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龍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 河北圍場 068450)
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淺析
王祺龍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 河北圍場 068450)
森林資源作為環境考量的重要指標,其生產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林業發展態勢對環境保護有著積極的影響,提高森林覆蓋率可以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凈化空氣質量,同時可以調節氣候,減輕自然災害。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逐年惡化,合理的營林、造林規劃有助于解決森林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阻礙。
造林規劃設計;造林技術;技術分析
森林經營是提高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為了提高森林覆蓋率,我國實施了大面積的造林工程,造林規劃和造林技術則是營造林工程的重點。本文對造林規劃和造林技術做了簡單的總結。
造林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其任務是制定造林規劃方案,提供造林設計,指導造林施工,增強造林的科學性,保證造林質量,有計劃地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1.1 造林規劃及其內容
造林規劃是指根據造林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等情況,制定合理的造林計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造林地的整體布局、造林規模、不同樹種所占的比例、采取的關鍵技術措施、工作進度和發展方向、預期效益等。其中,樹種的選擇和造林技術的設計尤為重要。樹種的選擇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具體情況,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盡量多選樹種,選擇鄉土樹種,以豐富林木的多樣性,提高森林系統的穩定性。造林技術設計應以資金預算和當地的自然條件為基礎,列出實施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并且應盡可能多的采用新技術、新方法。
1.2 造林規劃的原則
合理的造林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①方便性原則。造林規劃設計是一項整體規劃性較強的工作,采用計算機模型來輔助設計,能夠幫助林業技術人員更好、更準確的完成任務。在設計過程中,應使設計的內容盡量簡單、方便,使施工人員容易理解和實施,同時還能間接地減少造林過程中的工作量。②共享性原則。造林規劃設計涉及面較廣,單一的部門無法很好的完成任務。因此,實現部門之間在各個環節中的溝通與交流,共享資源及信息可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③開發性原則。我國科技水平正在不斷完善,在林業部門內部也要將管理系統相關程序進行升級,以確保內部管理系統保持先進性。
一般而言,造林規劃設計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科學規劃。基于宏觀的層面對整個造林工作進行系統性分析,對造林工作做出宏觀安排。主要內容包括發展方向的確定、規模和布局確定、樹種配置比例、進度計劃和關鍵技術手段等。
(2)調查設計。在造林規劃或林業區劃的原則指導及宏觀控制下,依據上級下達的設計任務書要求,對與造林工作有關的各項條件因子,特別是對宜林地資源進行詳細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的造林設計。其主要內容是確定造林總任務量的完成時限,設計造林樹種及配置比例、設計造林技術措施等。
(3)施工設計。在造林規劃和造林調查設計的指導下,根據當年造林任務,在造林前進行造林施工設計。主要內容是按地塊確定造林地點、面積、實施的技術措施,編制設計文件、安排種苗、用工、投資計劃及造林時間,并繪制施工設計圖,指導造林施工。
目前我國營林生產中較為常用的造林技術主要包括播種造林法、分植造林法和植苗造林法等三種類型。
3.1 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是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將種子直播到土壤當中的一種造林方法。這種播種方式比較省時省力,播種過程比較容易,適合大面積的營林造林。但是播種造林靠的是種子自身的萌發能力,立地條件及自然條件對種子形成的幼苗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幼苗生長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較高的資金,撫育管理時間較長。一般而言,這種造林方法主要用在立地條件較好、鳥害發生少的地塊。
播種造林按照播種的方法來劃分,大體可以分為穴播、條播和撒播三種。穴播一般用在局部造林上,具有用種量少,選點靈活,適用性廣等特點,是目前我國造林播種中應用較多的播種方式。穴播時,首先在平整的造林地上按照一定的距離挖出播種穴,隨后將種子放到穴內并覆土壓實即可。若種子個頭較小,可以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播種前,在造林地按照一定的行距開出一條播種溝,將種子順著溝撒入隨后覆蓋壓實即可。此方法主要用在全面整地或者帶狀整地上,適合于小粒種子播種造林。若造林地區存在著交通不便、勞動力匱乏等問題,可以采用撒播的播種方式。撒播時不需進行整地,只需將種子分撒到土壤表面,分撒后也無需覆土,是造林成本最低的一種方法。在人煙稀少的山區,有時還采取飛播造林的方式。
3.2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利用樹木的枝杈、根莖等培育新樹木的造林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利用樹木的根莖和樹枝的再生能力進行植樹造林。該技術最大的優勢是不受地區資源等因素限制,造林成本相對較低,技術含量低,操作實用性強,造林效率高。同時,分殖造林技術可以有效保留原樹種所具有的優良性狀,提高造林地樹木整體質量。但是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一個弊端是應用范圍僅限于具有再生能力的樹種。
3.3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通過在苗圃育苗,待幼苗長到一定大小時移栽到造林地中的一種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技術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要求相對較低,且移植的苗木已具備基礎性的生長要素,抵抗各類有害自然因素的能力較強,因此移栽成活率較高,是目前我國最常用的一種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技術主要是利用苗木根系相對完整,因此,在移栽苗木之前,為了避免苗木根系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傷或者失水,需要對苗木根系進行處理,以保證根系免受陽光直射或者碰撞影響。移栽的方式主要分為穴栽和縫栽。穴栽就是在造林地中挖出種植穴,穴的深淺及大小應略大于樹苗根系的長短及根幅,移栽時將樹苗垂直放入穴內并覆土、壓實、澆水,隨后將幼苗稍微向上提一下,使根系得到舒展即可。縫栽是在造林地上開出一條小縫,將樹苗放入縫中并壓實的一種栽植方式。這種栽植方式多用于較小的苗木,操作較為簡單,不過可能出現苗木生長過程中,根系不舒展而變形的問題。營養杯造林是目前成活率最高的造林方法。
3.4 撫育管理與病蟲害及自然災害防治
在造林生產過程中,加強必要的撫育管理和病蟲害及自然災害防治也是造林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防治病蟲害及自然災害,可提高幼苗成活率、林分生長量和樹木的抗逆性,因此,要根據天氣和土壤情況做好灌溉、施肥和松土除草、剪枝等工作,加大管理和養護力度。如干旱氣候要及時灌溉,防止幼苗死亡;暴雨天氣要加強排水處理;在干旱多風地區,新造林要結合秋季撫育進行培土防寒、防風。同時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做好樹種的檢疫和檢查工作,根據病蟲發生情況,及時采取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防治。
當前,森林經營在國民生態建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了提升營林生產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就必須對造林規劃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完善造林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新時期林業發展的需要。
[1]王愛國,韓麗晶.芻議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4(14):109.
[2]梁玉紅.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16):123.
S725
A
1005-7897(2017)06-0102-02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