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志福
(福建榮冠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 363000)
漳州市綠化中抗污染植物應用現狀與分析
藍志福
(福建榮冠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 363000)
通過對漳州市抗污染植物在綠化中應用現狀的調查,主要從公園、學校、居住小區、工業區、道路等幾個有代表性的地點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抗污染植物在綠化中的應用情況,并就應用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
抗污染植物;漳州;應用現狀
抗污染植物是指對城市中包含空氣、土壤、水源等產生的有害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性,甚至能吸收或者弱化這些有害物質的園林植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并漸漸形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成為了“世界工廠”。與此同時,中國工業化的過程是高消耗、高污染的過程,大量有害氣體、粉塵、污水被排入環境之中,對我國的生態環境以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此外,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化進程也在加快,私家車的普及使得汽車尾氣成為了中國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控污染成為中國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問題,而植樹造林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常用園林植物中有很多植物具有超強的抗污特性,諸如夾竹桃、檜柏、月季、樟樹、桂花、山茶、木槿等等,這些抗污植物的實際應用中不僅能夠綠化環境,還能有效地消除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國家目前也在大力提倡,通過抗污染植物的栽種來緩解我國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提升環境質量。
1.1 調查地環境概況
漳州市地處東經 117~118°、北緯 23.8~25°之間,陸域南北長187km,東西寬127km,面積12607km2。漳州年平均溫度21℃。1985年最高日氣溫36.3℃,最低-4.7℃。無霜期達330d以上,年日照 2000~2300h;年積溫 7701.5℃。年降雨量 1000~1700mm,雨季集中在3~6月。年平均風力二級。漳州每年6~9月常有臺風襲來,最大風力達12級,臺風常來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澇災害。但在高溫季節,臺風也有助于降低氣溫和解除旱象。
1.2 調查時間和地點
2014~2016年期間,本人多次到相關地方實地調查,其中包括中山公園、華元小區、九龍公園、郊野公園、碧湖公園、芝山公園、漳大校園、漳華路、芝山路、勝利路、瑞金路、江濱路、大通北路、延安北路、水仙大街、環城路等等。2016~2017年,調查了鳳凰尚城、永鴻國際、北斗工業園等。
1.3 調查目的及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怎樣消除污染成了一大問題,而應用植物的抗污染特性是最好的選擇。要利用植物,首先要了解其目前的應用現狀和生長情況。漳州市雖然非常注重綠化,但抗污染植物選擇與配置方面仍有很多改進的空間,這需要我們去了解應用情況、分析現狀、并提出改進意見。
1.4 調查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微信、QQ、座談及實地調查等。
1.5 調查內容
以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中山公園、芝山公園、華元小區、鳳凰尚城、漳州主干道等地抗污染植物應用現狀為代表、調查抗污染植物在這些地方應用所占的比例、應用形式和植物結構等。
2.1 抗污染植物所占比例少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目前現有的抗污染植物有:桂花、山茶、鳳尾絲蘭、石楠、九里香、爬山虎、雞蛋花、木槿、夾竹桃、廣玉蘭、紅葉李、石榴、女貞、榕樹、樟樹、海桐、米蘭、月季、蒲葵、芒果、紅背桂、棕櫚。
中山公園的抗污染植物有:大葉杜英、爬山虎、雞蛋花、廣玉蘭、假儉草、榆樹、榕樹、樟樹、圓柏、國槐、羅漢松、美人蕉、樸樹、垂柳、芒果、紅背桂。
芝山公園的抗污染植物有:雞蛋花、美人蕉、紅葉李、假儉草、重陽木、枸骨、杉樹、鳳尾絲蘭、垂柳、紅背桂。
華元小區的抗污染植物有:羅漢松、月季、雞蛋花、茶花、垂柳、紅背桂。
鳳凰尚城的抗污染植物有:雞蛋花、茶花、桂花、石榴、假儉草、美人蕉。
北斗工業有的抗污染植物有:龍眼、樟樹、雞蛋花、芒果、紅葉李、假儉草。
漳州主干道的抗污染植物有:榕樹、樟樹、重陽木、芒果。

表1
上述幾個地方相對而言比較有代表性。新舊公園、新舊小區、道路、工業區、學校等。總體綠化呈中上水平,但抗污染植物所占比例不高;特別是工業區,污染物多,綠色植物的種類、數量都不多,抗污染植物更是少之又少;學校相對而言比例較重,但人流量也較多、比重仍有不足。主干道車輛較多,二氧化硫含量也高,但是抗污染樹種不多;有歷史的公園植物種類較少,應用較為固定。新興公園逐漸趨于自然,配置隨意,抗污染植物有所增加。
2.2 抗污染植物應用形式(見表2)
3.1 以鄉土植物為主,其他植物相結合
就自然條件而言,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的氣候環境差別很大,有的植物雖然具有良好的抗污特性,卻未必適合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城市又有著自身獨特的生態小環境,所以首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就社會條件而言,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文化氛圍,園林文化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個城市中也有著不同的表現,比如漳州市民偏愛水仙、香樟、玉蘭,而南京市民則喜愛水杉。因此,在應用植物時,也要考慮到該地區的人文環境與社會習俗,盡可能選擇和本地園林文化乃至城市文化相契合的植物。此外,抗污染植物的選擇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才能有效地緩解城市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這種針對性既表現在從城市實際的環境出發選擇合適的植物,也表現在將這些植物按照城市的布局合理種植。比如在城市的生活區域,工廠污染與汽車尾氣相對而言不那么嚴重,植物抗污特性選擇時就應該從吸塵滯塵、殺菌能力的角度出發,挑選諸如桂花、月季、樟樹等植物,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小區內的塵埃,還能起到美觀的作用。又如工廠區附近,有害氣體污染嚴重,就應該從有害氣體的種類出發,選擇最為合適的植物,比如二氧化硫污染嚴重的地區,可以選擇廣玉蘭、法國冬青、棕櫚等植物,而氯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則以栽植木槿、石榴、合歡等植物為宜。

表2
3.2 盡量選擇同時對多種有毒有害氣體的抗性植物
植物抗污特性應用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減少地區污染,提升地區的環境質量。市政部門需要衡量不同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效益,從而選擇最具生態效益的植物。從植物專家的研究數據來看,樟樹有著超強的滯塵能力,每年的滯塵總量是棕櫚的24倍、雪松的7.5倍、銀杏的6倍,而柿子樹、泡桐等樹種在二氧化碳的同化上則有著明顯的優勢,因此,市政部門在應用植物抗污特性時,要從本地區的污染情形以及污染種類出發,選擇最為合適的抗污染植物;雖然植物的抗污特性不盡相同,但也有部分植物針對空氣中的各種污染物都有良好的轉化消解作用,例如大葉黃楊、夾竹桃、鳳尾絲蘭、美人蕉、石榴、木槿、山茶、桂花等,因而,假使一個地區的空氣質量污染是多元的,那么市政部門就可以選擇大葉黃楊等樹種,從而實現空氣凈化效益的最大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并不僅僅局限于空氣質量,它同時還包括涵養水源、減少噪聲,保護土壤等,這些都需要從環境的綜合效益出發。
3.3 注意植物配置及品種多樣化
市政部門在應用植物抗污染特性時,既要注重植物本身的多樣性,也要注意植物配置的多元性。就植物多樣性而言,實踐證明,一個地區的植物組成越單一,發生蟲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栽植植物時,一定要注重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此外植物有喬木、灌木、藤木、草本、地被之分,要做好喬、灌、藤、草、地被的協調工作,形成喬木為主、藤木、灌木、草本、地被結合的栽植模式;抗污染植物按形態大小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情形。高大的植物有廣玉蘭、中槐、香樟、重陽木、懸鈴木、榆樹、樸樹、銀杏等;中等的植物有夾竹桃、法國冬青、木槿、小葉紫薇、桂花、茶花、黃金榕、小葉女貞、海桐等,而低矮的植物則包含紅背桂、美人蕉、七里香、月季等。將高、中、低植物合理搭配,從而形成一個有層次的抗污染體系,綜合性的消解城市中存在的各項污染。并且,抗污染植物的高、中、低搭配,還能形成有層次有內涵的城市綠化景觀,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3.4 注意綠化與彩化相結合
園林植物中存在多種的彩色植物,比如紅花檵木、黃金榕、花葉假連翹、變葉木、彩葉草、紅背桂、紅背山麻桿、紫葉李、銀杏、懸鈴木、黃花風鈴木等。合理配置這些植物能夠讓城市更加美麗、溫馨、賞心悅目。
4.1 抗污染植物種類較少
通過調查發現喬木多以芒果、樟樹、榕樹、黃花風鈴木、火焰木、鳳凰木、藍花楹、木棉、美麗異木棉、黃花槐、盆架子為主、其中只有四種具有抗污染性,對于一個城市來說遠遠不夠。建議多種植一些重陽木、合歡、懸鈴木、國槐、桂花、檜柏、垂柳等等,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硫。
灌木多以杜鵑、紅花檵木、黃金榕、福建茶、彩葉扶桑、變葉木、石楠、扶桑、龍船花為主,女貞、海桐、九里香、紅背桂等相對較少,可適當添加,不僅增色,還能減少污染。
地被常用蜘蛛蘭、馬櫻丹、紅花蘆莉、吉祥草、一串紅、萬壽菊、假儉草等,可以增加一些鳳仙花、薄荷、野牛草。
常見藤本植物有使君子、爬山虎、三角梅、炮仗花、百香果等。而抗污能力較強的卻是紫藤、木香、油麻藤、爬山虎、忍冬、凌霄等。
4.2 抗污染植物應用不受重視
新公園、新小區的抗污染植物大都沿用已有的植物,且種類較少,大多沒有考慮應用效果。可以以鄉土樹種為主,再與新、優樹種相協調,合理配置,充分發揮抗污染效益。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設的逐步推行,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與環境保護策略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其中抗污植物的種植便是有效策略之一。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污能力,這不僅表現在植物自身抵抗污染的能力上,也表現在其消解轉化污染的能力上。不同的植物抗污能力與抗污類型不盡相同,有滯塵能力良好的,也有減噪能力良好的,還有具備頑強的有害物質轉化功能的。因此,市政部門應該從本地區的實際污染情形以及各個區域的實際需要入手,通過多種形式諸如行道樹、庭蔭樹、綠籬、花壇、花境、盆栽等方式來應用植物的抗污特性。當然,市政部門在應用植物抗污特性時,也要做好多樣性、針對性以及規劃性三個方面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植物的抗污作用。
[1]賈 昆.抗污染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4(03).
[2]黃 達.園林綠化中抗污染植物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4).
[3]徐 瑩.抗污染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08).
[4]鄭茲剪.礬山抗環境污染樹種的調查[J].浙江林業科技,1994(10).
[5]李開屏.合肥市城市綠化中抗污樹種應用現狀與對策[J].安徽林業科技,2004(04):48~49.
[6]陳尚玲.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抗污染植物資源及適應性調查[J].廣西農學報,2015(08).
[7]李寒娥.佛山市抗大氣污染應用植物的選擇[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3(09).
X173
A
1005-7897(2017)06-0068-03
201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