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吉水縣城南小學,江西吉安 331603)
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熊瑛
(吉水縣城南小學,江西吉安 331603)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也在不斷變遷,我國教育也隨著不斷改革和創新。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語文作為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科,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越來越重視,以此為基礎的教學藝術探究,將之前的傳統觀念轉換為創新思維,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帶給學生充滿思考的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多個角度尋求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想象。
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能力是人類天生具有的能力之一。人類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各類信息的綜合運用,逐漸創造出具有獨特價值的產物。現階段,語文作為教育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具有文化性的學科,所涉及的知識也十分廣泛,對學生綜合能力和道德素養的培養有很大影響,其考驗學生的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創新思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提升綜合實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通過階段性的教育達到教學目的。
對于人類來講,其成就主要在于自身的向往和人格魅力。一個人具有的能力和特點對其在社會中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創新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人類在后天的學習中所培養出的性格,和創新能力息息相關。著名學者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藝術不僅僅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知識傳授,還需要不斷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語文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語文教師更要遵循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投入更多的情感。教師應當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給予更多的信任;采用多種教育手段吸引學生,引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尊重和寬容,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烘托課堂氣氛;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發揮教師的啟發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創新想法應用于學習中,對于學生的質疑和理論,教師應當耐心解答,鼓勵學生不斷創造,發揮想象力。[1]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和質疑,對于這些問題和質疑,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因為學生質疑,證明學生對于問題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這些問題和思考對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思考,對于問題沒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將不會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一味傳授,學生被迫接收,那么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很可能會出現反作用。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思考,拓展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著名學者李政道曾經指出:當前的應試教學模式,更多的是教師講授問題和答案,學生記住答案,沒有添加太多的個人思考。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在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提問的機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掌握大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
語文課堂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廣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等都與語文學科息息相關。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設置相關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講十分平常的事情,在學生眼里卻不簡單,想要完全理解文章大意還比較困難。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多提問,讓學生通過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之后再進行講解和說明。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勇于提問,發現問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任務較重,一些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提問,那么應當在課后的某一個時間段,給予學生提問的時間,在不影響教學規劃的前提下,為學生創造更多提出問題的機會,拓展學生思維。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提升學生對知識實際應用的重視度,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學科所傳達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理論方面的知識,更是一種實踐的能力。學生通過不斷的研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發揮自身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情境設置等教學方式,將學生引入情境當中,更好地掌握知識。[3]
心理學認為,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對生活實際有非常強的興趣,這與現階段學生的天性存在一定聯系,這也是當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在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過程中,會充分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其自身的主體意識也會大大加強。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幫助學生建立比較強的觀察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觀察是進行各項事物學習的重中之重,各種創新都需要通過自身觀察得到相關認知才得以進行。在具體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訓練的時候,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種是對學生進行具象訓練,具體來說,就是在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的時候,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內容轉化為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使教學工作在開展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第二種是拓展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也就是需要在語文教材基礎上對相應的文字進行精煉和拓展,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更有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大幅度增強小學語文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種是進行轉換訓練,引導學生采取另外一種方式,將小學語文課文涉及的內容表現出來。這種模式能夠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幫助。
在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探索、學習,發現知識中存在的各種樂趣和問題,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授,還需要在建設課堂秩序、加強學生主體意識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發表自身觀點的主要陣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更應該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相關的知識。另外,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實現多元化的教學課堂,使學生有更加廣泛的思考空間。在教師角度上,要發現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對學生存在的優勢進行表揚,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最終在實現自身創新能力方面會有更大的建樹。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在啟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促進語文教學不斷發展。
[1]衛金星.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芻議[J].語文教學通訊,2006,(25).
[2]劉冬云.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嘗試[J].教育科學論壇,2006,(01).
[3]張鳳梅.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5,(22).
熊 瑛(1977—),女,江西豐城人,吉水縣城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