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晴
淺談如何讓幼兒園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文 邵晴
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意義在于,從幼兒教育的整體發展目標出發,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利用環境中的一切物質、信息創設適宜幼兒生存、探索的幼兒園環境。也可以說,幼兒園環境是一種為了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而精心設置的環境。
幼兒園環境;有準備的環境;環境教育
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精神環境是指教師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氛圍。“創設”是由幼兒園環境的概念來界定幼兒園環境創設,即由幼兒園的全體工作人員、幼兒、各種物質器材、設備條件、人事環境以及各種信息要素,通過一定的文化習俗、教育觀念所組織、綜合的一切動態、教育空間范圍和場所。幼兒園環境創設是一種手法多樣的綜合性裝飾,它涵蓋了繪畫、雕塑、壁飾、民間工藝、設計構成、抽象藝術等多種表現形式,是順應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集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通過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環境在幼兒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當通過環境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
如何創設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環境呢?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把環境比喻為人類的頭部,對孩子整體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她提出教育有兩方面的目的,即生物目的和社會目的。生物目的幫助個人的自然發展,社會目的個人能利用并適應環境。而“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兩者相結合,使每個兒童的潛能在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中得到自我發展的自由。那么“有準備的環境”的標準和要求是什么呢?(1)必須是有規律、有秩序的生活環境。(2)能提供美觀、實用、對幼兒有吸引力的生活設備和用具。(3)能豐富兒童的生活印象。(4)能為幼兒提供感官訓練的教材或教具,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5)可讓兒童獨立地活動,自然地表現,并意識到自己的力量。(6)能引導兒童形成一定的行為規范。
因此,在蒙臺梭利“兒童之家”中,環境包括教室、室外花園、操場、圖書館、起居室、儲藏室。教室則劃分為: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文等七個活動區域。每個區域為兒童提供不同的“工作材料”以滿足各年齡、各發展水平的兒童的需要。
布置好的環境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季節、時間、活動的變化而變化。
環境布置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創設環境。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說:“環境的布置要通過兒童的雙手和大腦。”不管是審美的環境還是科學的環境,陳鶴琴主要強調的是幼兒動手與動腦的結合。因此,環境布置要考慮既能滿足幼兒大腦的發展,又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創造的愿望。幼兒園環境創設室內的布置主要包括吊飾、墻面、活動區角。
吊飾的位置要根據需要懸掛。吊飾的內容和形式應結合主題教學、內容和季節,形成整體呼應效果。吊飾懸掛要注意大小、重量、高度是否符合安全的要求。
墻面的布置要求具有操作性、互動性、動態性、過程性,既是課程語言環境的互生互長,又為幼兒園的發展提供較好的物質環境。根據實用功能的不同,分為功能墻面和常規墻面。功能墻面有明確要求,如:“班標”“室標”“家園共育欄”“作息時間表”。
(一)常規墻面
在幼兒園各區域場所所做的裝飾性或功能性墻面。常規墻面的主要作用是裝飾和美化環境,給人美的感受和藝術的熏陶。因此,裝飾墻面更多地側重于藝術美,弱化作品的教育性。
(二)互動墻面
是促進教師與幼兒、教師與家長、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家長、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交流、互動的墻面。互動墻面是讓幼兒參與墻面材料的準備和制作過程,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創作的一種墻面。
(一)墻面與整個環境的整體性,墻面內容、色彩、構圖等應與整個環境相協調
(二)遵循教育性、參與性和藝術性原則,注意墻面與教師環境的整體效果。
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區角活動。根據幼兒興趣設置區角活動。還要注意區角活動與日常教學活動有機結合。
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蘊含的教育價值。要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教育的功能。
今后,我們將努力為幼兒創設更多的條件,讓幼兒在適宜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區金蘋果名城幼兒園)
[1]王薇麗.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活動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李全華.幼兒園環境創設[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