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文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調查報告·
乳腺癌根治術后3年以上生存者全面康復認知與需求的調查研究
曹學文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目的 調查了解乳腺癌術后3年以上的生存者對身體、心理、社會的康復問題以及需求狀況。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80例從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天津市腫瘤醫院行乳腺癌根治術后的患者康復情況。結果 研究對象的康復認知情況得分排名居前3位的是掌握預防及應對腫瘤復發知識,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解除身體上痛苦;不同維度需求中,信息需求得分最高,其次是愛與歸屬的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得分最低。結論 康復護理應從患者的生活、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通過志愿者隊伍、醫院工作者、社區醫務人員、網絡平臺、微信平臺、康復門診為患者創建一個醫院-社區-人性化的康復模式,實現生理、心理、社會的全面康復,提高患者回歸社會的信心。
乳腺癌根治術; 康復認知; 需求理論
Breast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Rehabilitation cognition; Demand theory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已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1]。隨著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至女性癌癥死因第6位,Ⅰ、Ⅱ期乳腺癌的20年存活率分別可達87.6%和75.8%[2]。乳腺癌根治術的標準術式是切除全部乳房及其周圍脂肪組織,切除胸大肌、胸小肌,清除腋窩及骨下淋巴結和脂肪組織,因此易導致上肢水腫和肢體功能障礙;同時,由于乳房缺失可引起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及性生活困難,這一系列并發癥將會伴隨終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3]。考慮到患者結束系統治療(手術加放療/化療)及治療后康復的時間,本研究對80例乳腺癌根治術后3年以上的乳腺癌生存者進行全面康復的認知和需求狀況調查,以期尋找實現患者全面回歸社會的方法和途徑,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通過本院病案室隨訪,隨機抽取80例每年回訪積極反饋的患者的電話號碼及各種信息,逐一進行確認,講明調查問卷的目的、方法、手段及配合意義。納入標準:(1)居住5年以上的天津市居民。(2)年齡26~76歲。(3)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女性患者。(4)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有嚴重軀體疾病,不能完成本次調查者。(2)既往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陽性家族史者。(3)行內分泌治療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問卷
1.2.1.1 一般情況調查表 自行設計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術后是否復發轉移及術后并發癥(功能障礙,患肢水腫,皮瓣缺血壞死)等方面。
1.2.1.2 康復認知情況調查表 康復認知包括患者日常生活方面和心理社會的諸多方面,本研究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4-5]選取了23項康復認知內容。采用Likert4級評分方法:不需要1分,需要2分,十分需要3分,非常需要4分,得分越高說明需求程度越高。
1.2.1.3 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康復需求問卷 本問卷于2009年由趙穎等[6]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研制,包括46個條目7個維度,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信息需要、審美需要。采用Likert4級評分方法:無所謂1分,不需要2分,需要3分,非常需要4分,得分越高說明需求程度越高。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 0.918,分半系數為 0.76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調查方法 在填寫調查問卷前由研究者采用統一指導語講解填寫方法和問卷內容,征得同意后,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問卷,15 min內完成,問卷當場回收。

2.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2.2 康復認知情況得分及分析 見表2。

分

分
2.3 不同維度需求情況 80例研究對象在七個不同的維度需求中,信息需求得分(38.18±4.63)分最高,其次是愛與歸屬的需求(22.04±2.89)分,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得分(12.04±2.44)最低。
3.1 乳腺癌根治術后3年的乳腺癌生存者面臨的康復需求多樣 通過本調查得知乳腺癌根治術后3年乳腺癌生存者最擔心的問題還是腫瘤復發,同時腫瘤的復發又會影響患者的生理、愛與歸屬等方面需求;7個維度需求中信息需求居首位,可見患者及家屬渴望獲得最準確的腫瘤康復方面的知識、腫瘤復查時間、腫瘤復發的癥狀和體征。調查中發現在乳腺癌根治術后3年以上的康復期,患者對“掌握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方法”“提供護理專科手冊”的需求很高,由此說明乳腺癌根治術后3年以上的患者更加關注與自身疾病相關的各種問題,希望通過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達到身心健康、心情愉悅,防止腫瘤復發。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已經由單純的功能化護理轉向整體化護理,醫院通過健康科普手冊、健康墻報、健康專題講座等形式向來醫院復查的患者提供相關的康復知識,將心理疏導聯合團體康復治療[7]、志愿者參與健康教育[8]等方法融入乳腺癌生存者康復過程中,同時也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交流手段,如建立以微信、QQ等現代社交平臺為依托的新型護理模式,滿足患者康復需求。
3.2 乳腺癌術后3年以上患者得到家人及社會的關愛程度不理想 由于女性重要性器官——乳房的缺失,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對生活悲觀和失望等不良的情緒反應[8],在本調查中,患者對愛與歸屬的需求得分較高,表現出渴望得到家屬的陪伴和精神、情緒上的安慰與鼓勵,與病友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等,此項需求中,尤為重要的是愛人的生理、心理及性生活的關愛,袁永熙等[9]曾對1 974名上海乳腺癌康復俱樂部會員的調查中發現,乳腺癌患者患病前,有正常的性生活者出院后93%沒有恢復,40%的患者完全終止性生活,80%以上的患者擔心性生活會加速乳腺癌的復發,因此,需要糾正患者及家屬對性生活的憂慮和偏見,使其認識到性生活質量是總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10];同時,鼓勵患者參與康復沙龍、加入社會康復組織,和病友之間建立良好的姐妹關系,互相交流康復經驗,減少患者的社會孤立感,進一步提高乳腺癌長期生存者的生活質量。
[1]NelsonHDIakherB,CantorA,etal.Riskfactorsforbreustcancerforwomenaded40to49year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AnnInternMed,2012,156(9):635-648.
[2] 許良中,張廷.乳腺病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144-146.
[3] 周揚,張晟.乳腺癌術后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8):2051-2055.
[4] 王世平,李曉玲.乳房切除術后不同時間病人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0):935-937.
[5]BelkonJK,MillerMF,DoughertyK.Theneedfordecisionandcommunicationaids:Asurveyofbreastcancersurivors[J].JCommunitySupportOncol,2015,13(3):102-104.
[6] 趙穎.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康復需求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9.
[7] 趙亞婷,張景華,蔡海峰,等.心理疏導聯合團體康復治療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6):989-991.
[8] 駱惠玉,林朝春,林云月,等.志愿者參與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50-652.
[9] 袁永熙,袁正平,施潔,等.乳腺癌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5,2(5):473-476.
[10]劉少華,強萬敏,陳育紅,等.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3):2115-2118
曹學文(1965-),女 ,天津,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腫瘤患者的家庭康復與心理問題
R473.73,R737.9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33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