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吳漢文
關注學生心理,緩解數學焦慮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吳漢文
數學是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在課堂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其教學地位的日益提高,與此相關的心理問題也開始出現,其中普遍存在且突出的是數學焦慮,這是一種典型的學科焦慮癥,在學習中呈現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會導致學生逃避數學學習,造成數學興趣的低落,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高中數學;焦慮;策略
高中生數學焦慮心理的防治緩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旦出現便會影響學生的各方面,不僅是心理、情緒上的負面影響,弱化學習興趣,打擊自信心,還會使學生對自身數學思維、能力產生錯誤的信息導向,妨礙其素養發展。對此,我們要加強重視,結合實際積極研究,在了解表現特點的基礎上探討破解途徑,有效改善,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重拾數學學習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導致高中生出現數學焦慮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方面,下面我就分別闡述,簡要分析。
1.教師:過度訓練,身心俱疲
高中數學知識難度大,重難點較多,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關鍵,不可避免地會設置大量練習,甚至高頻使用題海戰術,在訓練過程中,學生時常會遇到難題,這給其造成了無形的壓力,長此以往,學生就容易對老師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出現抗拒學習的心理。但是,在應試制度的驅動下,他們又不得不面對,這就讓其十分矛盾、沮喪,不僅在心理自信上難以投入,而且生理也備受折磨,身體過于疲勞,由此數學焦慮便產生了。
2.家長:盲目攀比,施加壓力
受到應試制度的影響,大部分家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對孩子有很大的期望,這看似是愛的鼓勵,實則是無形的壓力。有些孩子基礎不好,但時刻被父母的期望驅動著,心理承受不了,就會產生焦慮。此外,如果家長缺乏數學素養,無法提供給孩子幫助或者沒有時間輔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就難以解決,在無助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沮喪、難過,進而產生數學焦慮,陷入心理問題,一時轉不過彎來,影響后續學習。
3.個人:學習挫敗,喪失信心
學生在高中階段自我意識增強,表現欲望變得強烈,極度渴望展現自我,學習就成了他們自我展示的舞臺,這原本無可厚非,甚至是積極心理,但如果僅僅是為了贏得他人的表揚而去學習,學生就容易模糊重點,在這一過程中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進而喪失自我,容易受外界影響。一旦遇到學習障礙就會覺得內心挫敗,產生數學焦慮,久而久之,就會一步步喪失學習信心,讓焦慮變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針對客觀因素,就要加強重視,結合實際,充分考量,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善,站在學生立場,給其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避免數學焦慮的加劇,以此緩解,促進問題的解決。
1.豐富教法,消除畏難情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設法調動學生興趣時可聯系實際,抓住學科生活性的特點,為其創設熟悉的學習氛圍,幫助其緩解、放松,避免神經緊繃。具體實施時,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引入熱點話題,以此引導探究,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讓其主動融入,積極探索。同時,可以在教室設計一個數學角,展示有趣的數學故事,提供學生閱讀、交流的平臺,讓其在分享、體驗的過程中領會學科魅力,進而對其產生好感。此外,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評價,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展開針對性地指導,讓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比如有的學生解題能力不強,但是回答問題很有條理,無論是課堂發言還是習題練習,邏輯都很清晰,對此我就會先表揚其優點,然后指出其問題,讓其在聽取意見的過程中,積極反思,清楚認識不足,并虛心接受,以此彌補學習中的不足,隨之不斷改善,增強信心。
2.加強溝通,營造和諧氛圍
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僅與日常生活、工業生產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還屬于美學的范疇,在發揮實際效用的同時彰顯著獨特的魅力。意識到這一點,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其在學習中把握學科美學方向,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美、欣賞美,進而產生學習興趣。由此,便能喚醒學生對數學的激情,鼓勵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有效避免焦慮的產生。作為引導者,我們要樹立嚴謹的教學精神,細心、耐心地指引學生,幫助其掌握數學學習的規律,在認知過程中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此外,要加強家校聯系,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注重平時的言行,嘗試著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對其成績持合乎情理的態度,避免讓其感到煩躁、不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獲得多方的支持與理解,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向上,逐漸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3.樹立意志,培養學習信心
所謂“意志”,就是人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自發形成的一種強力行為,是自主克服困難的過程。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認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要想幫助學生強化意志,就要先讓其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長期保持樂觀、豁達的情緒,促進積極性格的培養,進而從根源上防治數學焦慮。具體實施時,就要經常夸獎學生,所謂“好學生都是夸出來的”,不要以為高中生就不需要贊揚,實際上他們十分在乎我們的看法,稍稍的鼓勵就會讓其好感倍增,自信心增強,久而久之,學生借助他人的肯定就會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內心深處覺得“我很好,我能行”,無形中就能培養風險意識,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面對困難、挫折時不會輕易放棄、沮喪,嘗試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避免數學焦慮的產生,還能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促進自信心的增強。
總之,數學焦慮是高中生數學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不容小覷,無論出現與否,在教學中都要加強重視,做好防治措施,避免問題的惡化和加劇。具體引導時,要結合實際對癥下藥,強化家校聯系,合力解決問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環境,讓其自信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