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后人創造幾個成語,為什么不呢
網絡用語好不好?我們要不要用?應該怎么用?這是關于漢語言純潔性的話題,深究起來更接近于偽命題,因為語言是必然發展的,沒有了所謂的“入侵”,沒有了藝術家們乃至網友們的智慧創造,我們的語言也將“死去”。
有人做過一個很恰當的比喻:一種健康的語言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像一條大河,它從遠方趕來,沿途接納一條又一條支流的饋贈,并將它們匯聚在自己的河床上,翻山越嶺,晝夜不息,浩浩蕩蕩地奔流而去。所以語言無時無刻不處在變化之中,上游中游下游既一脈相承,但各自的景象又有天壤之別。所以,不管你參與其中,還是冷眼旁觀,請都保持一份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紛繁的符號背后,是我們的文化結構,是一條更大的河流,經不起考驗的必然被淘汰,而留下的都將豐富我們的語言和文化。
我曾經在課堂上大膽猜想:在不久的將來,像“不明覺厲”“藍瘦香菇”等網絡詞語說不定會被收錄進我們的成語詞典。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同學們的眼睛都在發光,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一個非常樸素的事實:成語也是被創造出來的,我們也可以為后人創造幾個成語,為什么不呢?
■學軍中學 楊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