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技師學院 闊宇
Moodle平臺在混合式學習中的實施
開封技師學院 闊宇
本文將Moodle教育平臺運用于混合式教學中,介紹了混合式學習和Moodle網絡教學平臺的的概念,提出了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式學習實施方案,并對這種新型教學形式進行評價,就存在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Moodle;混合式學習;教學實施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單一的“傳遞——接受”式教學,出現了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融合的新型教學方式,改善了傳統面對面的教與學形式,為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氧氣。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產生了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混合的新型教學形式,即混合式學習,它將面對面的傳統式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有機地整合起來。為了支持混合式學習的開展,需要一款合適的在線學習平臺作為技術支持,而Moodle平臺因其開源性、交互性功能強的特點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Moodle平臺是澳大利亞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開發的一款課程管理系統,它具有網站管理、課程管理和學習管理三大功能。網站管理由網站管理員實現,主要負責選擇語言、設置版面、添減模塊、背景更換及任命教師等。課程管理由教師實現,主要負責創建課程、設計教學活動、確定教學目標、上傳講義、解答問題、布置作業等。學習管理即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進行選課、提問答疑、在線討論、完成作業、自測練習等,并可將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對課程學習的感悟記錄在平臺上。
在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式學習中,我們把教學過程的實施分成課程導入、課堂教學活動組織、課后支持和教學評價四個主要環節。
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把整個課程及各個階段的教學計劃發布在Moodle平臺上,使學生和教師就該課程的性質、學習目標、內容范圍、進度安排、考試方式等達成共識,也便于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準備和預習。其中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評價方式等。
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活動可以分為課堂教學活動和在線教學活動兩部分。利用Moodle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時,為了使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同時,明確哪些活動在課堂上實施,哪些活動在Moodle平臺上實施。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引導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進入Moodle平臺的資料區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并在專題討論區進行討論,同時,教師利用Moodle平臺強大的評估體系監控學生的討論,之后讓學生進入事先布置好的情境給學生再次提示,并展開第二次討論,最后退出Moodle平臺返回課堂,教師再對學生的討論和觀點進行總結和引導。這樣,在基于Moodle平臺的教學中實現探究式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協作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模式的融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課后支持指課堂結束后教師和學生通過Moodle平臺解決課堂遺留的一些問題。在課后,學生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將作品上傳Moodle平臺,教師通過平臺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幫助、評價和總結,集中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利用Moodle平臺的交互功能,通過討論區、聊天室等模塊在線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并可通過私人的聊天模式,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學生提供情感幫助。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匿名投票,或者Moodle平臺的“投票”“問卷調查”模塊及時得到反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學生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或Moodle平臺的“測驗”模塊來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Moodle平臺具有完善的評價體系,它對每位參與者的登錄時間、停留時間、瀏覽教學資源狀況、下載資源數、討論次數和內容、提問次數和內容、心得體會等進行統計,為教師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提供了依據。
利用Moodle平臺進行混合式學習,既體現了傳統教學的優勢,又融合了網絡教學的特點,既發揮了教師的啟發、指導和監控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探索性、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亮點。
但是,教師在利用Moodle平臺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許多教師把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軟件操作上,忽視了教學的本質。因此,在開展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技術而忽略課程的主體地位,必須強調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平臺,而不是為了使用平臺而教學。
相信隨著混合式理論的不斷成熟和網絡教育平臺的不斷完善和擴大,傳統教育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將完美結合,碰撞出愈加絢爛的火花。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5(03)∶22~26.
[2]黃榮懷,周躍良,王迎.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21.
[3]黎加厚.讓開源軟件走進學校教育[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