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 李海燕
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
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 李海燕
問題可以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本文以《從算式到方程》一課為例,闡述四點:以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以問題指引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以問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問題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
問題;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需要大力加強。筆者多年來一直以“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問題”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結合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從算式到方程》來談談一些粗淺的做法。
人對未知事物都具有好奇心,都想探究未知,所以,設置巧妙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欲望。
《從算式到方程》這節課要讓學生體會到由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筆者在上課伊始就設置了一個用算術法來求解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題目:同學們從學校出發去旅游景區游玩,大部分同學乘坐大客車,小部分同學乘坐小轎車先去做準備工作。小轎車的行駛速度是70 km/h,大客車的行駛速度是60 km/h,兩車同時出發,小轎車比大客車早15min到達旅游景區,問:學校與旅游景區之間的路程是多少?
筆者用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少學生確實一下子很難找到用算術法求解的辦法,陷入了“憤、悱”的狀態,他們在其他同學的點撥下才逐步找到解決辦法。筆者再順勢引導,要求學生用方程的方法來求解,不少學生利用小學學過的方程的知識順利求解,從而真實體會到由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產生了學習方程的迫切需求。
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這都需要老師的指引。設置好“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拾級而上,幫助學生弄清楚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
在學生用方程解決了上課伊始提出的問題后,筆者又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請仿照剛才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下列問題設未知數,并列方程。
(1)一臺計算機已使用1700 h,預計每月再使用150 h,經過多少月,這臺計算機的使用時間達到規定的檢修時間2450 h?
(2)某校女生占全體學生人數的52%,比男生多80人,這個學校有多少學生?
(3)甲種鉛筆每支0.3元,乙種鉛筆每支0.6元,用9元錢買了兩種鉛筆共20支,兩種鉛筆各買了多少支?
在學生列出了這些方程后,再給出問題(4):“觀察以上列出的幾個方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我們怎么來命名它們?”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學習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學會方法,提升能力。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非常注意在學生學習時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提升。
比如,在學生會用方程的方法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后,就提出問題:“請你根據該題,總結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請學生來總結用方程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從而形成能力。
又如,在學生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后,給出問題:“回顧剛才我們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過程,你認為我們學習一個數學概念一般需經歷哪些過程?這對你以后的學習有什么幫助?”
學生們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及老師指導下,對這個問題做出了較好的回答:首先是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幾個例子,接著是找出這些例子的公共特征,然后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表示這個概念,最后通過正例和反例來加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以后學習概念時,基本都要經歷這么幾個過程,特別是前面三個過程不能少,因為這有利于我們深刻理解這個概念。
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如果學生能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那他的學習就是輕松快樂和富有成就的。為此,在教學中,筆者還常常用“問題”引導學生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
在《從算式到方程》這節課的課堂總結中,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今天學會了一種可以解決難度稍大的實際問題的方法,你感到開心嗎?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認為學習數學有樂趣嗎?如果有,樂趣在哪兒?
這些問題看上去似乎是在誘導學生說開心、說快樂。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確實體會到快樂,享受到樂趣。這樣操作,只是讓他們再次感受快樂、享受樂趣,放大、強化他們快樂的情感,并通過這樣的強化來增強他們的學習樂趣。
實踐證明,在初始階段,“問題”可以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當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大大的提升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扔掉這根拐杖,給他們一個任務,讓他們自由地去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