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紅
沐浴陽光 玩出精彩
——幼兒園混齡戶外體育游戲實踐探索
《指南》指出:“幼兒園應支持幼兒和不同群體的同伴一起游戲,鼓勵他們自由結伴開展合作活動,體驗交往合作的樂趣,促進社會性發展。”陳鶴琴先生的十七條原則中有“兒童教兒童”,意思是在學習中讓孩子教孩子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深入有序推進,我園積極開展了幼兒禮儀教育的實踐研究,并嘗試拓展幼兒禮儀教育新途徑,對照《指南》中各年齡段幼兒的典型行為表現,通過混齡游戲,解讀大小不同年齡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鼓勵大小孩子之間相互合作、積極交往,體驗與同伴交往合作的樂趣。
幼兒;混齡;戶外體育;游戲;探索
我園對戶外體育游戲這一環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打破了幼兒園班級、年齡以及運動場地的限制,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自主的環境,提供了更大范圍的活動空間和交往空間,使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幼兒通過混齡戶外體育游戲獲得運動、情感、交往的體驗。
(一)學研為先、反思調整
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求各班教師精讀《指南》,充分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目標,尤其是體能目標。首先分析交流本班幼兒發展水平,列出每位幼兒的性格特點,劃分能力層次,然后尋找不同班級混齡體育游戲的契合點。教師探討出幼兒結伴游戲的最佳組合方式,共同設計游戲場地、游戲玩法,以及大帶小的每一環節指導要點,確定共同游戲的活動時間與密度。在活動之后,教師間及時交流幼兒活動情況以及出現的問題,針對活動中捕捉到的信息,進行討論和研究,調整和部署下一次活動的內容和指導策略,使活動推進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
(二)跨班互動、自主結對
剛開始時,小年齡的幼兒,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分離焦慮比較嚴重,可先邀請能力較強的大年齡幼兒,進入班級為弟弟妹妹表演精彩的節目,陪弟弟妹妹看圖書,為其指導生活常規等,使弟弟妹妹找到新的情感依托,愿意接納大齡孩子的幫助;也可通過散步等活動組織幼兒間互訪,以做客的形式互訪參觀,以加深雙方了解。在游戲中,鼓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之間通過自由結伴,共同游戲,結伴的形式豐富多樣:有顏色圖形配對結伴,也有寶盒抓鬮隨機結伴,還有聽音樂拉手結伴等,為幼兒提供自主交往、主動合作的機會。
(三)關注特點、層級目標
通常體育活動目標的確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運動技能發展與社會性、心理品質的均衡。在制定目標時,由于是同一活動內容又是共同參與活動,因此,制定的目標既要有共性又有差異,而差異之間又具有聯系性和層次性。如在中小班幼兒混齡活動中,教師更注重小班幼兒與中班幼兒在活動中的跟從和模仿,比如:小班的社會性目標要求是“愿意在中班小朋友的帶領下嘗試……”而中班的目標則是“能主動帶領小班小朋友一起探索……”同樣的器械,對于小班和中班有速度、力度、靈活度等運動技能的區別。
混齡體育游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實施要追隨各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從幼兒的興趣熱點出發,從獲取資源的路徑切入,以問題為導向,對應各年齡段可以引發的多種活動,教師通過環境、材料的支持,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獲得經驗的積累,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
(一)資源切入、環境依托
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能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沒有資源就沒有真正的活動。在開展混齡戶外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鼓勵教師成為課程資源的收集者,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從關注幼兒的直接經驗入手,運用“微課程”的理念進行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游戲場景的設置、游戲區域的規劃以及自主挑戰形式的設想等,為幼兒積極開展混齡體育活動打開一扇窗,真正體現出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今天向大家展示的兩個混齡游戲活動源于幼兒的直接經驗,秋天到了,幼兒園里一片豐收的美景:柿子樹、石榴樹、棗子樹上結滿了果實,山芋、南瓜、芋頭都成熟了。小朋友背上竹簍,帶上鐵鍬一起去采摘的同時,驚喜好奇地冒出了一串串疑問,為了尋找答案,伴隨著“科學探究、創意美術、生活觀察”等活動,混齡體育游戲——開心農場和混齡區域游戲——歡樂野營會應運而生。
(二)內容選擇、最近發展
在混齡游戲中,處處充滿了混齡之間的互動,混齡之間發生的認知沖突,混齡之間引起的示范和模仿,遠比老師的設計來得自然和貼切,也有別于同齡孩子之間的互動和影響。當大孩子用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向年幼孩子解釋或表現的時候,當年幼孩子用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向大孩子詢問或模仿的時候,他們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們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每個孩子的經驗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實。混齡體育游戲內容可從兩個年齡段的進度中選擇,學習的難度與跨度相對放寬。教師可以從小年齡幼兒喜愛的游戲中挑選混齡游戲內容,通過大年齡幼兒的參與提高游戲的競爭性與難度,比如小班幼兒玩過一段時間“搶尾巴”“過小橋”的游戲,為注入新的挑戰,教師把這個游戲放在了中小班混齡游戲里。活動剛開始,小班幼兒受奔跑速度和身體躲閃能力的影響,大部分時候都是被中班幼兒拉掉尾巴的,但是隨著與中班幼兒混齡活動次數的增多,小班中的一部分能力強的幼兒也能在活動中學習中班的孩子躲閃、主動出擊,從而體驗到了勝利的喜悅。
(三)探索體驗、自由自主
混齡戶外體育游戲會讓幼兒將注意力一下轉移到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幼兒能較快地從獨立游戲、平行游戲狀態逐漸過渡到與同伴進行身體上的接觸和語言上的交往,比如“功夫小子沖沖沖”“跳跳樂翻天”“毛毛蟲去散步”等組合式游戲中既有難度不同的運動挑戰,也有合作才能完成的體育任務,深受幼兒喜歡。運動中,大孩子在與弟弟妹妹的結對過程中,萌發了責任意識,在語言和行動上主動地幫助關心和愛護弟弟妹妹,而小年齡的孩子通過自我學習、榜樣模仿,潛移默化地獲得情感的滿足和能力的提升。
由于混齡游戲中幼兒的游戲同伴不固定,老師更需進行個別化的觀察與指導,留心每個細微的教育機會,在體育活動中更多地要關注幼兒的動機、興趣、需要,關注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個別差異和不同發展要求,適時進行引導教育。
(一)關注社會交往
幼兒處在混齡集體中,幼兒之間不但有同齡互動,也有不同年齡的互動,教師作為推動者,要以角色化語言創設平等、輕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比如在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幼兒之間常常會因場地、器械、同伴等問題產生各種小沖突,教師應及時介入,了解幼兒的需要,引導幼兒改變游戲玩法以適應多人共同游戲的需要,使幼兒在游戲中學到解決同伴沖突的辦法,學會禮讓和互相幫助。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境,他們就能借助以往的經驗,遷移運用合理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從而保證游戲進程的順暢,只有幼兒交往能力得到提升時他們才能體驗到快樂運動的真諦。
(二)注重常規培養
教師要在混齡游戲中隨時發現教育契機,讓幼兒明確與同伴合作進行體育游戲時遵守活動規則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啟發大年齡幼兒主動觀察、發現弟弟妹妹存在的問題,制定適合帶動弟弟妹妹一起游戲的規則,幫助弟弟妹妹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還要巧妙引導小年齡幼兒向哥哥姐姐學習有序游戲。如:小班幼兒規則意識弱,不會排隊游戲,可以在中班幼兒的一對一引領示范下了解接力游戲的排隊方法,因為有中班幼兒的示范,小班幼兒很快學會遵守規則和結隊競賽,真正體驗分組競賽的刺激和挑戰。再比如小年齡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也可以在游戲活動中得以增強,使他們學習正確、安全的玩法。對于大年齡的孩子來說,由于帶有保護弟弟妹妹的任務,他們在游戲中需要教會小年齡幼兒正確的動作,從而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
(三)激發求異思維
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及時觀察捕捉不同年齡段幼兒在同一活動中的不同表現,及時以多種形式介入指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混齡體育游戲中幼兒的求異思維。
以竹梯游戲為例,小班幼兒一開始只能想到走和跳梯子間隔的玩法,當他們看到中班幼兒能用走、爬、增加坡度、高度等多維度練習方式游戲時,小班幼兒的思路也打開了,他們和哥哥姐姐一起找不同的場地架設梯子,把梯子連接成不同形狀的小路,還發明了背羊角球過梯子、頂著東西過梯子、背著水桶過梯子等游戲形式,對動作的掌握也在討論嘗試中學習得更到位。這種體育活動不再是單純的身體活動,它伴隨著幼兒的認知、創造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所實現的價值是多方面的。
(四)愉快情緒體驗
混齡戶外體育游戲,不僅提供和使用豐富而符合幼兒興趣的運動器械,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而且其場地器械開放的層次性也充分調動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滿足他們不斷在自身進步的過程中主動接受新挑戰的需要,有利于保持持久的興趣,保證幼兒積極自主探索和思考;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孩子們的社會性在混齡的體育活動中得到發展,他們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愛護、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大年齡的孩子可享受到當哥哥姐姐的樂趣與責任;小年齡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獲得的照顧、關懷和幫助,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的情緒體驗,真正凸顯“健康”的意義!
在嘗試和探索中一路走來,我們在體驗中積累,在收獲中感悟。打破班級、年齡界限的混齡體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多交往機會,幼兒擴大了交往對象,接觸到新的同伴和老師,幼兒調節自我,語言表達能力、分享合作能力、樂于助人等優良品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豐富、完善混齡戶外游戲的內容、材料、組織與指導,注重個體幼兒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們也將繼續運用有效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分析不同年齡段孩子在混齡戶外游戲中的行為表現,關注幼兒的個體需求和整體發展,以《指南》為引領,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課程觀,充分發揮混齡游戲的最大教育價值,讓孩子們在夢想的藍天下,健康快樂自信地結伴飛翔。
(江蘇省無錫市仁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