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陵縣沅陵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符淑芝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產生活中對油菜及其衍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較以往油菜種植面積也有了實質性的增長,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然而,與國外種植油菜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推廣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國內的配套技術不是特別全面,很多技術推廣普及范圍也比較狹窄,這就需要政府、社會及種植戶的共同努力,進一步提高關于種植配套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在種植油菜過程中大量應用各種配套技術,切實提高種植經濟效益。
油菜;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推廣
油菜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的推廣
湖南省沅陵縣沅陵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符淑芝
據不完全統計,油菜種植較10年前在國內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大約增長了13%,每年創造的產值和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但是,在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的應用上還是非常有限,不少地方仍是粗放型的種植模式,很多地方由于扶持政策不到位,資金有限或者缺少應用配套技術的資金等,還是依靠人力進行種植作業,不僅導致畝產種植效率低,也使得種植戶獲取的經濟效益比較有限。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常見的配套技術,并圍繞當前影響種植配套技術推廣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油菜機械化種植的水平并不高,一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種植油菜地區真正實現大面積機械化并應用配套技術的僅僅占到36%(沅陵縣幾乎沒有),與國外70%~80%的比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2015年以后,油菜的機械化種植才真正有了提高,很多地方的農機管理部門制定了專門的購買農機貸款補貼政策,這極大地刺激了種植戶的農機購買積極性,由于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種植戶在購買農機中實際付出的費用僅占原有費用的60%—70%,很好地減輕了種植戶的經濟負擔。雖然各個種植片區都大量使用上了機械設備,但是,很多種植戶對與種植相關的配套技術并不是太熟悉,因此,在實際使用相關配套技術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并且很多地方的農業主管部門對配套技術的推廣宣傳等力度還不夠,這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沅陵縣急需引進和推廣油菜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
通常來說,油菜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的內涵是比較豐富的,主要是指對油菜種籽經過“包衣”擴徑簡單處理后,在實際組織田間播種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農業技術,例如,播種、開溝、犁地、翻土等全部實施機械化作業。這些技術的應用代替了大量的人力,還提高了作業效率,在有限的農業生產時間內創造出了更高的經濟價值。農機機具和配套技術的選擇使用必須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效用。
(1)油菜種籽的包衣處理和常見機械播種技術。根據精細化播種技術要求,油菜種籽需要在田地中均勻密植,這樣能充分科學地利用現有的耕地,提高單位面積的收獲效益。播種之前,需要對油菜種籽進行嚴格篩選,去除其中壞損或生蟲的,對過濾之后合格的種粒進行包衣處理,形成種丸,包衣擴徑后的種丸應該滿足種機均勻作業的基本需求。在油菜籽機械化播種的過程中,包衣占有關鍵性的位置,實踐證明,如果包衣效果不好,不僅影響播種的進度,還會對今后的油菜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各種類型的包衣機大量出現,在選擇包衣機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待包衣的種籽數量、類型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包衣機的作用。在當前的生產中,5B—90是一種被大量應用的包衣機,應用該包衣機處理種籽時,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必須非常講究,可以借助噴霧器將粘結劑均勻地噴涂到旋轉的機器設備上,直到種籽出現阻滯的時候停下來。噴霧位置的設置也非常有講究,理論上,必須設置在距離滾筒上臂20厘米的位置,調整范圍控制在上下5厘米,一般是在滾動連續轉動大約6~7分鐘之后開始加入特制的粉料,這樣做可以很好地對種丸進行控制,防止種丸出現形狀過大、過小等現象。為了方便操作,實際加粉的位置一般是固定在滾筒下壁處,可以靈活處理,確保滿足不同操作人員的需要。在加入粉料的數量上必須嚴格控制,一般是待處理種籽重量的三分之一,待粉料均勻地附著在種籽的表面,種籽在滾筒中非常流暢地滾動的時候,進而重復性地進行噴霧和加粉這兩道基本的工序。在操作中,需要控制好時間,一般是在滾動時間超過基本作業時間一半的時候進行噴霧,加粉的次數相對較多,該操作需要由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避免加粉過多或過少。通常來說,包衣種丸較種籽的自然成活率要低,尤其是覆蓋種丸的包衣過厚的時候,成活率會明顯下降,而包衣種丸的破碎率一般是隨著包衣厚度增加而逐步上升。大量實踐證明,在滿足播種機均勻播種要求的基本前提下,種丸的直徑一般不宜過大,包衣油菜籽使用2BG型條播機進行條播作業的時候,行距必須要嚴格控制,22厘米(6行)或25厘米(4行),播種的深度一般控制在1.3厘米~1.8厘米,在遵循這些基本要求后,才能真正達到當下要求的播種技藝,配套種植水平也才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該種技藝水平的提高非朝夕之功,需要農業生產部門加大培訓力度,幫助種植戶不斷地實踐才能逐步的提高。
(2)包衣劑配方設計和種丸直徑的選擇。在查閱大量資料和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相對合適的配方設計標準,配方包括的內容比較多,比例也不盡相同,一般是滑石粉控制在40%~45%,膨潤土控制在41%~46%,泥炭控制在8%~11%,用林甲基纖維素進行粘合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其中林甲基纖維素與水的配對比例一般為1:230,各種配對比例必須嚴格控制,如果隨意擴大,將會降低配方設計的基本質量。結合種丸的發芽率、機器播種等的需要,包衣種丸的直徑最好控制在3~3.6毫米,這樣能滿足各個環節和流程的基本需要。
(3)包衣劑中微量元素的添加。由于種植油菜的地區非常廣泛,每個地區的地形不同,土壤組成也不一樣,而且油菜在每一個生長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在油菜生長上起著重要作用,一旦補充不到位,油菜的產量和質量會受到直接的影響。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油菜包衣中可以按照比例科學地添加進氮磷鉀等不同微量元素,從而很好地保證油菜生產前期的基本營養需求,提高油菜抵御各種病蟲害的能力,為后期的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4)油菜田田間開溝機具的設計和使用。結合以往的油菜種植作業習慣,考慮不同地形的特點,田間溝寬一般是寬(23厘米左右)淺(10厘米左右),由于我國機械種植歷史較短,以往的開溝作業都是由人力承擔,不僅工程量大,而且效率也比較低,白白地耗費了大量的勞動力,因此,隨著生產技術的普及,我們將手拖旋耕機改制成為油菜田專用開溝機,改裝方法是先拆除旋耕機的大蓋板及左右側板,其次是從旋耕刀軸上卸下旋切刀,僅在中間部位對稱安裝旋切刀,并且保證最外緣的兩把旋切刀外端面軸向距離等于需要開溝的寬度……,這樣經過改裝后的機具相比較其他的開溝機具來說要簡單,操作也不復雜,基本的作業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隨著油菜種植面積的擴大,油菜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推廣和完善,更需要農業生產主管部門、種植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熟練使用各類種植配套技術,切實提高生產作業的效率,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1]沈世培.楊良金對長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論和技術的探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9(03):300~306.
[2]樊秀華.推廣“十改”技術,穩定棉花生產[J].中國棉花,2015,39(03):39.
符淑芝,女,1976年出生,湖南沅陵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