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香檳湖小學 繆玲麗
小學低年級數學閱讀現狀及閱讀材料的開發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香檳湖小學 繆玲麗
在數學教學中閱讀同樣重要,應從小學低年級抓起,真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有助于以后更深入的數學學習。本文對當今數學的閱讀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可行的方法。
數學;閱讀;方法
閱讀的對象不僅僅是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者文學名著,閱讀的范圍也不僅僅是語文,閱讀可以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之中。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老師更注重的是數式的演繹和變換,而不重視培養學生閱讀數學的能力。數學需要閱讀嗎?又該如何閱讀?筆者帶著這個問題進行了現狀調查。
1.數學教材被遺忘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材料,是教學的載體,它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老師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讓屏幕代替了教材,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娓娓動聽地講解,使學生的學習完全可以脫離課本,老師講完之后就讓學生翻開教材做練習,課本成了一本地道的習題集,失去了課本的原本功能,這也使學生接觸課本的機會被無情地剝奪了,大大減少了閱讀課本的機會。
2.閱讀指導不到位
數學閱讀較語文閱讀更有難度,因為數學語言具有特殊性,數學文本中的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這一點,所以數學閱讀就更不能像語文閱讀那樣一目十行,也不能只重情節,更沒有感情的成份,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對其中的每一個字都需要認真細致地理解,更需要讀寫結合,把自己的思維貫穿于整個閱讀之中。當然,學生的這種閱讀能力更需要老師的閱讀指導。
數學閱讀材料所描述的情景中,有數學思想所表達出來的數學問題,會給學生一種別樣的刺激,使學生與文本之間產生對話,閱讀材料給學生提供的信息,學生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好整合出合理的答案。那么,數學老師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并把它開發為學生的數學閱讀材料呢?
1.以教材為本落實閱讀
數學教材是最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因為它是經過課程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而成的,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我們老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學中注重閱讀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教材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一,閱讀教材的目錄,讓學生了解課本的教學順序,理解知識的聯系性,思考編者為什么要這么安排。第二,認識閱讀課本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等,并熟記于心,從字、詞、句中理解其中的意思,做到把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等進行全理互譯。第三,認識閱讀例題,并分析解題的關鍵在哪個地方,通過多種解法的嘗試,理解哪種方法更好,從閱讀中提取信息的順序、重點等進行理解,從而做到同樣的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
2.加強課外材料的閱讀
課本中的閱讀只能提高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課本的內容較為淺顯,遠遠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老師要注重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把課外的閱讀內容引入到課堂中來。課外閱讀材料范圍更廣、更豐富,老師引導學生閱讀,介紹閱讀的方法,閱讀哪些方面等,比如學習輔導書、數學科普書籍、數學童話與故事等,還可以讓學生到網上搜索一些題目進行閱讀訓練。比如,在學習10以內的數這一內容時,可以找到這樣一首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舉一反三地強化生發材料的閱讀
生發材料是指把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自主構建、派生出來的思維當作學生的學習材料。這種材料可以是豐富的嘗試思路,也可以是錯誤的解題集,還可以是根據要求編寫出的各種數學問題等等。這些材料都是出自學生本身,接近學生的實際,讓他們感受到很親切自然,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更容易找到閱讀的快樂,而且還起到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理解、整理他人的學習思路為己所用的目的。
4.開放性教學開發自制材料的閱讀
面對好的數學閱讀材料,我們要給學生充分思考與創造的空間,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但是,我們在研究現行的數學教材時就會發現,一些章節在編撰時還是習慣性地將解析過程、解答方法等一股腦地放在課本上。這樣的閱讀材料是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但是也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性,產生思考問題的惰性,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鍛煉,所以,老師要對教材進行研究,對課本進行添加或者刪減,讓學生在閱讀中對留白進行補充,真正做到在妙“讀”中生“花”。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時,老師就要適當地把閱讀請進課堂,讓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數學時就養成一種正確的閱讀方式,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并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這樣打好基礎,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更好地提高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