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瑜
(河北省涿州市農業局 河北涿州 072750)
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
張新瑜
(河北省涿州市農業局 河北涿州 072750)
近年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突顯,使得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生態農業的建設。而伴隨著植物保護技術的不斷創新,很多新技術被研發出來,對生態農業建設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文就生態農業的概念,植物保護新技術推廣的意義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目前正在生態農業建設中,推廣應用的三種植物保護新技術。
植物保護;新技術;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的提出是為了改善傳統農業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耕種方式,通過利用一些更為系統化,更具科學性的管理方法和耕種手段,來更好的實現環境保護,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穩定。植物保護新技術是實現生態農業的重要手段,它的優勢不但體現在能夠更加高效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同時,較之于傳統農業技術,更加注重對耕種成本的控制,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也更強。這樣,隨著無公害農業的發展,進入到人們餐桌上的糧食和食品也更加健康。因此,農業耕種中,植物保護意識不可缺,應該積極倡導植物保護新技術的應用,從而真正實現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變。
生態農業是指,農業生產已經不再只依賴農業的耕種經驗,而是將經濟學和生態學原理融入,不但包括最新的科學技術,還包括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兼顧的管理方法。生態農業理念的提出,不但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中的經濟效益,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人類的身心健康的維護都有重要意義。生態農業擺脫了傳統農業中比較清晰的行業界限,較為分散的經營模式,而是在農村中將農林牧副漁以及三大產業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農業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綜合性更強,經濟效益更高,環保理念也能夠得以貫徹。當然,這種綜合性的大農業經營模式,是需要通過不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利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制定合理的生態經營模式,這樣既可以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生產有優勢的農業產品,同時,還能夠形成一個更加環保的生態經營模式。
推廣植物保護新技術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對病蟲害的防治上,采用更為科學的手段,注重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杜絕對生態平衡產生破壞的問題。②通過對新技術手段的引入,改變了以往的化肥、農藥的使用方式及耕種、養殖方式,使得成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卻提高了經濟效益,為農民的農業生產帶來更多的附加值收入。
(1)色誘技術。色誘技術主要是利用了一些害蟲對顏色的喜好,來吸引它并進行捕殺。通常使用黃板、藍板或者兩種顏色相間的板來誘殺害蟲,這種方法既環保,又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能用較低的成本實現較好的植物保護效果。這種技術已經被普遍的應用于菜園、果園中,在實際應用,以竹竿或者木棍為支撐,將色板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掛置,防治效果顯著。
(2)光誘技術。光誘技術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對光線、色彩、聲波、味道等各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來吸引害蟲進行誘殺的。較為常用的誘殺設備是頻振式殺蟲燈。光誘技術以其污染度極低的優勢被廣泛的應用到生態農業的生產中,既保證了人和牲畜免受毒害,同時還能夠殺死害蟲,保護植物。通過研究表明,放置了殺蟲燈的地區受蟲害侵蝕的程度遠低于沒有放置地區,證明了殺蟲燈在蟲害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采用光誘技術能夠避免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減少了藥物的噴灑,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對保護環境有重要意義,可以在生態農業生產中大力推廣。與此同時,通過對誘殺結果的分析,可以對侵入害蟲的種類和時間進行梳理,以及有效預測蟲害發生的可能性,有助于及時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
(3)性誘技術。性誘技術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對成熟昆蟲在交配期進行性信息干擾。主要是利用釋放器在農作物種植地區釋放昆蟲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從而對昆蟲交配行為進行干擾,這樣蟲卵數量就會大幅減少,從而也就從根源上減少了害蟲數量。由此可見,這種蟲害的防治措施,成本低廉但是成效頗高,既沒有使用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藥物進行防治,還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病蟲防治的問題,可謂生態農業生產的有力武器。
(4)防蟲網阻隔技術。防蟲網阻隔技術作用的發揮,主要是物理層面的,通過阻隔網對害蟲進行攔截,來減少害蟲侵害。在實際應用防蟲網阻隔技術中,發現阻隔網不但能夠對害蟲進行阻隔的同時,還減少了種植區內害蟲的繁殖,而且還可以對種植區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適當調節,從而控制了軟腐病的發生。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對生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減少了化學藥物的使用,使得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改善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增加了農民的收益。目前,防蟲組網技術的作用效果已經受到了肯定,被廣泛的應用于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的種植中。
[1]司傳權.生態農業中植保新技術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6(17):24~25.
[2]陳 君.植物保護方法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2016(13):6.
[3]張福山.植物保護對中國糧食生產安全影響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7.
F327
A
1005-7897(2017)22-0226-01
20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