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新區實驗學校 鄭云芳
激發數學思維 增強數學素養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新區實驗學校 鄭云芳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自身的核心和靈魂,它包含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數學思想方法的使用等,能促使學生有效開展數學理性思考和邏輯思維。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衡量和評價一個學生的數學學業水平的高低時,不僅僅是考查他們數學知識掌握的多少、數學考分的高低,而要擺脫這個觀念的束縛,考量他們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我們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和生活中的問題,使他們真正理解、真正會用數學,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本文就此談談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
數學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所以教師自身必須擁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夠真正獲得數學發展,提升數學意識,發展數學素養。“數學源于真實的生活,服務于現實的生活”,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真實的、具體的數學問題,若我們能把教科書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將便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如,教學有關“長度單位的換算”這個內容時,我提出問題:你能說說1cm、1dm、1m到底有多長嗎?就此問題,在教科書上的解釋是非常抽象的,這根本就沒有辦法讓學生明確地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長。要使他們能夠自己去建立對長度的感知和對長度的認知,這就要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身邊的數學來解決。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用身邊的尺子去測量一下自己的手指、指甲、臂長等等。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學生就會對1cm、1dm、1m有了大致的認識,就會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就再也不會出現“我的鉛筆長1m”“小華的身高為150m”之類的笑話了。學生在自己操作和合作操作活動中,不但活躍了學習活動的氛圍,而且使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邊的世界就是數學的世界。另外,學生在有意識、有目的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時,他們的數學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培養與強化,從而牢固樹立了學好數學的決心和信心,使他們更加愿意學習數學了。
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不單單是一個知識傳授的過程,教師應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特別是數學思維方面的提升與發展。對于小學數學來講,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不斷利用各種各樣的數學思維方法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其實就是他們快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技能之一。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有效結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科學、合理地使用各種教學的方法方式,不斷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反過來講,學生在習得數學知識的同時,他們的數學思維方法也能獲得具體的、實在的內容。教學的具體實踐活動證明:數學的知識、數學的技能在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我們在進行具體的內容教學時,還應注意分層施教、因材施教,更好地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使他們的數學思維得到積極的發展,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目標。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去了解學情、把握學生數學思維的特點,摸透他們的學習心理,從而更好地進行數學教學。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們最希望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毫無疑問是: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全員、全程參與數學課堂的學習活動。所以,在數學教學的具體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活動的形式,比如游戲、競賽、實驗操作等,讓學生從具體的活動或游戲中體驗數學知識探究的快樂,讓他們在和其他同學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中享受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獲得的喜悅,從而更好地發展他們的數學素養,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這一節課時,如果我們僅僅通過教科書讓學生去了解、認識和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此刻,我給學生創設了適合本知識點學習的情境,使他們能夠有效地掌握、理解這些立體圖形的概念和特征。我是這樣做的:我在課前預設時準備了一個不透明的塑料袋,在袋中放入了一些常見的立方體(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中,讓學生來摸一摸,并說一說自己摸的物體是什么形狀。通過這樣的直觀感知和“摸物”體驗,加深了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的感知、理解,同時還提升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為后面的探究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也能促進他們的數學發展。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推動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推進器。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必須以學生現實的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積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的精神,讓他們體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增強他們的數學素養,促進他們數學學業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