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杰
(上海科苑景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1)
底土不良條件下的住宅區綠化施工技術實例研究
朱俊杰
(上海科苑景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1)
建筑單位基坑開挖出的土方會被要求暫時堆置,土方回填時則被重新利用,甚至作為小區綠化的底土。這類土方由于建筑場地防揚塵等環保要求,在重新被利用前多被覆蓋處理、得不到改良,作為綠化土將極易影響后期苗木的存活,因此,研究底土不良時所采取的綠化技術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昆山花橋都會新峰園Ib期6#、12#及18#樓園林綠化及硬質景觀工程為例,詳細介紹了底土不良時的綠化技術,該技術能顯著地提高底土不良條件下綠化苗木的存活率,以提升和延續住宅區綠化的效果、品質,筆者旨在為類似研究與設計提供參考。
底土不良;綠化施工;綠化養護;技術措施
隨著園林綠化行業的透明化,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多數房地產開發商對于施工成本把控都非常嚴格。建筑單位基坑開挖出的土方會被要求暫時堆置,土方回填時則被重新利用,甚至作為小區綠化的底土。這類土方因建筑場地防揚塵等環保要求,在重新被利用前多被覆蓋處理、得不到改良,作為綠化土極易影響后期苗木的存活。因此,底土不良時所采取的綠化技術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參與多項住宅區景觀綠化施工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淺談底土不良時的綠化施工技術,以昆山花橋都會新峰園Ib期6#、12#及18#樓園林綠化及硬質景觀工程為例,目的在于提高底土不良條件下綠化苗木的存活率,以提升和延續住宅區綠化的效果、品質。
目前關于種植土已經有行業標準,有些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也頒布有地方性技術規范,但更多的是強調最終控制結果,例如對pH值、有機質含量、通氣孔隙率、粒徑等理化性質進行了規定。不少專家學者做過種植土的分析、提出綠化用土的注意事項等,而對于具體改良措施及其與施工過程的結合則缺少實例文獻和應用指導。
本文以昆山花橋都會新峰園Ib期6#、12#及18#樓園林綠化及硬質景觀工程為例(以下簡稱都會新峰園)。
該項目位于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鎮,為高層住宅景觀綠化,綠化面積1.3萬m2,位于地下車庫頂板上方,共3棟高層,樓間距開闊。項目的主要難點:綠化區域內由建筑總承包單位回填底土,底土采用了基坑土方、土質較差;綠化單位僅回填30cm深的表層種植土。
2.1 常見不良底土種類及性質
相關園林規范標準中提及沙土、粘土、石礫等土質,規定不應選用建筑垃圾土、鹽堿土、重金屬有機物污染土等作為園林種植土。然而場地原有土方全部進行置換顯然不經濟,因此實際工作中會有各類土質被用為或者摻雜于種植土。
通常住宅小區園林綠化施工前的不良底土有:基坑土、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濕黏土、板結壓實土、鹽堿土、風化沙土等,以下簡單分析之。
2.1.1 基坑土
從地下較深處開挖取得,理化性質因地而異,通常含砂石多、粘性大易板結、透水性差、保水保肥力差,如作為綠化土則需要采取隔離、改良等措施處理。
2.1.2 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
含有大量建筑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比如殘余的砂石料、水泥、臨時道路破碎石塊、干硬砂漿、涂料結塊、門窗包裝膜、塑料袋、食品包裝等,理化性質不符合綠化栽植要求,需要進行清理、置換。
2.1.3 濕黏土
有的開挖于原河道而得,摻雜在種植土中;有的是受降雨、用水等侵蝕,又經外力作用而變成的粘性土壤。不適宜綠化栽植,需經過晾曬、改良等處理。
2.1.4 板結壓實土
是因自然沉降或施工機械車輛碾壓、人員踩踏而成,透水性差,不適宜綠化栽植,需經過翻耕、敲碎等處理。
2.1.5 鹽堿土、風化沙土等
一般位于海邊等特殊區域,需經過專業改良后才能使用于園林綠化栽植。
各類土質理化性質各不相同,綠化施工前需要借助科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辨別、檢測,有時候還會出現各類性質的土方摻雜在一起,須有針對性地采取技術措施。
2.2 住宅區不良底土存在原因
2.2.1 建設單位方面的原因
合同約定的土方采購和施工,模式多樣。有的全部由綠化施工單位采購、回填;有的由綠化施工單位利用基坑開挖出的土方作底土、自行回填表層種植土;有的由建筑總承包單位回填底土,綠化施工單位回填表層種植土;有的甚至不是由專業的綠化單位來承擔土方工程。
在一般地產項目中,建設單位占主導地位,綠化施工單位為了承攬工程有時不得不讓步、接受存在一定風險的合同條款。
2.2.2 監理單位方面的原因
地產項目中園林綠化周期短,監理單位配備的監理員多出現兼帶綠化的現象,對土方的質量是否符合綠化栽植要求無法進行有效控制。
2.2.3 設計單位方面的原因
土方豎向設計時未能合理有效控制標高和坡度,將影響地表排水,無論是綠化單位全過程回填施工,還是在底土骨架基礎上回填種植土,都會使局部地形處出現積水導致濕土黏土出現。
2.2.4 施工單位方面的原因
綠化種植土由綠化施工單位外購,自行采購會遇到土方供應商供土不良的情況。利用場地基坑土回填作為綠化底土,然后再購表層種植土回填,甚至是直接由其他非綠化專業的單位回填的基坑土,則底土或全部土方的理化性質難以保證,需要經過辨別認定、追加改良或隔離措施。
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濕黏土、板結壓實土等進場施工時如不及時清理、改良,進入養護期后,對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長情況有很大的影響。
除了以上四點外,還有法律、法規、政策、行政監管力度等各方面原因。本文僅針對施工單位最容易接觸的角度分析,以及經過努力協商、技術措施能夠改善狀況的某些層面進行論述。
通過對不良底土的認識以及原因分析,我們可以在項目的各個階段進行準備、通過與各方單位的溝通協調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技術措施,以減少和避免不良底土對綠化栽植、苗木存活、后期效果的影響。
3.1 施工進場前的準備工作
3.1.1 認清合同條款
為明確各方責任義務,需要對分包合同仔細研讀,明確工期要求、土方等材料供應方式、總分包施工界限劃分等重要條款。都會新峰園的合同中明確規定,綠化區域土方表層30cm深度由綠化施工單位回填并造型整理,以下部分底土由建筑總承包單位回填。
同時研讀圖紙,確定施工范圍、找出設計不合理之處。例如在豎向設計上判斷是否滿足排水排澇要求;土方深度上是否滿足植物生長需要,喬木90~150cm、灌木45~60cm、草坪地被30cm。
3.1.2 現場勘查
進行施工場地現狀調查。查看建筑和室外總體的施工進度,以確定回填土、硬質景觀、綠化種植的施工條件是否具備。
進入都會新峰園工地現場,查看總包單位回填土進度,同時均勻取樣回填的土方以進行理化性質測定。經鑒定,底土pH值中性偏堿、土壤顆粒較小、透水能力差、易黏易板結。因此,后期需要對土壤進行翻整、晾曬、打碎以保證透水性,有條件的可以增加有機質顆粒、纖維等進行結構改良。
3.1.3 溝通相關單位
通過建設單位聯系設計,協商變更豎向不合理之處、易積水處的苗木品種調整等事宜。聯系總承包單位了解雨污水、自來水、天然氣、強電等室外管網的施工計劃,以盡早完成底土翻耕晾曬,避免交叉施工的同時給予底土疏松透氣的時間。
3.1.4 聯系內部采購
根據合同要求采購表層種植土,明確土方質量責任和義務。都會新峰園底土肥力較差、透水性不佳,需另外購微酸性化肥、紅山泥、草木灰、腐熟牛糞、蛭石等營養土,在以往營養土用量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比例。
3.2 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措施
3.2.1 底土處理
(1)自行采購的土方應當確保質量,以滿足綠化種植要求。
(2)非自行采購的土方應當及時鑒別、處理。能夠溝通處理后回填優質種植土的最好,否則應當及時清除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對濕黏土進行置換或者翻耕晾曬,對板結壓實土進行疏松,對鹽堿土及時隔離、過濾、改良,采用基坑土的及時檢驗理化性質以確定置換、隔離、改良等措施。有些特殊地區地下水含堿量較高,則還需要對土方進行層層隔離和過濾。
都會新峰園的底土處理采取了如下處理:
首先清除場地內石塊等建筑垃圾,通知其他施工單位避免垃圾排放拋擲于綠化區域。其次為改善底土透水性、避免底土被壓實,采用小型挖掘機進行深翻、晾曬,深度1m左右,盡量趕在綜合管線施工之前,否則需注意避讓管線;隔些時日待土塊風干在進行敲碎,粗略平整造型以進一步確認地表水排放是否滿足要求。然后為改良底土化學性質,施用微酸性化肥進行pH值中和,用量按照化肥使用說明。最后測定底土的酸堿值,判定是否滿足多數苗木生長要求,如不滿足則需要進一步改良。
因該工程位于地下車庫頂板上方且昆山花橋地區地下水不含鹽堿,故未采取隔離和過濾措施,現有措施目的在于增強底土頭水透氣性、改變pH堿性的現狀以滿足植物生長需求。
3.2.2 回填拌合后的種植土
關于營養土的配置,國內外已有較豐富的配比經驗可以參考。本工程參考容器苗營養土的配置,其方法一般有兩種:①過篩沙壤土與腐熟餅肥按7:3比例配制;②過篩腐熟農家肥與表土、草炭土、沙壤土按1:3:3:3比例配制。此工程用土量大,表層土過篩不合適,故直接采購經過篩的腐熟農家肥于其他材料進行混合配置。
采購的草炭土、腐熟牛糞、田園表層土、紅山泥、蛭石等進行現場拌合,比例參考成功項目。此工程底土較差,故減少采購田間土方量,增加安徽浙江地區的紅山泥;為增加土壤肥力,增加草炭土、腐熟牛糞;為保證土壤通透性,增加蛭石。最終草炭土、腐熟牛糞、田園表層土、紅山泥、蛭石比例為 2:2:3:3:1,混合攪拌后作為表層土方,用小型裝載車短駁和挖掘機攤鋪平整于綠化地。
都會新峰園的表層種植土只有30cm,采用特殊配比的營養土,目的在于增強土壤肥力和透水性,使營養物質緩釋滲透入底土,以滿足苗木長期生存需要。
3.2.3 種植穴槽處理
為避免機械壓實土壤,種植穴槽采用人工開挖修整。在普通種植穴槽大小規范的基礎上,加大1/3左右規格,如圖1。喬灌木種植時回填拌合有營養土的土壤,尤其是土球30cm范圍內確保苗木具有恢復生長的養分。

圖1 種植穴規格加大1/3
3.2.4 種植措施
吊裝時,較大的喬灌木采用吊機送至定位處,盡量不采用挖掘機以免壓實種植土。小型喬灌木采用人工抬運。
種植時,豎向上處于坡度低位易積水位置的喬灌木,樹坑底層鋪設約20cm厚碎石以促進排水;不耐積水的苗木品種如香樟等同時應抬高種植深度,以利于根系透氣和恢復;所有喬灌木土球四周增設100~160cm長、直徑10~15cm的PVC透氣管,透氣管底部30~50cm范圍內每3~5cm均勻鉆孔,尤其大規格喬木需使用4~6根透氣管,以利于排水透氣及日后養護檢查是否積水。樹球根部水圍不可埋沒堵塞透氣管(如圖2)。

圖2 透氣管、碎石墊層等種植措施
提高效率,當天苗木當天種植完畢并完成定根水澆灌。大喬木種植時觀賞面的方向、種植深度等力爭一次控制到位,避免反復調整傷及土球影響根系恢復。
除以上措施外,常規栽植措施應嚴格落實,反季節栽植措施如遮陰降溫、加重修剪并封閉傷口、噴施抗蒸騰劑等也必須實施到位,種植人員應聘用熟練操作工以確保施工質量。
3.2.5 種植輔助措施
喬灌木支撐應當牢固,有條件的可雙層加固。木支撐與樹干用鐵絲綁定的應在鐵絲上套PVC軟管。總之避免苗木受外力破壞影響存活。
技術人員應跟進澆水等環節、掌握土壤透水狀況,如因喬木自重等原因導致樹球底部板結等現象出現,應及時處理并落實到下一批苗木種植中。
3.3 養護期的技術措施
3.3.1 澆水、排水
有條件的可以在參與種植的人員中挑選熟練工人做后期養護工作。養護工應當及時澆水、噴水保濕、檢查苗木樹球積水情況。
技術人員應強化工人反饋意識,如遇取水閥給水量難以滿足需求,則需要及時采用人工湖水源等措施。遇到連續雨天應安排人工檢查透水管內水位,雨量變小或雨后及時排水。因都會新峰園內底土透水性差,水分滲透入排水管時間緩慢,往往需要多次排水。
3.3.2 薄肥勤施
喬灌木于過冬前施用長效有機肥,開春后生長期應適當追肥,觀花觀果植物在花期前適當增加磷鉀復合肥。技術人員要把關施肥后是否澆水,避免肥料沒有溶解而導致燒根燒苗。
為防止底土性質退化,都會新峰園內土方定期取樣做了土壤肥力和酸堿性測試,并做了適當鞏固以滿足植物生長需要。
3.3.3 修剪
及時修剪徒長枝、并生枝、萌蘗枝、病殘枝,避免苗木營養損耗。
3.3.4 松土培土
技術人員安排日常除草等工作時,應檢查喬灌木土球四周的土壤板結情況,及時疏松土壤保證透水透氣。對于香樟、櫸樹等不耐積水的樹種應勤于檢查透氣管下部,如有爛泥漿應挖開土球邊緣進行排水晾曬。一段時間后,土球上部根系裸露、水土流失的應當及時培土圍堰。
3.3.5 防治病蟲害
對于植物病蟲害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最好定期噴灑廣譜性殺菌劑、殺蟲劑。
3.3.6 防臺風等措施
大風大雨的天氣前應及時檢查加固苗木支撐,防止恢復生長的苗木受外力破壞而影響存活。
3.4 技術措施的效果與進一步研究展望
3.4.1 技術措施效果
上述三個階段的技術處理和重點把控,相當于將底土不良的技術處理滲透于每個環節,同時確保此外的其他工作不出差錯,我們通過后期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長情況可以檢查判斷技術處理的成效。
在都會新峰園項目中,施工前后做了上述技術工作,結合后期精細的養護,苗木生長恢復較好,存活率95%左右。減少了綠化施工單位苗木死亡的經濟損失,營造了良好的住宅景觀綠化效果,提升了行業競爭力,后續還陸續中標該地產的景觀綠化工程。
3.4.2 進一步的研究展望
總體來看,都會新峰園工程采用的綠化施工技術取得了較好效果,江浙滬部分地區可以借鑒參考。但是技術體系不夠全面:
(1)各地施工技術方法和水平參差補齊,尤其是綠化苗木的生長環境不一,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技術方法。
(2)各地的土質狀況不一,如有些城市地下水位較高導致土壤含水量高,則需要注重排水;有些地域含鹽堿,需要特殊的排堿技術處理;有些粘性土、板結土含量高的,則需要做土壤結構改良等等;
(3)土壤改良治理的方法多樣,屬于專業的學科。對各自區域的土壤改良需要有針對性的調研,甚至技術方法需要專業的論證和實踐檢驗。
對于住宅小區而言,園林綠化的種植土就猶如城市的基礎設施,對于樹木的生長和日后的物業養護有著深遠的影響,進而間接地決定著住宅區的品質,也影響著居民的生活環境。
回填較深的優質種植土,不是很經濟的做法。尤其對地產開發商而言,更多地考慮現有土方如何利用,有利于節約成本。如此一來就對園林綠化施工單位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園林綠化施工單位需要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上更加精細地管理施工,并且需要拓展各類土質的處理技術,施工技術人員需要進行多學科地繼續教育以滿足行業競爭的需要。
本文意在引起園林綠化技術人員乃至整個園林行業對土壤改良處理技術的重視。同時也呼吁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定機構能夠進一步規范化,共同建立起更加成熟的園林綠化行業,為人們提供生態穩定、環境優美的理想住宅區。
[1]杜兆寧.對園林綠化建設中種植土問題的分析[J].水利水電,2015(31):102.
[2]許全章.城鎮園林綠化用土問題探討[J].林業科學,2010(11):228,232.
[3]溫貴軍.居住小區綠化用土回填應注意的問題[J].現代農業科技,2015(01):46.
[4]張藝林.園林綠化建設中苗木種植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旬刊),2010(1):67~68.
U455.4
A
1005-7897(2017)06-0031-04
201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