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霞
農村幼兒教育成長之我見
文 劉霞
幼兒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農村基礎教育的奠基工程。農村幼兒教育事業起步晚,發展相對滯后,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成長,而幼兒教師工作強度大,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少。即使國家對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農村;幼兒教育;家園合作
幼兒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由于地域、經濟條件、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在農村,幼兒教育事業起步較晚。
首先,物質條件簡陋。在多數城市的幼兒園的教學廣泛應用多媒體、一體機、錄音機、幻燈機、投影機、白板進行教學時,農村幼兒園使用率高的依然是擴音器、錄音機等,并且活動場所很小,活動室也不規范。
其次,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城鎮幼兒園的師資配備是一個班有3位教師,班主任和配班教師以及保育員,師生比是1∶20,而農村幼兒園師生比通常是1∶40。年長的幼兒教師因為年紀的關系而使他們的幼兒教育教學偏于小學化,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智力發展的特點。有些年輕的教師能彈會唱,但這類老師在農村教師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找的代課老師多數是初中畢業,這些老師的幼兒教育知識技能和能力相對不足。
第三是家長的教育觀念問題。在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成長,他們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就是要認字、寫字,能做加減法,而對孩子其他方面不作更高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因為他們認為在幼兒園學不到什么東西,而且還要花錢。幼兒在這一時期的教育就落后了一段距離。
第四是幼兒教師工作強度大。城市幼兒園實行的是“兩教一保”,而在農村幼兒園,教師除了管理一個班的教學活動外,還要擔任保育員及其他工作,教師應用新理念的機會少。
以上這些問題,造成農村幼兒教育工作水平難以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可試行以下幾點:
幼兒園要根據本園實際情況,修訂、完善適合本園發展的管理體制,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關注個體差異,實行科學的保教,讓幼兒得到良好的教育。
幼兒教育課程應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下進行。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有組織、有系統、有意識的教育活動,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根據幼兒年齡特征和幼兒的發展狀況,使教育活動的目標明確具體,從實際出發,讓每一個幼兒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教師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創新精神和對幼兒教育的熱愛,去大膽創新幼教方式,積極探索。現在,農村幼兒教師與城市幼兒教師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須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一是以園本培訓為主,提高在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二是增加各鄉鎮之間的教研學習活動;三是參加各種與幼教知識有關的培訓。
農村幼兒園雖然物質條件較差,但自然資源相當豐富,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且要讓這種優勢在集體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利用。教師在活動前反思具有前瞻性;活動中反思具有監控性;活動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這有助于教師下次改進工作,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良好的園所環境能激發幼兒園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和動力,也只有良好的環境才能使幼兒愿意參與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在幼兒園,“安全”是第一教學任務。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的安全問題,教師必須要經常學習相關的安全常識。堅持做好每天的入園、晨檢、午檢、離園等工作。建立健全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制度,加強安全檢查工作,注意排除安全隱患。只有安全得到保障,我們的教育活動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進行。
根據園內實際,利用家長會、家園共育欄、家長群等及時分享正確的教育觀點。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幫助他們把幼兒看作是具有發展潛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獨立主體,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正確的教育理念下的發展,從而使他們改變以往對幼兒教育的認識。
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好的,家長的教育理念也是,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有心人,從我們的生活事件中篩選出教育的契機,從我們的農村文明中尋找精神養料。所以,要搞好農村幼兒園的工作,除了要用教研理論來武裝頭腦,還要勇于探索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扎實穩健地推進幼教工作向更深層次邁進,我們未來的花朵才會在農村茁壯成長。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在不遠的將來,農村幼兒園的外部環境和精神建設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界牌鎮中心幼兒園)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