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 許 苗
尊重差異,開展初中數學分層教學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 許 苗
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但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知識基礎,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就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分層教學,尊重差異,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發展,從而真正實現教學成績的全面提升。初中數學作為學生素質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加之數學對個體的思維要求較高,更需要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那么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應當如何推進分層教學呢?
分層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條件下一種主流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水平方面存在差異,為了滿足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分層教學已經成了必然實施的教學策略。在開展分層教學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眾所周知,教學目標是整體教學過程中的靈魂和方向,在面對水平不一致的學生時,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以確立明確的教學方向。
例如在開展初中數學單項式乘多項式的教學時,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立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使學生探索并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會用運算法則進行簡單的計算,這也是課程標準中的基本要求。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當注重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對于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學生的主要學習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盡可能地提升自身的數學水平,因此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中“轉化”、“換元”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深入思考問題,發展創新創造能力。而對于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我主要培養他們思維的批判性和嚴密性,教學目標的方向在于發展和突破,突破自身的水平,實現更高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指南,是一切教學工作的根本歸宿和落腳點。教學目標的分層,是開展分層教學的首要教學策略。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了不同的目標之后,才能夠有動力進行相應的學習,實現學習目標,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這樣一來,大家都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
課堂是開展初中教學的主要載體,而且大部分的教學工作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開展初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學到自身能力范圍內的數學知識,從而體會成功的樂趣。具體來說,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以中等水平的學生作為主要的教學對象,將教學內容設計得難度適中,既能夠幫助低水平學生努力突破自己,提升能力,又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為了照顧中低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在課堂上選擇了一個難度適中的教學案例來進行講解。如題:我引導學生對這個方程組進行觀察,并提問學生應當如何消元,在學生的討論下,大家得出應當把①代入②中,也就是將方程式②中的y替換為以x為未知數的一元一次方程,這樣一來就可以消除掉未知數y,進而求出x的數值。將①代入②中之后,得出的式子為:3x+2(1-x)=5,經過化簡得出x+2=5,解得x=3,然后再將x=3代入①中,可以求出y=1-3=-2。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這個案例讓學生學習代入消元法,既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又能夠讓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掌握計算原則。
開展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最重要的是要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也就是中等水平和較低水平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應當選擇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既要考慮學有余力的學生,更要照顧到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調動不同群體的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大面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為什么在練習的過程中,大家的能力有不同的分布呢?這是由于練習過程中的習題有著不同層次的難度,因此,可以將學生分出高、中、低三種不同的水平。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的是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要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層次和難度。這樣一來,每個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例如學完初中數學勾股定理這一章節的內容之后,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練習題。對于數學水平較低的學生,我將練習題的難度設置得較低,目的是為了讓低水平的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加強基礎技能。如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斜邊AB=1,則AB2+BC2+AC2的值是多少?對于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是拓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為這些學生設計練習題的時候,要設計出難度適中,需要經過一定思考才能夠求解的問題,以此來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如題: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S,斜邊上的中線長為m,則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而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當注重引導他們突破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形成數學思想,因此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可以選擇難度較高,需要切換思維模式才能解決的問題。如題: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2、4、a,那么a的取值可以有幾個?
有效的課堂離不開訓練,訓練是鞏固和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能夠滿足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練習題進行分層,既能夠讓中等水平的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又能夠讓水平較高的學生提高對練習題的積極性,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
總之,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是教學過程中亙古不變的理念,也是尊重學生個體的切實體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眼中有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更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認知基礎,真正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出發,實施分層教學。經過分層教學,相信大部分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突破自我,取得進步,從而讓初中數學課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