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則暢 尤琦
車城春色2017北美國際車展
文_張則暢 尤琦


毫無疑問,底特律是享譽全球的汽車之城,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均起家于此,在這里舉辦四大國際車展之一的北美國際車展應當說是再合適不過了。時代已變遷,來自全球各地的汽車品牌爭相到此開花結果,就請跟隨我們的文章來看看在寒冬里于車城綻放的春色。





有史以來動力最強的賓利,522kW最大功率,1017N·m最大扭矩。在前后4∶6扭矩分配比例的四驅系統協助下,在3.4s內完成0~96km/h的加速,而最高車速為334km/h,敞篷版共享動力總成,0~96km/h加速時間變為3.7s,最高車速降至328km/h。為了能hold住這樣的性能,21英寸的大輪圈內是一套碳陶瓷制動系統。內飾則延續了賓利的豪華風格,獨特的飾板花紋讓身份得到了充分彰顯。
微評:
誰說超豪華品牌不能走運動路線,作為骨子里帶著賽車基因的品牌,賓利在性能和豪華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Stelvio定位于運動型SUV。它看起來更像是變高了的運動型兩廂車,雙邊雙出排氣管也彰顯了運動的氣勢。在機艙內,是一臺90°夾角的2.9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其缸徑、行程和氣缸夾角與法拉利488上的那臺3.9L V8發動機如出一轍,從廠家層面上來說,這臺發動機就是法拉利的V8去掉兩個氣缸的產物, 371kW最大功率,601N·m最大扭矩。


微評:
從4C開始,阿爾法羅密歐正在逐步回歸市場,繼續制造曾經擅長的運動車型,愛車之人可以準備下手了,意式運動大餐正式上桌了。



新的保時捷911 GTS得到了渦輪的推動。911 GTS帶來了一臺331kW、550N·m的3.0L水平對置6缸渦輪增壓發動機。這輛車可以選擇7擋手動或者PDK雙離合變速器,可以選擇硬頂、敞篷和Targa敞篷,可以選擇后驅或者四驅。通過保時捷PASM動態底盤控制,它比普通911矮了10cm。選裝Sport Chrono pack,則可以獲得動態發動機支撐和運動排氣系統。
微評:
從最早的風冷發動機,到后來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再到現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911的名號沒變,水平對置沒變,隨之改變的是更強大的性能。


為慶祝AMG成立五十周年,梅賽德斯-AMG推出了AMG GT C Edition 50。它的動力絕對不會辱沒其身份,一款4.0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足以說明一切,并且還具備著梅賽德斯-奔馳一貫的豪華與精致,搭載了與GTR一樣的主動后轉向系統及電子控制的后軸差速器。同樣,梅賽德斯-AMG GT S也迎來了它的升級,外觀與動力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變化。


微評:
極致的動力、精致的內飾,這款車無論哪方面都讓人著迷,哪怕它限量且稀少。
全新奔馳E級Coupe擁有更大的車身尺寸、更大的車內空間、前臉密集如繁星般的中網及大尺寸的Logo,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源自奔馳S級Coupe的造型設計,和流暢的車身線條十分協調;內飾雖然相比奔馳E級沒有太多的變化,但是依舊讓人愛不釋手?,F在推出的汽油版車型共有E 200、E 300、E 400 4MATIC三款,都搭載了奔馳最新的9擋自動變速器。


微評:
源自梅賽德斯-奔馳的內飾從不讓人失望,細小的變化也能讓車內煥然一新。



外觀優化后的新款奔馳GLA,與它的兄弟更加相似,兩根位于中網的更加精致的橫向飾條中央,是隱藏著感應設備的大尺寸Logo;側面的線條依舊鋒利;車內換上了8英寸的中控屏,儀表盤同樣也進行了更新。梅賽德斯-AMG GLA 45也進行了同樣的優化升級,車身經空氣動力學改進,除去霧燈的設計也是為了車輛能更好地散熱。
微評:
相比改款前車型,GLA通過外觀調整變得更像一輛奔馳。同時,AMG車型變得更加激進,還推出了特別版車型供選用。

全新奧迪S5 Cabriolet是奧迪S5的衍生車型,依舊采用軟頂敞篷的設計,動力方面也繼續搭載3.0L V6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60kW,峰值扭矩為500N·m,匹配8擋自動變速器,0~100km/h加速時間為5.1s。而新車的變化則是具有了更年輕、更運動的風格,擁有了更大的車內空間、更輕的質量,并且車身剛性也提高了40%。
微評:
敞篷設計能帶給人們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在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全新奧迪S5 Cabriolet,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呢?


MLB Evo平臺創造出了許多的不平凡,這次的奧迪全新SQ5也同樣如此。奧迪的新車越來越注重于駕駛感受,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在允許的情況下,會更偏向后驅,這使得人們開車時更加容易感到駕駛的樂趣。同時,全新的平臺也給奧迪全新SQ5更加輕量化的車身和五連桿設計的懸架,前者有助于提升操控性,而后者則增添了車內的舒適性。
微評:
輕量化的車身和更具趣味的駕駛感受,很多人已經開始期待奧迪全新SQ5進入中國市場了。



伴隨著豪華中大型車用戶的年輕化,用戶對于動力的需求正在變得越來越大。作為5系車型的旗艦,M550i xDrive使用了4.4L V8發動機,在兩顆雙渦管渦輪的輔助下,它可以輸出340kW的最大功率、650N·m的最大扭矩,因此3.9s即可完成0~100km/h的加速。M550i xDrive比梅賽德斯-AMG E43和上代M5的加速都要更快。
微評:
快于AMG E43,快于上代M5,四驅與V8兼備,M550i xDrive再次重揚寶馬運動之名,新一代M5會不會比這更加殘暴?
插電混動的530e表現出了與M550i xDrive截然不同的風格,530e側重于為用戶節省燃油,進一步減少碳排放。一臺134kW的2.0L渦輪增壓直列4缸發動機與一臺71kW的電動機配合,系統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5kW,系統最大綜合扭矩達到420N·m,純電模式下可以行駛29km(18英里,美國測試標準)。在充電方面,民用(美國)120V電源需7小時充滿,使用寶馬提供的快速充電器則可以在3小時內充滿。
微評:
在能夠切實減排的混合動力汽車方面,德系廠家一直推崇使用PHEV,對于車庫普及地區會很有市場,而在驅動結構方面,卻顯得沒有日系廠家結構精巧。



日產Vmotion 2.0概念車比現有的Vmotion車型更具個性,張揚的V型進氣格柵運動氣息十足,一條幾乎橫貫首尾的流暢腰線猶如跑車的刻畫手法,配合溜背的設計和尾部視覺效果突出的尾燈,這款車身上完全看不到以往日產柔和、居家的風格。這款車將搭載最新一代的ProPilot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高速公路自動行駛、城市街道十字路口自動導航的能力。

微評:
日產Vmotion 2.0概念車風格猶如“未來戰士”一般,在它的帶領下,日產汽車將會吸引更多年輕車主的青睞。


大眾在2017北美國際車展首發了I.D.系列的第二款概念車Buzz。這款車基于大眾MEB平臺構建,外觀延續了經典的大眾T系列設計風格。在向大眾T1車型致敬的同時,該車也配備了多種未來化的配置,諸如舒適的自動駕駛系統、先進的人車互聯系統、科幻的內飾設計及超過600km的續航里程。車內空間傳承了T1的精髓,廣闊的空間可極盡休閑放松之能。
微評:
繼承經典,涵蓋未來,大眾I.D. Buzz將代表大眾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




Rinspeed發布了Oasis全自動駕駛汽車,這家公司引入了類似共享單車一樣的車輛互聯網預約共享使用的模式。車輛本身則搭載了兩臺來自ZF的輪轂電機,作為一個純自動駕駛交通工具,Oasis內部還帶有車內植物和24揚聲器的哈曼卡頓音響系統,讓乘坐者更覺安心。
微評:
不光帶來了創新的汽車,更定義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Rinspeed的想法超脫于現在,它是屬于未來的產物。


英菲尼迪QX50概念車,在外觀上基本可以代表未來的英菲尼迪QX50了。最惹人注目的是這款車的發動機,2.0L 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其壓縮比可在8∶1到14∶1之間自由調節,具有遠超四缸發動機動力水準的同時,還擁有著更佳的燃油經濟性,最大輸出功率為200kW,峰值扭矩390N·m。這是一臺具備了黑科技的英菲尼迪概念車。

微評:
這款玩起了黑科技的英菲尼迪QX50概念車,人們看見之后都會直呼:“直接量產就行了!”
四門GT在大多數人眼里都是豪華運動品牌的專利,但起亞在北美國際車展上推出了Stinger,空間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性能方面,一臺3.3L V6雙渦輪增壓V6發動機用272kW的最大功率和510N·m的最大扭矩推動Stinger在5.1s內完成0~100km/h的加速,最高車速可達269km/h。設計方面,更加亮眼的外觀和更加有質感的內飾讓車型整體實力上升了一個臺階。未來起亞也將會推出2.0T版本的Stinger。

微評:
脫離了造車最初級的積累階段的起亞,正在通過不同的產品來找到符合自己品牌的調性。一臺起亞的GT,可能不是一個壞選擇。

斯巴魯WRX/WRX STI現在的變化可以視作一次中期改款。新車采用了新的前臉設計,棱角分明也更顯眼的前進氣格柵,配合保險杠的設計,讓車輛更顯激情;采用了新的懸架系統后,這款車的舒適性及操控性也將有所提升;重新設計的變速器,在升級了同步器和離合器后,換擋更加平順;最后斯巴魯還為其配備了一套高性能套件,運動氣息十足。
微評:
美中不足的,新車沒有對動力進行升級,不過這方面也可以交給廣大“玩家”來實現。




顯然美版奧德賽與國內日規版的奧德賽存在一定的區別。外觀上,碎片式LED大燈和飛翼式進氣格柵以及頗具線條感的車身造型讓這臺大型MPV并不顯臃腫。而提供四種座椅布局模式的全新魔術座椅讓空間的使用更加靈活。最大功率208kW、最大扭矩355N·m的地球夢3.5L V6發動機與本田10擋自動變速器配合,推動這臺定位偏向家用的MPV前進。
微評:
美版MPV向來將車型最主要用途設定為家用,因此在日常使用便利性上絕對是一流的,二胎政策放開后,國人是否會想要一臺更適合家用的MPV呢?

擁有著美式傳統風格的新一代GMC Terrain,與之前的雪佛蘭Equinox共用平臺,采用了輕量化打造,車身質量有所下降。雖然線條更加圓潤,但是風格依舊豪放,GMC Terrain采用了更顯時尚的懸浮式車頂設計;與豪華版大面積的網狀進氣格柵設計不同,運動版的橫貫式鍍鉻飾條簡單大氣,動感十足;車內采用了全新設計,高檔材料應用提升了車內的質感,豐富的配置也更添科技元素。
微評:
新一代的GMC Terrain相比現款,外觀更加契合時代潮流,而十分豐富的安全配置也能讓更多人放心。


雪佛蘭Traverse,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5189mm、1996mm、1796mm,軸距達到了3071mm;車內座椅采用三排布局,最多可乘坐8人;后兩排座椅折疊放倒時車內將具有高達2789L的儲物空間。這款車搭載3.6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擁有227kW的最大功率及352N·m的峰值扭矩,該車的RS版則是搭載2.0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90kW,峰值扭矩約為400N·m。
微評:
作為一款SUV,其空間絕對不容置喙,來到中國市場后必然匯集眾多目光。
大眾R-Line車型的核心主要是對普通車型加裝更加運動的外觀套件,獨特的造型會讓R-Line車型比普通版車型更具有運動感。在Atlas這臺中大型SUV車型上,這樣的思路同樣適用。在Atlas硬朗的外觀基礎上,加入了獨特的前后保險杠、側裙和20寸運動輪圈,內飾則得到了更多R元素的徽章點綴。
微評:
不再家族臉的設計加上R-Line套件,氣質瞬間就變得與其他車型不太一樣了。


大眾途觀Allspace的車身尺寸與國內加長版本一致,這款車型采用了7座布局。大眾率先在海外推出了途觀的加長軸距7座車型。曾經有人說車到了中國都加長,不加長就賣不出去,而現在海外市場開始推行長軸距車型,是不是意味著海外消費者也即將會接受這種可以提升空間的形式呢?
微評:
加長軸距車型不再是中國市場專屬,海外市場也迎來了這樣的“福利”,相信對于消費者來說,空間大點,座位數多點,不算是壞事。
2017北美國際車展迎來了更加硬派的新款福特F-150,外形上基本傳承了現款樣式,此外還用更大的鍍鉻飾條裝飾來包裹住網狀中網,尾部的線條刻畫也略顯不同。當然,新款福特F-150的內飾在依舊保持硬朗大氣的同時,也增添了許多的娛樂設備,如車載Wi-Fi熱點、B&O音響系統、蘋果CarPlay、Android Auto等更多的新配置,將實現更完美的人機交互。

微評:
這款來自美國的皮卡依舊保持著粗獷的外觀,而增添了更多的人性化配置,也會讓它更加受歡迎。

在2017北美國際車展上發布的日產Rogue Sport(美版逍客),雖然整體上與國內版本相比變化不大,但是細節之處的精致還是能讓人看出不同。變為圓形的霧燈略帶萌態、采用了LED光源的尾燈造型更加時尚,更加帥氣的方向盤和擋把彰顯高檔品質,車內新增的多種配置也使駕駛更加愉悅。
微評:
真的十分期待這款車方向盤和擋把的設計能在國內應用。



在安全輔助系統領域頗有建樹的沃爾沃向一戶瑞典家庭交付了一臺XC90,這臺XC90配備自動駕駛系統。沃爾沃計劃于2021年正式公開發售全自動駕駛汽車,這戶瑞典家庭得到了搶先體驗的機會,沃爾沃會根據他們在日常使用上的反饋進行改進。此外,沃爾沃將會向其他測試家庭交付XC90自動駕駛測試車,這些家庭將會來自瑞典、英國和中國。




微評:
在正式上市前進行充分的測試與數據收集,沃爾沃確實是延續了嚴謹的北歐造車思路,自動駕駛進入尋常百姓家不再是夢。

遠在底特律車展現場,廣汽向美國市場展示了GS8的5座版本GS7,中國品牌正在慢慢地邁向世界市場,這樣的道路可能充滿荊棘。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廣汽的銷售重點仍將是國內,但是在國際車展上亮相對于提升知名度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同時發布的還有純電動SUV傳祺GE3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EnSpirit。
微評:
在國際上亮相帶來了更多的關注,也是對自己產品有信心的表現,產品力上升之后的路,便一定是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