏,楊期東,等.高血壓性腦出血住院患者的近期預后影響因素回顧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3,(06):10-11
[2]李芳芳,羅丹,謝鵬.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短期預后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2(16):34-34
[3]古豫.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壓水平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