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 趙云石
注重體驗,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 趙云石
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不斷深入,要求學生從單純地獲取知識逐步轉變為注重學習知識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單純的知識灌輸已經滿足不了當前學生發展的心理需求,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參加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挖掘潛能,發展能力。
利用體驗法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這些教學情境能夠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進而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究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有理數與無理數》這一課時,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數學課堂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經歷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上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內容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數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請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到目前為止,我們都認識了哪些數?” 由于以前的知識學習,學生們都可以列舉出一些例子,如自然數、整數、分數、正整數、負整數等等,我鼓勵學生們大膽地說出來,當一個學生講完后,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最終我將這些數都記錄到黑板上,對同學們說:“哎呀,真是不得了,我們已經認識這么多數了,哪位同學可以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數與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例如整數,你能把屬于整數的找出來嗎?” 學生們積極地展開討論,將剛列舉在黑板上的數的名稱進行分組,他們互相討論著、交流著,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對數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數學是抽象晦澀的學科,它需要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而這對于自我約束能力和自制力相對較低的初中學生來說,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難。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明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更能輕松激起學生對數學新知的濃厚興趣,同時,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的效果。
課堂的開展是教師采用體驗教學法最應關注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數學探究活動,從生活實際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驗學習數學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有理數與無理數》相關知識時,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入課堂后,為了講授新課,我請學生們一起來玩“拼圖游戲”,請學生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個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和剪刀,將小正方形沿著對角線剪開,設法重新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裁剪都完成了任務,我請一位學生把自己拼的圖放到展臺上展示,并提問學生:知道這個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什么?由于學生是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所以他們快速地回答出面積為2平方分米,因為它是由兩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我請學生想一下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這時候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回答出邊長是,我表揚這些學生:“看來你們對數學很感興趣,很有研究,那么它是什么數呢?” 學生們開始自己探究如何將化成小數,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后,學生們會發現無法轉化,隨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的值,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會發現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得出結論后,我開始引出有理數、無理數的定義。
深刻而充滿趣味的游戲活動對初中學生來說仍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開展游戲教學法,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強烈的內心體驗中獲取前所未有的體驗,從而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探究,我們可以利用小組討論法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總結歸納數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反思、總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學生也必然在這樣的體驗中生成對新知探究和接納的熱情,從而如饑似渴地產生對新知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勾股定理》這一內容后,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對幾何圖形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已經初步形成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正確歸納所學知識,我請學生們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課后總結,我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將他們分成若干組,以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總結相關知識點,整理經典題型,掌握解題規律,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然后我將學生總結歸納出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使學生在自己總結歸納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知識網絡,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交流、討論,可以增強學習的體驗,提升能力,同時,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他們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一些原本在課上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得到輕松的解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巧借小組討論,能夠使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更在小組討論、彼此互助中感受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帶來的學習樂趣。通過總結,歸納所學知識,體驗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并積累學習活動的經驗,不斷提升反思和總結能力,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數學學習的效率,更在這樣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助推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引入體驗式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真實,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