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欣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 山東濟南 250014)
生態環境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任永欣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 山東濟南 250014)
在城市化建設進程發展中,城市建設的繁榮背后隱含各種危機,諸如環境污染、交通壓力、能源供給不足等。將生態理念引入到城市景觀設計領域,可以較好地促進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運用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策略和方法,較好地提升我國城市景觀設計的質量和水平。
生態環境理念;景觀設計;策略
在城市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中,過度開發和建設引發了人類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加劇了城市環境污染,極大地威脅了人類生存的質量。為此,要將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引入到城市生態系統建設領域,關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生態、人文、藝術方面的追求,[1]以追求環境和生態效益為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和宗旨,采用科學有效、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觀設計策略和方法,更好地促進城市、人類、自然之間的和諧、協調與統一。
景觀是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自然和諧統一的整體,也包涵人類社會物質及精神活動的產物,城市景觀的本質是人類社會在城市活動中的人地關系和社會關系。城市景觀結構體系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自然因素。這主要是指城市賴以生存的地形、水體、植物、氣候等自然地理環境和景觀。
(2)人工因素。這主要是指城市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人工環境因素,當其具有積極意義時則使景觀呈現出和諧統一的狀態,而當其出現消極的因素時則會顯露出雜亂無章的狀態。
(3)社會因素。這是城市環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一致的影響因素,借由法律、經濟、技術等因素施加影響。城市景觀設計則是城市中自然要素與人工要素的協調與配合,由城市總體景觀、區域景觀和局部景觀三個層次構成,其主要設計要素主要包括有:城市道路景觀、城市公園、城市廣場、濱水區、歷史保留區域、城市標志物、環境小品等。
生態環境理念與城市景觀設計的融合,形成了城市景觀生態設計,它意味著城市景觀的物種的多樣性,講求采用再生原料制成材料,并實現物料的循環再生使用,最大程度上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減少施工中的水資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關注鄉土建筑物的使用等,如此種種都顯示出生態環境理念與景觀設計的充分融合,強調和側重于內蘊文化涵義和美感的唯生態設計,充分顯示出生態景觀設計的活力和生命力,從而給城市造成良好的生態效益,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2]。
在生態環境理念融入到城市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特定區域內的自然要素,如動植物、資源、土壤、氣候、水體等,充分結合當地的區域要素、風土人情、傳統文化等內容,最大化地降低景觀設計成本,更好地維護當地生態的平衡與發展。
考慮到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在生態景觀設計中盡量增添綠地,使其人工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接近和穩定化,獲得良好的生態恢復效果。
生態景觀設計還要充分考慮節約性原則,要最大程度上減少資源、能量的消耗,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合理地運用光、風、水等自然要素,大力倡導采用資源再生要素,以達到合理的設計改造效果。
城市化的建設進程在帶來城市繁榮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的負效應,如:噪音、廢氣、塵埃等。為此,可以在生態景觀設計中適當進行局部補償,為城市人們提供綠色、健康的生態環境。如:植物種植以減少噪音和廢氣、瀑布水流以抵消噪音、開敞的綠色空間緩解城市擁擠的壓力等[3]。
城市生態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其審美價值和功能,還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功能,要依循適度的原則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和審美需求,使之適宜長時間的觀賞要求。
可以采用設置微型自然保護區的策略和方法,培育和保護生物棲息地,降低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干擾和影響,顯露出生態景觀設計者對自然的敬畏、信任和探求之心。
在設置微型自然保護區的過程中,要確定保護對象,如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群落、小動物出沒的草叢或洞穴等。要劃定一定的保護范圍,主要面向生物群落所處的范圍進行保護,避免人類對其造成的騷擾和破壞,并結合警示標語和場地設計,引導人們關注環境的生態保護,從而較好地實現對生態價值區域的保護設計[4]。
對于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的大量工業廢棄地,可以采用保留再利用的生態景觀設計策略和方法,進行改造和完善。充分體現生態景觀設計者對場地和歷史的尊重,對于曾經的輝煌歷史的工業元素,要保留其工業遺留的斑駁痕跡,通過藝術再加工等處理方式實現景觀再創造和再利用。選取廢棄工業中的典型片段,使之成為生態景觀設計的標志,提升其生態景觀價值,較好地實現對當地文化及歷史的繼承和延續,并充分體現其在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方面的重大價值和意義,如采石、挖土工業現場等。
在采用生態景觀設計的保留再利用的策略之下,要對場地的現狀及其歷史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筑、構筑物、植物群落等,要為不同的人群服務,并使之相互關聯,串聯成為具有一定序列的整體景觀。另外,還要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使之呈現出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價值。
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保護水資源的生態理念,打造特色水體景觀,避免采用硬質材料作為地面鋪裝,充分體現減少水資源消耗的生態原則和理念。要在設計中充分尊重水自流和向地下滲透的規律性,借助于地勢進行地表鋪裝處理,使之成為極其豐富的生態水體景觀[5]。如雨水花園等,并且還要做好邊緣處理,使之師法自然,可以借鑒自然溪流、湖泊的邊界形態,避免采用水泥混凝土護岸,較好地保護水生動植物的多樣性,恢復水體的自凈能力,減少人類對水環境的干預和破壞。
可以根據因地制宜的設計策略,較好地實現對城市生態景觀的設計,充分尊重自然,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設計和營造特色生態景觀,要保留和挖掘當地的景觀特色,使之符合當地自然、文化及歷史要素。能夠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通過對生態環境的積極人工干預,實現生態恢復,增加濕地水面的寬度,減少水體的富營養化狀態,開啟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復過程,使之逐漸形成良性循環,并充分體現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特點,更好地實現環境生態效益。
在城市生態景觀設計之中,要表現出強烈的時代特色,以多元化的設計手法實現對生態景觀的細節設計,如采用與各種藝術流派相結合的藝術表達形式、藝術思想的生態化理念、最新生態技術的應用等,通過這些細節的表現手法較好地在景觀設計中表達其生態理念。
生態環境理念可以融入到城市景觀設計之中,滿足現代審美和生態理念,依循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思想,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內容,進行因地制宜、多樣化、適度的生態景觀設計。運用可持續的生態景觀設計手法和策略,使城市走向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較好地彰顯其生態文明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和全面發展。
[1]孫博.新農村建設中景觀構建的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2:13.
[2]劉宇洋.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6:9.
[3]包茜琳.基于地域異質化背景下的棕地景觀生態設計研究[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16:12.
[4]張雅千.海南地域人文元素在酒店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應用[D].海口:海南大學,2013:20.
[5]高潔.長沙梅溪湖水景觀生態設計探討[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18.
TU986
A
1005-7897(2017)22-0219-02
20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