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穎
利用多媒體促進藝術有效教學的策略
文 沈穎
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走入幼兒園,并滲透進教學中,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尤其是在藝術教學中,能夠顯著提升教學效率,切實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利用多媒體技術來促進藝術有效教學的策略。
幼兒藝術;多媒體環境;有效教學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化的源泉。”多媒體系統具有生動形象、易于理解的特點,在幼兒藝術教學中有效運用能夠顯著提升幼兒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并且幼兒的思維主要以具體的事物為主,而藝術教學常常會向學生傳遞很多抽象的事物,多媒體技術對幼兒藝術教學有著顯著的運用優勢。下面我將針對幼兒藝術教學,淺談在多媒體環境下促進有效教學的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從幼兒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對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那么教師就可以憑借幼兒這樣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系統化靜為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藝術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較為枯燥的內容,多媒體系統能夠顯著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就以《夢幻曲》的教學為例,因為幼兒的藝術修養有限,所以不能理解樂曲的內涵,也會因為樂曲的抽象意義而產生一定的厭倦。現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系統引入圖、文、聲的內容,為幼兒營造一個生動的情境,比如就以《梨子小提琴》作為音樂欣賞的背景,引導學生一邊聆聽樂曲一邊開展豐富的聯想。教師再巧妙地利用語言引發學生思考,如一位幼兒所說:“我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把小提琴,嫦娥姐姐把我帶到了月亮上,拉起了動聽的旋律,森林里的動物們在優美的音樂中,安靜、溫馨地入睡……”學生進入到一個想象的虛擬世界,感受到欣賞樂曲帶來的愉悅感。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會感覺課堂學習也是一種放松,進而產生學習的興趣,這為教師開展之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幼兒藝術教學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抽象的藝術知識,幼兒表示難以理解,于是很難對藝術學科產生情感。而多媒體系統能夠借助多種素材的播放,將抽象的藝術變得直觀形象,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感官來感受藝術的魅力,進而培養起幼兒愛好藝術的情感。以音樂活動“龜兔賽跑”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來播放烏龜和兔子賽跑的視頻,兔子在樹下睡覺,而烏龜趁機一步一步地爬向終點,畫面直觀生動,讓孩子身臨其境,感覺就像自己在參加比賽一樣。這個時候孩子會在一旁為烏龜加油,大喊:“加油,加油!”有的孩子還會跺腳、拍手,十分激動。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系統來播放《龜兔賽跑》中經典的歌曲,引導幼兒直接參與到表演中來。通過課件,將音樂欣賞變得實際可見,幼兒能夠直接進入那樣的情境,從中感受多元的音樂環境,這改變了傳統的枯燥教學,幫助幼兒理解《龜兔賽跑》的內涵。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顯著的特點,把原本枯燥抽象的音樂教學變得直觀形象,學生能夠直接感受課堂學習的快樂,感受藝術課堂的趣味性,進而培養幼兒愛好藝術的情感,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藝術學習。
多媒體教學是具有現代教育色彩的教學手段,不僅僅具有直觀形象、色彩絢爛的特點,還能根據教學內容為幼兒創設生動的情境,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就以幼兒美術教學為例,在過去的美術鑒賞課上,教師只是口頭引導幼兒欣賞畫作,但是藝術水平尚淺的幼兒很難理解其中的內涵,既使美術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還壓抑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系統把相關的資料展示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地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感情。比如在對徐悲鴻的《奔馬》進行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系統播放《賽馬》的音樂,讓幼兒揮起手來,動起腳來,仿佛是聽著音樂、騎著駿馬在大草原上狂奔,進而能夠感受到徐悲鴻《奔馬》中壯闊的情境,了解畫作中重要的內涵,提升幼兒的鑒賞能力。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引導幼兒進行想象與感知,幫助幼兒理解作品的文化與藝術內涵,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與創造能力。
總而言之,多媒體系統與幼兒藝術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了對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優化,有助于提高藝術教學的效果。就藝術教學的教學作用來看,旨在提升學生的藝術思維與創作能力,在其中會涉及很多抽象的內容,而多媒體系統能夠將抽象事物變得具體,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說多媒體系統對實現幼兒藝術有效教學有著突出的優勢。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教學內容出發,運用科學的策略來利用多媒體系統開展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中心幼兒園)
[1]石亞芹.芻議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5,(5).
[2]仇曉紅.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