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廣州路小學 許蕓蕓
經歷體驗過程,促進小學數學概念理解
江蘇省淮安市廣州路小學 許蕓蕓
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石,是進行數學思維的第一要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幫助兒童理解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并有效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圍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讓小學生從經歷體驗到概念理解,旨在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概念;體驗教學
數學是客觀現實中存在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實踐證明,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我們知道,數學概念邏輯強而且抽象性明顯,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僅停留在以形象為主的階段,所以,數學概念教學必須讓小學生經歷內心體驗的過程,這樣才能促進他們正確的理解概念。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采取教學方法,讓概念教學更加有效。
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的認知特點以形象為主,對感性的材料容易接受。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接觸到各種與數學相關的模型、圖形、圖表等,這些都是感性的材料。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與分析,可以歸納出概念的一般屬性,從而體驗到概念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教學“平行線”這個概念時,就利用多媒體呈現一些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實例,如火車的鐵軌、門框的上下兩條邊、黑板的上下四條邊等。這樣呈現出平行的屬性,平行的本質屬性就是永遠不相交。鐵軌是鐵制的,相當于兩條直線,并且在同一個平面內它們是無限延長的。通過進行這樣的比較,找出了它們的共同屬性,從而為理解平行線這個數學概念作了鋪墊。教學實踐證明,以感性材料為基礎引入的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過程與方式去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學中應選擇那些能充分顯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質的事例,再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與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從具體感性的事例中歸納出概念的一般屬性,找到了概念的本質,體驗到概念的形成過程,使認識概念變得更加深刻。
在數學教學中,概念的建立是闡述概念的關鍵環節。教師運用直觀的方法并不是直接的目的,而是想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后對事物進行抽象與概括,從而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實踐證明,認識產生質的變化時理性認識才會形成,從而正確地認識概念。然而,兒童在體驗數學概念時往往滿足于直觀演示與操作,不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不能對概念進行概括。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分析,抓住概念的內涵與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正確地體驗數學概念。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第一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與角有關的物體。學生在生活中見過或使用過有關三角形的物品,如帶過的紅領巾、三角板、房屋的頂等,這樣就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角”這個表象。然后,再把實物抽象成角。最后,讓學生們觀察這些角。學生們在討論中提出問題:①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②什么樣的圖形叫角?③角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討論,從中概括出角的最基本的特點,在形成角的概念的同時,進一步認識了角的本質屬性。
心理學家加涅研究認為,個體總是在借助經驗來解決問題,而且借助經驗可以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我們知道,兒童最善于利用感性才能進行學習,并且利用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數學教學中就是要借助感性材料,并與生活經驗結合,然后再抽象出數學概念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性質”時,就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三角形”?人們為什么要用三角形呢?學生回憶了自行車的大梁支撐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梁架、電線桿上的三角架等。這些物體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呢?這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喊出:“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征,它在使用過程中不容易變形。”“那為什么三角形穩定而四邊形就不穩定呢?你有辦法來證明這一現象嗎?”雖然還沒有通過實驗,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相信這一結論的正確性。接著,但是學生們借助學具做對比實驗,揭示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個特性。實踐證明,生活的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抽象出概念的本質屬性。
兒童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且表現為直觀的傾向。”我們知道,小學數學中有很多幾何圖形,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幾何圖形的概念呢?我們不妨借助一些直觀的教具來幫助學生理解幾何圖形的概念,從而正確理解概念。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這個概念時,就利用相關的教具來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的概念。如文具盒、書本等,通過演示這些教具,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長方形這種幾何圖形的特征。在開展教具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借由長方體的模型讓學生直接觀察到長方體中面與面之間的特征,接著,由此引出正方體中的“棱”這一概念,并且通過“棱”把“頂點“這個概念也引出來。通過這樣的數學模型教學,使學生很快理解了長方體這個數學概念。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作為教具,使其充分反映出數學的本質屬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概念形成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思維,把數學的基本屬性從形體、從教具中抽象出來,從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總之,概念是數學教學的基石。然而,小學生的思維還處在發展階段,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理解還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并且不斷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為小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鋪平道路。
[1]鄭小龍.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引入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5(03).
[2]陳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5(37).
[3]鄭美樂.淺析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CAI的“植入”[J].新課程,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