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建山中心小學 周素蓮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江西省高安市建山中心小學 周素蓮
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知識隨處可見,人們的吃穿住行等都離不開數學。因此,生活化教學是現在學科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小學生改變心目中數學知識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印象,感到知識看得見、摸得著,時刻就在身邊,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同時,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進行新知導入,就會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從而誘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愿望。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進行了如下的導入:同學們,你們熟悉自己的身體嗎?你們知道在我們的身體中隱藏著很多有趣的現象嗎?將你們的手握成拳,翻滾一周就是你的腳的長度;你們的身高其實就是你們雙臂平伸的長度,而腳底的長和身高的比例一般都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比如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利用了身體中一個個有趣的比例。這樣的導入讓學生感到新穎別致,使他們認識到原來自己的身體中還存在著這樣許多有趣的比例知識,從而為學習和探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學得格外認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和教師、同學頻頻互動,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常常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景,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概念、理解方法的效率都很高。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這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學生剛接觸的時候常?;煜?,感到困惑,對這類問題感到畏懼,不愿意接觸。為了提高這一類問題的解題效率,讓學生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和技巧,我讓學生們實際進行演練,同桌兩兩一組,分組將相遇的這三種情況進行了演示,學生們對這樣的方式都很有興趣,興致高昂地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演示,學生們都對相遇問題有了實際的體驗,解決問題來也不會覺得迷茫了。
另外,我還針對教材中一些實踐性強而學生又經常遇到的知識和問題,在課下為他們提供學習的途徑,盡量讓學生處在實際的環境中學習。比如,學習小數時,我讓學生們在購買文具和零食的時候注意一下它們的價格;學習測量的時候,我讓學生實際測量我們教室的長和寬,還到操場上去測量操場的實際面積。經過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特征,對一些生動形象的事物有極大興趣,而多媒體集聲、色、形于一體的特點可以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營造氛圍,再現生活場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學習小數的時候,我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小明和爸爸去餐館吃飯的動畫,在點餐時,小明對菜單上的價格標簽感到迷惑,不認識,這時我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幫助小明看菜單,說出菜單上各種菜肴的價格。這樣的形式,學生都很好奇,紛紛作答,在不知不覺就進入到了小數的學習過程中,同時也讓學生感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普遍運用。
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只有在具體的生活中應用知識,才能夠真正掌握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在生活實踐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知識,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才能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才能愿意學、樂意學數學。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和觀點觀察周圍事物,尋找身邊的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更便捷地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例如,學習小數乘法的時候,我帶領學生到街頭的超市商場等,在實際的購物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知識。商品標簽上是小數,在購買多個商品時就涉及小數乘法的問題。這種形式使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這樣的學習過程,不但學生感興趣,還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又如,在學習完關于求平均數的應用問題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系列的作業,讓他們在課下通過詢問調查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各自家庭生活中這幾個月的水電平均費用,或通過測量等手段得出自己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等。
通過這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并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用數學,只有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將學生熟悉親切的生活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