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情漢
(福建泛亞遠景環境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2200)
生態化建設對當代企業建設的啟發
——以南平市延平區大家廠片區景觀綠道為例
卓情漢
(福建泛亞遠景環境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2200)
本文通過分析生態化建設對當代企業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南平市延平區大家廠片區景觀綠道為例,針對生態化建設對當代企業建設的啟發進行了研究。
生態化建設;企業建設;啟發
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再一次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根據城市的生態化建設的蓬勃開展,企業的生態化建設也成為了現代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企業生態化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工業企業的產生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在創造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河水污染已經超過了70%,甚至其中還有一部分已經喪失了功能。特別是流經城市的河流,受到的污染更加嚴重。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這種以生態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企業生態化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1.2 生態化建設能夠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化建設能夠有效的提高產品的質量,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全面提升。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要去也越來越高。企業為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必須將生態文明、環境友好擺在重要的位置,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提升企業信譽,樹立負責人的健康企業形象。消費者導向一直是現代企業的發展的關鍵,只有真正從消費者的最終利益出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夠實現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對于環保、生態友好的企業也更加青睞,更愿意為這樣的企業買單。此外,企業為較少污染,節能減排,同時也會促進企業的轉型和研發水平的提高,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的品質,因此,生態化建設能夠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3 企業生態化建設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環境立法也越來越完善,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指導,同時,也體現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生態化企業的決心,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生態企業建設的成功經驗,我國也制定了相應的資源利用和清潔生產的法律法規,監督企業的生產行為。從政策上,鼓勵企業進行生態建設,采取生態補償、綠色稅收等多種手段,促進企業加大環保技術研發和生態保護力度。
1.4 企業生態化建設是國際綠色壁壘的客觀要求
現代的企業的競爭市場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市場,同時,也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在國際貿易中,環境標志產品已經逐漸發展為一種新的綠色壁壘,即以保護環境資源、促進人類健康為核心。只有滿足國際貿易的“綠色標準”,才能使企業獲得國際市場的準入資格,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獲取更大的發展平臺和更多的發展機會。
2.1 項目規劃背景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地處閔、浙、贛交接,倚靠武夷山脈,有閩北之城。南平市面積廣闊,約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典型的南方山水特征,境內地貌特色顯著,河流眾多,景色優美。延平區位于南平市南部,東臨古田、閩清,南面是沙縣,西面連接順昌,背面倚靠建甌,從面積上看,是福建省最大的縣級區。根據延平區的基本情況和環境特點,進行大家廠片區景觀綠道規劃,建設以商業、行政、居住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為主的多功能現代綜合服務中心。同時,依托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區域溝通和對外聯系,從整體結構上,與黃墩、長抗、湖尾等地相互呼應,有利于打造特色的北部門戶形象。
2.2 項目SWOT分析
通過對項目的SWOT分析,發現項目的主要優勢和機遇在于項目屬于大家廠,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自然環境優美,社會環境成熟,同時具有迫切的景觀和生態需求。其主要的劣勢和挑戰在于地理情況比較復雜,部分區域的綠化不足,同時場地的濱河景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實現區域傳統文化與現代景觀元素的融合,如何處理濱河景觀的常水位以及洪水位等問題。根據對項目的綜合分析,應充分發揮區域的優勢,把握項目建設的機遇,同時,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終確定項目的定位,即打造生態風景、休閑游憩、文化感悟、運動特色、科普教育等多功能,具有城市特色的都市型綠道。
2.3 項目規劃理念
通過借鑒北京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福州東濱江公園、福建永泰南江濱景觀等建設經驗,明確因地制宜、尊重個性的發展理念。在景觀綠道的設計上,最大限度的還原自然生態環境,減少人工痕跡,采用環保型、節約型材料,較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確保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在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周圍土地經濟價值的同時,為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加強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居民的生存質量。
3.1 轉變發展理念和企業價值觀
企業價值觀和發展理念是現代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現代企業應牢牢把握生態文明、環境友好的發展理念,將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避免過于追求利潤而忽視市場發展的客觀需求,最終被市場所淘汰。企業的效益不僅包括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在企業的發展中,環境因素應該列入重點考慮的目標,尤其是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更應該根據黨的精神和政策方針,了解國家政策的相關規定,嚴格要求自身的生產經營行為,樹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社會和諧的綠色經濟。目前,很多傳統的工業企業還延續著以往高投入、高污染、低效能的發展模式,不利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只有這部分企業積極轉變發展理念,摒棄傳統的企業價值觀,才能促進我國生態企業的建設。
3.2 提高資源的利用程度
傳統的企業發展中,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一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隨著企業生態化建設理念的普及,企業更加重視資源的利用效率,追求資源利用的“精益化”,改變傳統的粗放型利用方式,抓好資源的節約、利用工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貢獻力量。優化企業管理制度,在資源開采、使用、消費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力度,促進企業生產模式的轉型,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生態化企業的建設。
3.3 采用綠色的營銷方式
企業生態化建設,應轉變傳統的營銷方式,促進企業營銷的“綠色化”。企業的發展應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近年來,綠色消費逐漸成為我國城市居民消費的新熱點,企業采取“綠色化”的營銷方式,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還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在產品包裝上,應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消耗,使用綠色、無污染材料;在產品設計和定位上,應重視產品的環境性能以及資料回收利用情況。減少產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在產品的宣傳方式上,應選擇綠色、無污染的方式,避免對環境造成潛在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倡導綠色消費,營造綠色消費的群體意識,轉變企業傳統的促銷策略,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企業的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是工業社會發展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各種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健康,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已經成為現代企業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通過對南平市延平區大家廠片區景觀綠道的規劃和建設分析,對發展生態化企業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應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和企業價值觀,提高資源的利用程度,采用綠色的營銷方式,實現企業建設的生態化。
[1]任雪萍,黃志斌.面向生態經濟模式的企業困境與機會探析[J].教學與研究,2008(2):31~36.
[2]侯赟慧,王全勝.逆向物流在企業建立生態化機制中的作用[J].現代管理科學,2004(5):108~109.
[3]趙成.論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基礎——生態化的生產方式[J].學術論壇,2007(6):20.
[4]鹿朋,周浩.綠色壁壘與中國的策略選擇[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G122
A
1005-7897(2017)06-0026-02
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