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細威
(韶關市武江區國營樟源林場 廣東韶關 512050)
探討武江區優化林木采伐管理模式
周細威
(韶關市武江區國營樟源林場 廣東韶關 512050)
為使武江區林木采伐管理能夠適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業科學發展的需要,本文針對該區林木采伐管理現狀、存在問題,提出了優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優化;林木;采伐;管理
武江區地處南嶺山脈南麓的盆地之中,位于韶關市區武江、北江河的西面,東與湞江區隔河相望,南與曲江區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縣毗鄰,北與湞江區的犁市鎮相鄰。全區林業用地面積52814hm2,占國土面積的77%;森林覆蓋率達72.23%,森林蓄積量416萬m3。2014~2016年,全區共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蓄積12.08萬m3、出材量9.04萬m3。以2016年為例,全區共核發林木采伐證79份,采伐面積445.43hm2,采伐蓄積6.15萬m3、出材4.84 萬 m3。
近年來,武江區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嚴格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確保了森林資源的穩定增長。
(1)實行各級行政首長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責任制,把管護森林資源責任落到實處。自“九五”以來,建立健全了領導干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任期目標制,層層分解和落實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各項工作責任。從而鞏固了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成果,確保了森林資源的安全。
(2)繼續加強和改進采伐限額管理,充分發揮采伐限額制度在保護森林資源中的重要作用。我區認真按照“分類經營、分類管理”要求,嚴格堅持森林采伐限額制度不動搖。
(3)加強林木采伐的源頭管理和監督。林木采伐“源頭”管理是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是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工作。我區高度重視加強林木采伐的“源頭”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年度木材生產指標分配公示制度和林木采伐許可公示制度等規章制度。另一方面狠抓制度落實,通過定期與不定期對全區林木采伐伐區的采伐面積、地點、材種、數量及采伐限額執行情況等進行檢查核實,嚴格規范伐區作業,切實把好伐區“源頭”關。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在一些方面已越來越不適應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業科學發展的需要,突出表現為:
(1)長期以來,采伐管理是“只認林,不認地”,除農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林木,一律納入采伐限額管理。
(2)采伐管理偏重于森林資源消耗量的控制,忽略了采伐對森林經營質量的作用,忽略了森林經營方案規范和引導森林經營者科學合理經營森林的作用。
(3)林木采伐審批環節多,林農申請采伐手續繁瑣。
(4)采伐限額指標分配隨意性大,導致“權力尋租”腐敗現象時有發生。
NHISS評分是目前國際應用廣泛的一種評估腦卒中嚴重程度的方法,也是評估靜脈溶栓療效和腦出血風險的重要指標[24],Rankin評分量表(mRS)是國內外腦卒中預后評價主要標準,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本研究中,標準劑量組和低劑量組患者在溶栓前的NIHSS評分和mR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是溶栓后標準劑量組的NIHSS評分和隨訪90 d后mRS評分減少值均顯著大于低劑量組,提示相對于低劑量,標準劑量在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受損早期恢復、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更具有優勢。
當前,我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工作基本完成,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樹怎么砍、采伐怎么管”的問題,優化林木采伐管理勢在必行。
(1)以規范采伐指標分配為突破口,落實森林經營者的采伐處置權,引導林農樹立可持續經營理念,科學制定森林培育、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經營方案。
①突出森林經營方案的地位:森林經營方案是森林經營者為了科學經營森林,發揮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根據森林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自然條件,編制的關于森林培育、保護和利用的中長期規劃,以及對生產順序和經營利用措施的規劃設計。優化林木采伐管理就是要依據森林經營方案核定年木材生產計劃,鼓勵森林經營者按照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對森林采伐做到“五年、十年早知道”,對森林經營有收益預期,調動其培育森林資源的積極性。
②基本原則:在“十三五”各編限單位采伐限額框架內,引導森林經營單位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按市場經濟規律,自主決定經營方向和培育目標,按批準的經營方案下達木材生產指標。注意把握“三個突出”:a.突出經營單位的主體地位,引導自主編制,林業部門主要做好技術指導;b.突出分類指導,依據單位性質和經營規模分別編制規范、簡明、簡易森林經營方案;c.突出科學性和實用性,確保方案能夠實施。
③依據單位性質和經營規模分別編制規范、簡明、簡易森林經營方案:
a.編制規范森林經營方案:國有林場、規模經營企業等經營主體,編制規范森林經營方案。經審批符合編案要求的,可根據編制的合理年采伐量安排林木采伐指標;
b.編制簡明森林經營方案:非公有制林場、林農聯合體等經營主體,編制簡明森林經營方案。對符合編制詳細、簡明森林經營方案且尚未達到編制規范森林經營方案的,參考經營方案測算的年合理采伐量,實行林木采伐計劃單列;
c.編制簡易森林經營方案:主要是指以村級為單位編制簡易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內容可只保留編制說明和采伐計劃,但編制說明要包括基本情況、森林資源現狀與分析、采伐計劃安排和保障措施;采伐計劃要包括林權權利人姓名、擬采伐年度、地點、采伐限額類型及數量等。
(2)以優化管理為著力點,努力建立便捷高效的管理新辦法。
①著力簡化管理手續和環節。以便民、高效為目標,不斷探索新的管理辦法。一方面,依托林業站,優化整合伐區設計等諸多環節,實行一站式服務。林農只要憑林權證等材料可直接向林業站申請辦證,實現指標申請一步到位,辦證手續一站到手,大大減少辦證環節和成本。另一方面,規范采伐辦證流程。全面規范林木采伐辦證依據、審批時限、辦理流程、收費標準,制作采伐審批運行流程圖,將其上墻上網公示,保證采伐審批的規范、透明。
②著力推行按小班面積控制采伐新模式。以“十三五”采伐限額為依據,按林木年齡大小排序,將限額分年度落實到經營小班,林農在批準的小班范圍進行采伐,從蓄積控制轉向面積控制。
③實行木材生產計劃蓄積量單項控制。將木材生產計劃由“蓄積量、出材量”雙項控制調整為蓄積量單向控制,解決長期以來森林采伐管理中的“兩難”問題,便于森林經營者實際操作、管理者科學管理,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林木出材率。
④改變森林采伐管理方式。將林業主管部門以往對森林采伐實行“伐前設計、伐中檢查、伐后驗收”的全過程管理,調整為“森林經營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業主管部門提供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落實農民經營自主權,化解林業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風險。
⑤著力構建信息化管理新平臺。按照國家、省要求,使用“運輸證辦證系統”和“林政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集采伐、運輸、經營加工等管理于一體,形成覆蓋全市、功能齊全、資源共享、運轉高效的信息化平臺。
⑥推行“陽光采伐”。要從本轄區“兩代表一委員”、村兩委干部、村小組長、非公有制林場負責人、群眾代表和熱心公益事業人士中選聘代表組成“陽光使者”。在召開林木采伐指標申請、分配及發放會議時,隨機抽取若干名“陽光使者”參加評議會,由“陽光使者”對擬安排的采伐情況進行民主評議。通過在林木采伐的過程中引入“陽光使者”,對林木采伐實行全程監督,同時,實行縣、鎮、村、組四級公示,進而實現集體審批和采伐現場監督相結合,確保林木采伐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有效地防止“人情采伐”、“關系采伐”及“錢權采伐”等問題。
優化林木采伐管理,就是要使我區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不斷與時俱進,實現由“以林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從根本上解決“樹好砍”、“樹好管”、“栽好樹”的問題,進一步挖掘出林地的巨大潛力,激活林業。
F326.2
A
1005-7897(2017)06-0097-02
201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