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王紅梅 權曉莉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陜西 西安 710004)
沖洗吸痰管生理鹽水染菌情況調查
劉媛媛 王紅梅 權曉莉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陜西 西安 710004)
目的 檢測吸痰沖洗用0.9%無菌生理鹽水染菌情況,探求合理、安全的沖管液更換時間和盛放容器。方法 采集EICU、RICU、ICU病室中需要吸痰患者床旁配置的開啟鋁蓋玻璃瓶裝生理鹽水,調查其在使用的24 h中6個時間點的染菌情況,并對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預沖管用的生理鹽水24 h均無細菌檢出,吸痰后沖管用的生理鹽水在每一個時間點均檢出有致病菌污染,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污染程度逐漸加重。結論 吸痰預沖液使用開啟鋁蓋后的瓶裝生理鹽水是安全的,且24 h更換一次是合理的;但對于吸痰后沖管用的生理鹽水最好采用滅菌后的廣口容器,每次使用前傾倒足量的沖管液,且容器24 h更換較為適宜。
吸痰; 沖洗鹽水; 更換時間; 細菌污染; 護理
Sputum suction; Washing saline; Replacement time; Pollution of bacteria; Nursing
吸痰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操作之一,及時有效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進行有效通氣、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有效措施,而控制吸痰過程中各個環節無菌則是減少院內感染的關鍵。吸痰前沖管鹽水用以檢查管道是否通暢,潤滑導管前端;吸痰后的沖管鹽水可以沖洗吸痰管路,減少痰液中的細菌在管道內的存留繁殖,避免逆行感染,同時可以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導管。有研究報道[1]對吸痰過程中12 h更換一次的用于沖洗吸痰管的生理鹽水進行細菌學檢測發現,沖管液的細菌陽性率高達100%。我院的氣道內吸引標準化流程(SOP)中對吸痰所用的沖管液種類、使用時間等無詳細的要求,各科室多按自己的內部規定執行,為了規范我院氣道內吸引SOP操作流程,節約成本同時保證沖管鹽水安全性,降低VAP的感染率,開展了此項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8-11月的每月中的某一天進行橫斷面的調查,共進行4次采樣,留取ICU、EICU、RICU病室中需要吸痰的患者使用的鹽水進行微生物檢測。納入標準:(1)使用呼吸機或氣切的患者。(2)患有肺部感染者。(3)每日吸痰次數5次以上者。本組監測患者共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氣切患者5例,使用呼吸機24例,29例患者均患有肺部感染。采集標本共計346個,其中采集的RICU患者中3例患者同一批次的采樣有36個標本污染并予以剔除,本研究實際采用標本310個。
1.2 采樣方法 根據各科室沖管鹽水的更換時間選取更換后4 h、8 h、12 h、16 h、20 h、24 h的6個時間點進行采樣。方法:使用2 mL無菌注射器在無菌操作下采集被監測的鹽水1 mL,加入到有2 mL洗脫液的試管中并存放于4 ℃冰箱,待全部采樣結束立刻送檢。用無菌吸管吸取洗脫液1 mL接種平皿,將冷至40~45 ℃的熔化營養瓊脂培養基每皿傾注15~20 mL,放入(36±1)℃恒溫培養箱培養48 h,計數菌落數,并分離致病微生物。
1.3 評價標準 接觸黏膜的醫療用品細菌菌落總數≤20 cfu/g(或100 cm2),不得檢出任何致病微生物為合格[2],本實驗的評價標準為無細菌生長。
本研究310個標本中,檢出陽性32個,陽性檢出率10.32%。被監測的鹽水中吸痰前用鹽水的6個時間點的155份標本均為無細菌生長;吸痰后沖管用的鹽水在采集的各個時間段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吸痰后沖管鹽水微生物檢測結果 個
3.1 根據循證研究結果,修訂、規范操作流程 檢測結果顯示,吸痰前沖管所用的鹽水24 h內無細菌生長,沖管是安全的,因此吸痰流程中可明確吸痰前沖管液選用0.9%的瓶裝鹽水,注明開瓶時間,每瓶的使用時間不超過24 h。選用瓶裝生理鹽水可以省去使用滅菌容器的消毒費用,許葉華等[3]的認為溫開水作為吸痰沖洗液雖然更能節約費用,但生理鹽水的取用更加方便,且規避了某些人用自來水代替溫開水吸痰的風險,執行力會更高。吸痰后的沖管鹽水第一個4 h便有細菌檢出且與患者的感染菌一致,隨著時間的增加菌量也在增加。徐素琴等[4]自制的無菌吸痰治療盒的應用研究采用帶蓋一體式不銹鋼滅菌罐,每次吸痰時傾倒生理鹽水足量,每次沖管盡量用盡所有的鹽水,容器24 h更換1次。應用此方法或可解決這一難題,在吸痰后沖管鹽水選用廣口滅菌缸,每次吸痰前從沖管前所用的鹽水瓶中傾倒鹽水足量沖管,滅菌缸24 h更換一次,這樣由原來的兩瓶沖管鹽水變成一瓶,縮短了使用時間,同時對于吸痰次數少的病人還可以節約一瓶鹽水的用量。但由于臨床工作繁忙(瓶簽過小,看不清楚,或病人急需吸痰,查看不仔細等原因),護士容易發生兩瓶鹽水混用現象,區分盛放容器選用瓶裝鹽水做吸痰前沖管液,滅菌缸盛放吸痰后沖管液,可以避免上述情況,保證吸痰過程的無菌。
3.2 加強過程管理,保證整個過程的無菌操作 在被檢測的鹽水中RICU被檢的兩例患者所用的鹽水中6個標本均檢出大于10萬個的陰溝腸桿菌,從檢測結果分析,懷疑沖管鹽水或盛放容器被污染,進行原因追蹤:(1)本次RICU采樣共采集標本181個,采樣管統一來自細菌室,對照樣本無菌檢出,排除采樣管污染的可能。(2)本次檢測采用盲法,采樣標本提前隨機編號,結果中只有RICU的患者使用的鹽水中檢出陰溝腸桿菌,排除微生物室污染的可能。(3)本次采樣分時間段進行,采樣人員有白班及夜班兩個人完成且采樣人員被要求采樣過程無菌操作,排除采樣人員污染標本的可能。(4)采樣患者為肺部感染,致病菌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均未檢出陰溝腸桿菌,因此該病菌不是來自患者呼吸道,且兩例患者使用的鹽水同時檢出陰溝腸桿菌,高度懷疑沖管鹽水或盛放容器被污染。經調查感染源為開啟鹽水瓶蓋的剪刀污染鹽水瓶口造成,該剪刀為處理醫廢而未消毒的剪刀。衛生部2011版《臨床護理實踐指南》要求吸痰過程遵循無菌原則,《護士繼續教育手冊》吸痰時亦要求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各種無菌物、導管及無菌水均應每日更換,以防污染呼吸道。因此,在整個吸痰過程及各種用物均應遵循無菌原則,嚴控各個環節,避免交叉感染。
[1] 馮柳芳.吸痰過程中沖管液更換時間選擇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5):1041-1042.
[2] 吳少珠,劉凌云,李清.氣管內套管兩種不同清潔及消毒方法效果的對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894.
[3] 許葉華,牛麗,黃穎瓊.溫開水作為吸痰沖洗液的安全性探討[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7):5-6.
[4] 徐素琴,楊柳,袁宏艷.自制無菌吸痰治療盒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20):53-54.
劉媛媛(1980-),女,陜西西安,碩士,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危重癥患者護理
王紅梅,E-mail:392233437@qq.com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34
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