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其森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林業局 252300)
林業生產中提高苗木質量的幾點研究
段其森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林業局 252300)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生態環境的建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年來,植樹育林成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國家想要構建綠色家園,就需要在林業的發展上下功夫。本文將針對林業生產中如何提高苗木的質量進行分析。以期推動生態環境的發展。
林業;生態;苗木質量
山東省是我國的十個沿海城市之一,全省面積達到15.71萬km2,年平均氣候在11~14℃之間,無霜期長達200d以上。山東的地形地勢特征以及氣候條件都為林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由于種植不科學等原因,導致林業資源嚴重不足,這對于山東省生態環境的建設是十分不利的。
山東省的林業經濟隨著地理條件與氣候的差異而存在不同。在地質條件穩定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樹木隨著季節的更替而繁衍變化,如今,山東的林業已發展成一定的規模,樹木的種類也呈現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征。就果樹類而言,桃樹、山楂樹與蘋果樹占的比重最大。尤以魯中地區的水果產量最高,聊城市位于魯西地區,其地形屬于沖積平原,主要生產用材林與防護林等。魯南地區是山東省的第二大果品生產區域,且該區四季分明,適合落葉果樹的種植。除上述水果品種外,魯南地區還盛產石榴、板栗、金銀花等作物。綜合來講,山東省的林業發展迅速,且經營種類繁多[1]。
近年來,聊城市遵循“依法治林”與“科技興林”戰略,結合村鎮綠化、綠色通道、農田林網等加強;林業建設。直至2015年底,聊城林地面積達到395萬畝,濕地保護面積達到14.5萬畝。在林業生產方面,林板加工產業占到全省第一,果品生產加工達到2.45萬t,林下養殖經濟快速發展,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3000多元。此外,森林公園等旅游業項目也在不斷發展。但由于我國果品生產與加工行業起步晚,導致林業發展仍然依賴于傳統的生產方法,技術水平低,經營規模小,樹木種類雜亂,不利于集中管理。育苗場地的基礎條件差,設施簡陋,農民的栽培手段落后,勞動者素質良莠不齊。
山東位于中國北方,秋冬季節較為寒冷,且冬季的時間長,因此需要選擇一些抗寒能力強的品種進行種植。此外,苗木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蝕,因此需要選取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品種。并結合該地區的地形地勢特征以及溫度氣候條件等,制定針對性的苗木種植方案,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苗木的生長受到了土壤條件、氣候因素等的影響,由于山東的地區有自己獨特的地理特征,因此鄉土樹種大都經歷過長時間的種植歷史,栽培技術相對成熟,成本也低。
聊城市的林業發展情況良好,因此大量的農民看到了商機,將樹木種植作為主業來經營,但由于科學技術落后,知識水平欠缺等因素,導致苗木在后期的管理上出現很多問題,大量地區的苗木品種繁雜,種植時不注意區分,致使病蟲害交叉感染嚴重,果木產量低。因此,為了規范林業種植,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種植者可引進外來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往往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引進時做到先試驗,確保該品種適合本地的氣候與土壤條件,此外,還需要采取強化配套措施,依照科學的方法栽培經營,以防止外來品種對本地林業發展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新品種的培育有利于山東林業結構的優化,因此加強對新品種的培育對于林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各地政府應當積極的組成調研小組,在對荒野地進行開墾的過程中,積極開發新品種,豐富該地的苗木品種,為農林業的生產提供更多的途徑。
土壤條件對于苗木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必須做好苗木播種前的整地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及部分內容:清除栽培場地中的殘留灌木與廢棄物以及地表雜草等為苗木的播種創造條件。可采用割除清洗法,對地表的灌木與植被進行清理,或利用化學藥劑進行處理,做好病蟲害的防御工作。
苗木的根系通常分布在距地面20cm的土壤中,因此還需要適當的進行深耕,徹底的清除草根,將土塊磨碎后再復填整平,施加有機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擁有良好秩序的苗木市場是保證苗木質量的根本前提。政府與相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規范苗木市場,有效的清理劣質苗木品種,嚴格懲治利用劣質品種進入市場誘騙利益的不法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為苗木的選購與銷售建立起良好的市場環境[2]。
我國林業生產從整體上講還剛剛起步,即便聊城市的林業發展形勢良好,也無法帶動全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為了改善城市環境質量與生態環境,國家應當重視林業的建設,關注苗木質量,改善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為我國城市化建設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林業生產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被覆蓋率,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還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山東省作為林業生產的大省,一定要在當前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制定針對性的苗木種植與培育方法,促進林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1]孟鑫,王美麗.研究林業生產中提高苗木質量的相關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7(07):270.
[2]張海軍.林業生產中提高苗木質量的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07):53~54.
S723
A
1005-7897(2017)22-0167-02
20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