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梅 蔣雪麗 文清德 藍文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鏡中心,廣東 廣州 510080)
酸化水消毒內鏡的應用體會
鄧秀梅 蔣雪麗 文清德 藍文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鏡中心,廣東 廣州 510080)
目的 評價酸化水消毒內鏡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使用酸化水消毒內鏡情況。觀察內鏡外表金屬部分和非金屬部分腐蝕情況,以及內鏡腔內微生物培養結果。結果 使用酸化水消毒胃鏡52 630例次、腸鏡37 415例次。29條內鏡外表金屬部分未發現銹蝕,其非金屬部分未發生光澤改變等情況;消毒后的內鏡腔內微生物培養580例次,合格580例,合格率100%。結論 臨床護理人員應熟悉酸化水的特性,加強酸化水的監測,重視內鏡的清洗和設備的維護,進行洗消人員的培訓等,以保證酸化水消毒內鏡的效果,最大程度避免酸化水對內鏡傷害。
酸化水; 消毒; 內鏡; 護理
Acidified water; Disinfection; Endoscope; Nursing
氧(酸)化電位水,又稱為氧化還原電位水,是一種新型消毒、醫療用水,1998年在日本率先應用后,己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可[1]。它是在經過軟化處理的自來水中添加了0.05%氯化鈉,通過氧化電位水生成器中帶離子隔膜的組合電解槽電解而成。由于酸化水具有瞬間殺滅致病微生物的顯著優點,殺菌速度遠遠優于戊二醛、過氧乙酸等傳統內鏡消毒劑,2005年世界內鏡協會將其列為內鏡首選消毒劑之一[2]。酸化水的殺菌有效性雖然得到了公認,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卻有許多醫院因顧忌酸化水可能腐蝕內鏡而放棄使用[3]。我科在使用酸化水過程中,未發現內鏡有被腐蝕現象,內鏡腔內微生物培養合格率達100%。現將我科在酸化水監測、使用注意事項、設備的維護、洗消人員的培訓等方面的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5年1月,內鏡中心有胃鏡15條,腸鏡14條,平均每日胃、腸鏡檢查量(100±10)例;使用酸化水消毒胃鏡52 630例次,消毒腸鏡37 415例次,每次消毒時間5 min。
1.2 洗消設備 清洗消毒間內有兩套一體化洗鏡槽,自2010年起安裝并使用,分為胃鏡組和腸鏡組。一體化洗鏡槽包含:(1)清洗槽、酶洗槽、漂洗槽、消毒槽、終末漂洗槽、干燥臺。(2)每槽配備全管道灌流器和計時器。(3)壓力水槍。(4)壓力氣槍。(5)測漏儀器。(6)內鏡專用刷。(7)內鏡吹干機。(8)中心負壓吸引儀。(9)低纖維絮且質地柔軟的擦拭布。生成酸化水相關設備:自來水過濾裝置、軟水機、日本阿曼諾(AMANO)酸化電位水生成器以及酸化水儲蓄罐。
1.3 清洗消毒方法 采用人工清洗消毒內鏡形式,依據衛生部提供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執行消毒程序:檢查結束后,內鏡在床側用酶液方紗去除內鏡外部表面的黏液和污染物;反復送氣、送水,吸引酶液10 s,再送至清洗室處理;按照水洗、酶洗、清洗、干燥、消毒、末洗的順序進行消毒,最后內鏡吸引75%酒精并吹干。
1.4 觀察指標
1.4.1 內鏡外表面腐蝕情況 觀察內鏡外表面金屬材料部分有無黃紅色銹蝕點,非金屬材料外表光澤有無變化(發黃、發粘等)。
1.4.2 內鏡的消毒效果監測 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 mL含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內鏡活檢口注入,另用15 mL無菌試管在活檢出處口收集,及時送檢,2 h內檢測。消毒后的內鏡合格標準為:細菌總數低于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
1.5 結果 2010年1月-2015年1月,共使用酸化水消毒胃鏡52 630例次、腸鏡37 415例次。所用29條內鏡均未發現金屬部分出現銹蝕點,其鏡身表面光澤無變化,未見發黃、發粘等被酸化水腐蝕現象。對內鏡腔內微生物培養580例次,580例合格,合格率達100%。
2.1 加強酸化水監測 本中心嚴格篩選酸性電位水生成器品牌,該儀器出廠已按標準設置好ORP恒定值為1 100 mV。每日使用酸化水前,洗消人員需要監測PH值和有效氯濃度。要求pH值為2~3,有效氯濃度為50~70 mg/L,兩個觀察指標均要求合格,若監測到其中任一指標異常,應盡快通知酸水機維護方尋找原因并解決。若維護方不能在短期內解決,可采用下述應急方案:使用2%戊二醛原液代替酸化水,消毒時間為10 min,末洗階段用流動水沖洗2 min。
2.2 熟悉酸化水的特性 首先,由于酸化水暴露在光線、大氣下其氧化還原電位隨著時間和有效氯的喪失而下降,進而變成普通水,因此,須現配現用,消毒浸泡時須保持酸化水的溢流。其次,消毒前注意用氣槍排出內鏡腔內的水份,以免稀釋酸化水的濃度。最后,消毒完畢應予流動過濾水沖洗內鏡,預防酸性殘留腐蝕內鏡,充分干燥后懸掛儲存。
2.3 重視清洗 電子胃鏡、電子腸鏡均是細小的管腔類器械,若清洗不徹底,會使管腔內附著有機物和微生物。由于酸化水有理化性狀不穩定的缺點,極易受到有機物的影響而使消毒效果下降。因此,要特別注意清洗的細節:(1)內鏡使用后立即用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 s,吸引酶液、裝好防水蓋后送清洗間清洗。(2)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特別在刷洗時必須兩頭見刷頭,并洗凈刷頭上的污物;注意選擇正確的內鏡清洗刷,刷毛必須接觸管壁以去除污物。(3)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時間須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保證酶洗液一用一換,避免重復使用。(4)清洗過的內鏡須吹干后再放入酸化水中消毒,避免攜帶的水分稀釋消毒液。
2.4 做好酸化水相關設備的維護 酸化水的質量受到水質的影響較大,近5年的維護記錄中,水質不純或水質較硬均是影響酸化水穩定性的主要原因,甚至可堵塞酸化水生成器的排水管,導致不能生成酸化水。本中心對每個相關設備制定維護檔案:自來水過濾裝置的濾芯每半年更換一次;軟水機每天自動清洗10 min,設定每周三自身清潔2 h;酸化水儲蓄罐每季度清洗一次;一體化洗鏡槽的自來水濾芯視水質更換,一般可用3個月。經過及時的維護保養,可保證所用設備在穩定的使用狀態,酸化水嚴密監測正常,從而能有效的控制內鏡的消毒質量。
2.5 重視洗消人員的培訓和管理 本中心內鏡主要為手工清洗,容易受人為因素影響,若洗消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責任心不強,將會影響內鏡的清洗消毒效果。因此在培訓洗消人員的方面,要求員工必須掌握內鏡消毒相關知識:內鏡清洗消毒的規范和流程,消毒液的監測及使用要求,清洗消毒相關儀器的操作流程及日常維護,停水、停電、儀器故障的應急預案等。洗消人員至少每兩周接受清洗消毒知識的強化培訓,控感員及時宣傳清洗消毒的新知識、新觀點,及時報道院內外、省內外或國外內鏡清洗監測的結果,警醒每位員工認真對待每一條內鏡的清洗消毒,做好每個步驟和細節的處理,認識到清洗消毒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護士長還要做到關心員工的生活,提高員工工作待遇,使其工作情緒穩定、敬業愛崗。
內鏡的清洗消毒是控制感染工作的重中之重,酸化水是一種綠色環保型消毒劑,因其性質無色、無刺激性氣味、對人體無害,而深受本中心醫務人員的歡迎。使用酸化水消毒內鏡要注意細節處理、做好每日監控、重視內鏡清洗步驟、設備維護和人員培訓,只有持續不斷地做好這些工作,才能更好地使用酸化水消毒內鏡,既保證內鏡的消毒質量又避免其不受酸化水損害。
[1] 席惠君,張玲娟.消化內鏡護理培訓教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42-44.
[2] Spach DH,Silverstein FE,Stamm WE: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 b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and bronchoscopy[J].Ann Intern Med,1993,118(2):117-128.
[3] 姚新寶,熱娜,蘇梅,等.消化內鏡酸化水清洗消毒有效性的醫院感染管理體會[J].新疆醫學,2007(04):238-239.
鄧秀梅(1977-),女,廣東三水,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胃腸鏡室的護理工作
R472.1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28
201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