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李莊小學 李允允
巧用“錯誤”資源,升華小學數學課堂
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李莊小學 李允允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千差萬別,基礎能力懸殊甚大,在不經意間就會出現始料未及的錯誤。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出現的“錯誤”的處理方法,可以反映教師的智慧,教師應利用學生的“錯誤”點亮課堂,使“錯誤”成為可貴的教學資源。文章具體論述了巧用學生“錯誤”,升華小學數學課堂的可行策略。
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錯誤;資源;有效課堂
任何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一個人不會出錯、犯錯,自古就有“人無完人”之說,也有“孰能無過”之辭。“失敗是成功之母”,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失敗中崛起,從錯誤中成長,在挫折中成熟。
學生在學習時不出錯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能的。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嘗試學習,既然是嘗試和探究,就會有失誤,就會出差錯。教學中,我們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錯誤,并獨具匠心巧處理,將學生的錯誤變為豐富的可貴資源,使我們的課堂因學生的錯誤而更精彩。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學習在于學生的主動參與,而學生的參與主要取決于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又包括學習動機、成功的體驗和自信等。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不妨從學生的“錯誤”入手。
對待學生的錯誤,應少一些指責和批評的方式,多一些評價和欣賞的態度。作為教師,首先要用大度、容忍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用尊重、理解的心情對待學生,不挖苦、不譏笑、不批評,多引導,讓出錯的學生再審題、重新理思路、找方法,在“錯誤”中豁然開朗,否則,教師的批評、同學的笑談,都會讓學生產生“失敗者”的心態,站到“學困生”的行列。教師對錯誤的分析和評價,讓學生找到出錯的原因,做出正確的答案,實現“失敗”到“成功”和“自信”的質的飛躍。
例如,在四年級的《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中的“四舍五入試商法”,是學生們容易出錯也倍感難度的部分,對于學生的出錯,教師應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尋找出錯的原因,讓學生豁然開朗。如170÷32=?,教師給出了問題后,先讓學生自主試商,有了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作基礎,這道題學生自主完成,不該有問題,可是,多數同學的做法是:

于是算式為:170÷32=5……20。
對于類似的錯誤,教師應從問題本身入手,不是做錯,而是出自馬虎。教師將這樣代表性的錯誤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找找錯在什么地方,或者小組討論錯在哪里。經過思考和討論,他們會明白,試商5之后,商應該與除數32相乘,而不是與看作的整十數相乘。讓出錯的學生再做一遍,學生們不僅不會感到尷尬,反而因問題的解決而信心百倍。
有心、用心的教師會要求學生整理錯題集,教師在上課、批改作業、輔導、改試卷等時,也應該備個錯題集,隨手將學生的錯誤記錄下來,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為課堂針對性地教學準備和積累素材,讓學生的“錯誤”也在適當的時候派上用場。
例如教學“混合運算”時,學生們出錯率較高,如:

上習題課時,筆者將這些學生在練習中出錯的題呈現給學生,出示后提問:“這三道題的解法正確嗎?”當多數學生回答出“都是錯誤的”時,筆者繼續引導學生:“面對這些錯誤,你想說什么?你有什么想法?”都是孩子們自己出的錯,不少同學的臉上寫滿了自責和愧疚。于是,老師與學生們一起找出“病因”,促使“病除”。
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與“錯誤”相伴的智力題作為引發學生思考,提高思維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資源。如在教學《簡便運算》時,筆者用學生們常出的錯誤,與學生們一起探究問題所在之后,設計了一個難度較大,也折射出學生們普遍性錯誤的問題,開發學生的智力,提升思維力。如筆者呈現給學生一道運算題:小馬在解決“800-○÷5=?”的問題時,先算了減法,再算除法,于是得到了答案40,你能根據這個錯誤的解法以及結論,求出○應該是多少嗎?再算出這道題的正確得數。
這個問題由學生的“錯”說開去,然后將錯就錯,算出○是多少,再根據運算法則求出算式的正確答案,如此的教學彰顯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問題難度較大,利于能力的提升。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的主要學習模式,對于學生的“錯誤”,相互探究更見其必要性。教師在課內外的活動中,應將學生的錯誤作為寶貴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所悟。
例如筆者在“植樹問題”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植樹方案的設計”問題:在全場20米的小路一邊栽樹,按照每5米一棵,請設計一個植樹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這個問題是探討性的問題,也屬于創新性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力、提高思維力。給出這個問題后,部分學生認為太簡單了,5米栽一棵,用除法,于是得到20÷5=4(棵),然后靜等老師的表揚,臉上寫滿期待。一會,有學生的答案是20÷5+1=5(棵)時,教室里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孩子們各抒己見,爭論聲此起彼伏……
對于這樣有異議的問題,教師不能立刻判斷孰對孰錯,應該把“裁判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爭論、辯論、討論中明確對與錯的“因”,從而判斷出“果”,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錯誤就會迎刃而解。
學生出錯是難免的。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應抱著“平常心”,擁有“寬容心”,并且巧妙、合理地用 “錯”資源發展學生的思維力,通過學生的“錯誤”,助力數學教學更高效。
[1]楊英蘭.錯,不一定是“錯”——談小學數學課堂上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考試周刊,2017(07).
[2]岑曉蕓.小學數學“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