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微
創設幼兒園生活環節的游戲化情境
文 金微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中提到:一日生活各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與發展契機。我們在生活各環節中找到切入點,為幼兒創設游戲化的情境,從而緩解幼兒在等待中的焦慮情緒,使幼兒從中得到愉快的體驗。
生活環節;游戲化情境;消極等待
常常聽到老師這樣說:“我們班小朋友集體活動的時候挺好的,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到生活環節就開始瘋。”我們需要反思一下:集體中的生活環節是否存在時間拖沓,造成一部分動作較快幼兒的消極等待?我們是否可以對幼兒的生活環節進行游戲化情境的創設,從而讓幼兒在游戲中度過生活環節?而我們在以往的活動中,是不是低估了幼兒的自主能力?如果我們盡量減少教師的直接干預,為幼兒創設生活環節的游戲化情境,是不是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從幼兒的心理發展分析:愛玩、愛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尤其是3~6歲的學齡前兒童,更是一刻也閑不下來。幼兒心理活動以無意識活動為主,到五六歲時幼兒開始初步控制自己的行為,有目的地進行活動,心理活動開始向有意性發展。學齡前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常會受周圍其他人的影響。
游戲是幼兒階段特有的行為方式,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往往能較長時間保持愉快的情緒。如何讓孩子在等待的時間里也能感受到快樂呢?其實一日生活各環節都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契機,只要我們按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就能幫助幼兒更好地享受幼兒園的生活環節。
我們班上有一個掛鐘,在幼兒理解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后,我就嘗試在每次將要出現等待環節的時候,提前告訴幼兒我們要等大家一起活動,大約需要幾分鐘。提前告知幼兒可以讓幼兒在心理上有一個心理準備,在等待的時候不會過于著急。幼兒就會主動去觀察秒針的走動,掌握自己的等待時間,從而減少焦慮的情緒。而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摸頭等一些肢體動作表示對孩子的贊賞,對他們給予足夠的肯定,有時一個動作比幾句表揚來得更加有效。
集體活動結束后,先做完的幼兒已經收好自己的物品,有的幼兒正在收東西,還有的幼兒正在完成操作活動,這時候可以說是班里最亂的時候。如果我們換個方法會不會好一點呢?在第一批幼兒完成的時候,告訴他們可能還要等待大約十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老師會給予幼兒較多的自由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先不要把書收起來,自由地去翻翻書,看看前面學過的內容,了解一下后面新的內容。也可以在自主游戲區域中進行游戲,或是選擇一些操作性強的材料進行探索活動等等,十分鐘到了,我們就可以一起進行下一項活動了!
(一)快樂地游戲
手指游戲一直深受幼兒的喜愛。玩手指游戲的時候我們手做動作,口念兒歌,眼做協調,全身的能動系統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感覺統合能力、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得到了訓練。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雙手的活動引發了大腦的思維,大腦的思維又通過雙手的活動來完善,手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創造了人類璀璨的文明。動手做事是孩子成長的基礎,手指游戲讓孩子學會動手、勤于動手、愛上動手。
(二)快樂地欣賞
幼兒在學齡前這段時間,對色彩非常敏感。這時如果可以讓他們有機會欣賞到一些大師的作品,對幼兒審美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在欣賞活動中幼兒會比較安靜,常常會忘記時間。例如梵·高的《向日葵》,黃色溫暖的色調仿佛向我們展現生命的力量。小朋友看得可認真了,一邊看還一邊討論:“這是向日葵,你看花瓣是這樣畫的。”“這朵是側面的,我還不會畫呢。”“老師,我也想畫一畫。”時間在幼兒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溜走,常常在幼兒意猶未盡的時候,下一個活動就又要開始了。
(三)快樂地猜謎
猜謎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于是,我將許多植物、動物的謎語收集起來,在一些等待的時間讓幼兒猜謎。我發現猜謎活動時間過得特別快,而且幼兒越猜越起勁。
(四)快樂地數數
從小班開始,數學活動中就有數數這一活動,從5以內到10以內再到100以內。什么時候數數活動比較合適呢?經過反復實驗,我發現在戶外活動前整隊的時候進行數數活動最好。數數活動操作起來很簡單,每次整隊前先告訴幼兒今天整隊時間是從幾數到幾,有的時候是從1到10,有的時候從10到1,有時候只數雙數,有的時候只數單數。各種不同的數數,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興趣,而且在數數時他們能較好地掌握整隊的時間,又能幫助幼兒訓練數數,真是一舉兩得。
幼兒園的生活環節是幼兒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生活環節發生拖延就會影響下一環節的開展也會使幼兒產生消極情緒。創設幼兒園生活環節的游戲化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優化生活環節中的等待時間,幼兒在游戲化情境中進行游戲、欣賞、猜謎及數數活動,感受生活環節的自然過渡。
(江蘇省鎮江市實驗幼兒園)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