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武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林業局 湖北武漢 430400)
解析園林溫室花卉栽培及病害防治技術
萬建武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林業局 湖北武漢 430400)
由于不同花卉品種對于緩解、溫度、光照等自然條件的需求不同,往往在培養花卉種類且密集培養的溫室之中,不能夠同時滿足所有花卉生長需求,加之穩定的環境會增加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幾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園林溫室花卉栽培技術以及相關病害防治技術。
溫室;花卉栽培;病害;防治;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劇,城市園林建設也隨之深入發展。在現代城市園林建設中,對于溫室花卉的需求量極大。隨著我國花卉栽培技術不斷的深入研究,溫室花卉栽培技術發展的極為成熟,并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溫室花卉在溫室環境中栽培、生長,溫室環境的穩定性不僅有利于溫室花卉的生長,同時也利于病害的發生。
溫室為園林花卉的生長提供穩定且有利于生長的物質環境,促進花卉的自然健康生長。溫室培養能夠一定程度的規避自然環境帶來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因素,讓許多花卉能夠在與花期反季節的時候得到良好的生長,以供應城市園林需求。想要取得較好的栽培效果,必須要根據花卉的生態習性,創造出最適宜的環境條件。溫室花卉栽培主要可以分為盆栽和地栽兩種方式,對于園林花卉的栽培,通常以盆栽為主,以下主要介紹盆栽的幾個重要技術:
1.1 換盆
換盆是溫室花卉栽培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過程,就是將盆栽花卉從一個盆換到另一個盆中,主要有兩種情況:①由于花卉本身受到花盆的局限影響了生長,需要由小盆換到大盆之中,以促進苗株的繼續生長;②為苗株更換培養土,以幫助苗株修正根系。
小盆換大盆過程中,應該按照苗株實際發育需求換到適宜的盆內,根據不同種類花卉決定換盆時間。換盆過程中應注意土球的完整、對苗株根部的修建。換盆后,則必須要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灌水過多,應逐漸增加灌水量。
1.2 松盆土
松盆土也是溫室栽培園林花卉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技術,松盆土能夠讓花盆內空氣更加流通、土壤更加疏松,并且能夠一定程度的去除土面的雜草以及青苔,促進苗株的健康生長。一般來說,溫室栽培中多采用小鐵耙或者是竹片進行,在松土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對苗株根系的傷害。
1.3 施肥與澆水
施肥與澆水是溫室園林花卉栽培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對于園林花卉的溫室栽培常用的肥料可以分為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有機肥料主要包括餅肥、牛糞、人糞尿、米糠、雞糞、油渣等;無機肥料主要包括硫酸鉀、過磷酸鈣以及硫酸銨等。
澆水的適宜將會直接影響到花卉生長的優劣與好壞,在苗株的不同生長階段,對于水分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澆水的時間、澆水量、澆水次數往往需要根據不同的花卉生長需求來進行特別指定。
2.1 環境因素
溫室花卉侵染性病害大都是因為體內活性病原體造成的,土壤溫度和氣溫不僅對植物生長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病原的生長和繁殖也很重要,特別在溫室里生長的植物,適宜的溫度同樣適合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這樣一來病害就容易發生。但是當選擇在溫室培養的植株與病原菌生長的最適溫度大不相同時,此時就可以通過調控溫室的溫度來促進植物的生長從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除了溫度,水分對植物和病原菌的生長都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而溫室里相對濕度與溫度是息息相關的,溫度高時相對濕度就低,溫度低時空氣相對濕度就會上升,病原菌正是利用植株表面所產生的冷凝水為自身的生長提供濕潤的環境,從而大量繁殖生長。所以說,合理控制溫室的溫度和濕度是防范病原體病害的重要一環。
2.1.1 灌溉
植株表面的自由水是大多數病原體侵入寄主植物的最佳方式,飛濺的水使得病原體在植株間肆意傳播。因此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是降低病害的侵入和傳播的重要環節,科學的灌溉應是在保持植株地上部干燥的同時潤濕土地,這樣一來可以防止葉和花遭受病原體的侵害,溫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狀況以及環境的相對濕度是調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數的重要指標。不科學的灌溉方式如向植株頂頭澆水,植株表面澆濕及水流的飛濺使得病原體肆意傳播,增加了發病率。而多次當頭澆水使得溫室濕度大大增加,更加有助于病原體的生長繁殖。而當土壤水分過多時,腐霉和疫霉隨之而來,就會增加植株的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的患病幾率。
2.1.2 光照因素
光強和光質對花卉植物的生長發展尤其重要,而對病害的繁衍發展并無直接關聯。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光照強度和光照質量來調節光照對溫室花卉的影響。當光照強度過大時,特別是已經影響到葉和花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時,這些器官的損傷給灰霉病等這類病原體提供了適宜的發展環境;而當光照強度過低時,植株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導致汁液外滲,增加了染病的風險。所以在夏季溫室中,應適當進行遮蔭工作以防止強光照對花卉的損傷,且有利于防止高溫對植物造成的熱損傷;但同時應避免遮蔭程度過大對植株造成的汁液外滲現象。因此,溫室的光照強度應控制在適合植株生長發育的范圍之內。
2.1.3 濕度因素
溫室里濕度與溫度息息相關,當相對濕度高時,這種濕潤的環境更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產生孢子并侵入寄主植株體內;而干燥的環境不利于病原體的入侵,大大降低了植株的染病率。因此在溫室中應及時控制濕度,及時通風,適當使用風扇,加大植株種植間距及搭建網狀種植臺等加強空氣流通,預防病害的入侵和繁殖。
2.1.4 衛生因素
溫室是為了避免自然環境生長對植株生長的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而向植株提供良好生長環境的場所,潔凈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巖、砂、樹皮等都是種植花卉的理想介質,而污泥,枯萎的花朵和葉子都可能攜帶大量的病原物,因此在溫室種植植株時,應隨時注意溫室的環境衛生,保持植物在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中發展生長,良好的溫室環境衛生是防害計劃的基礎,有助于預防溫室花卉病害發生。
2.2 栽培措施
2.2.1 調整播種期或移栽期
一些病害常常發生在植物生長周期的某一些特殊時期或者特殊自然時節中,針對這一特點,可以采用調整播種期以及移栽期的方法,錯開特定的時間點,減輕病害發生情況。
2.2.2 注意輪作,防止重茬
對于一些忌連作的花卉,如菊花、唐菖蒲、翠菊等,應每年進行花盆消毒,換上新的培養土,以減少發病機會。
2.2.3 植株的搬動
在搬動過程中通常會對植株進行套袋、換盆等操作,造成植株傷口,造成侵入點,從而使植株產生病害。盆栽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植株的搬動,即便要搬動,也應該盡可能的小心作業。
2.2.4 整枝與整修
花卉的生產常需整枝和修剪。結合整枝和修剪,剪除發病枝條、葉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時常會造成病原體侵染的傷口。不要經常去整枝或修剪。對整枝和修剪丟棄的植株殘體(特別是病根、枝和葉)應盡快移出溫室并燒毀。
2.2.5 間苗
間苗種植有利于提升溫室花卉栽培的質量,一般來說,不同種類的花卉如果在同一個溫室環境下密集培養,往往會導致溫室內的空氣流通不暢,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致使植株表面不容易干燥,有可能會造成大面積的病害發生。間苗則能夠避免這一情況,讓植株獲得更有效的生長空間和環境,獲得更多的應用和陽光,增強對病害的抵抗。
2.3 選用無病植物材料
在溫室環境中摒除病原體的產生,是溫室花卉栽培病害防治的一個重要原則。一般來說,病害的產生和發展需要經過幾個過程,而最為關鍵的則是病原體的產生和傳染。
選用無病植物材料是指在無性繁殖過程中,所利用的相關植物材料必須要確保是無病害的。通常感病的植物材料進入到溫室之后,病原體會被直接帶入并且隨著繁殖的引入而迅速的傳染到母株或者是健康的苗株紙上,從而導致病害的產生,對溫室內的花卉成長產生威脅。
2.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當前溫室栽培園林花卉病害防治技術中主要的技術之一,化學防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生態學觀念,利用一些不污染溫室環境、不傷害植物生長的農藥,能夠延緩病菌產生,起到對植株生長“保益滅害”的作用。在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辯證施治,應該根據植物特性、生長需求以及防治病害的種類來選擇農藥,同時還需要注重經濟性,在決定施藥后,要選準藥品,做到針對性的防治。
(2)根據病害的發生規律適時施藥。準確掌握病害發生規律及消長動態,抓住有利時機,適時用藥,或合理混用及輪換施用,是提高藥效、事半功倍的一個關鍵問題,把病害消滅在花圃之外、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藥劑濃度、用量及使用次數。應以追求低有效濃度和少有效次數為目的,這樣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對農作物產生藥害,減少殘留及環境污染。
溫室環境利于花卉病害的發生,為減少病害對溫室花卉生產的影響,在溫室花卉栽培過程中必須注重對病害的防治,這樣才能有助于提升溫室花卉栽培質量的提升。
[1]王亞偉,張艷杰,王云志,郭春艷,張其林,魯磊,范文博.花卉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2(11).
[2]郝戰春,郝戰英.保護地花卉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農業,2013(03).
S629
A
1005-7897(2017)06-0001-02
2017-3-11
萬建武(1975-),男,本科,主要從事綠化苗木培育、林場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