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威 鄧業巍 王東
鄭州人民醫院肛腸外科 鄭州 450003
RPH治療混合痔的臨床體會
張勝威 鄧業巍 王東
鄭州人民醫院肛腸外科 鄭州 450003
目的 探討自動套扎術 (RPH)治療混合痔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取RPH治療60例混合痔患者,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手術時間(19.2±5.2)min,創口愈合時間(5.3±2.6)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3%(5/60)。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60)。術后隨訪6~12個月,其間未出現肛門失禁、肛門狹窄、再出血等并發癥及復發病例。結論 RPH治療混合痔,總有效率高,術后并發癥少,肛門功能恢復滿意。
RPH;混合痔;效果觀察
痔是肛墊病理性肥大、向下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液瘀滯形成的局部團塊,在肛門直腸疾病中最為常見。其中混合痔主要表現為間歇性內痔出血、肛門腫物外脫及便秘[1]。2014-02—2016-02間,我院對60例混合痔患者應用自動套扎術(RPH)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患者均經肛門鏡等檢查確診,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齡39~68歲,平均44.5歲。病程2~12 a,平均6.4 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間斷性內痔出血、肛門便血及墜脹不適等癥狀。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中有關混合痔的診斷標準。排除:(1)合并肛周膿腫、肛瘺及肛周皮膚病患者。(2)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3)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精神病患者。(4)婦女月經期。其中Ⅰ°伴內痔18例,Ⅱ°伴內痔22例,Ⅲ°伴內痔20例。
1.2 方法 術前2 h常規灌腸清潔腸道,術前30 min預防使用抗生素。椎管內麻醉,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肛管和直腸下段采用0.1%~0.2%新潔爾滅消毒。擴肛并置入肛窺器觀察內痔分布及痔上黏膜情況。再次消毒肛管直腸下段,顯露內痔和齒狀線。負壓吸引接頭連接好外源負壓系統,RPH套扎器槍頭通過肛窺器對準目標,啟動負壓器,吸入組織至槍管內。負壓達到-0.08 M Pa左右時釋放膠圈,套住目標組織。術中注意套扎部位不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可根據痔脫出程度采用串聯式套扎。打開負壓氣閥,再解套目標組織。根據情況一次可套扎3~5處。 手術結束后檢查內痔套扎情況及有無活動性出血,如有滲血則予以電凝止血或明膠海綿壓迫止血。術后禁食6 h,應用3~5 d抗生素預防感染,規范創面換藥以促進愈合。
1.3 療效評判標準及觀察指標 (1)根據《痔臨床診治指南》[2]評判臨床療效。治愈:內痔出血、肛門便血、疼痛、脫出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有效:內痔出血、便血、疼痛和脫出癥狀及體征明顯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無改善。(2)觀察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使用鎮痛劑例數及創口水腫、內痔回縮不全等并發癥情況。
本組手術時間(19.2±5.2)min,術后均未應用止痛劑。術后創口水腫2例,少量出血1例,內痔回縮不全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3%。未發生尿潴留等其他并發癥。創口愈合時間(5.3±2.6)d。依據療效評判標準:治愈37例,有效11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96.7%。術后隨訪6~12個月,未出現肛門失禁、肛門狹窄、再出血等并發癥及復發病例。
手術過程中保證肛門功能相對完整性是混合痔治療的難題之一。傳統外剝內扎術操作簡單,但術中對部分肛墊組織以及齒狀線破壞較大,術后愈合時間長、易出現肛門水腫、嚴重疼痛、術后大出血等并發癥,且可因排便功能受損而出現肛門墜脹、大便失禁等。RPH術通過環形吻合器切除直腸下段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切除的同時進行吻合,切斷痔核血液供應。不僅恢復肛墊正常解剖位置,保留肛門精細感覺功能,痔核也因“斷流”逐步萎縮,保證肛功能相對完整[3]。術中、術后疼痛輕微,手術創面無明顯出血。但對術者操作技術要求高,操作不當,易導致直腸穿孔及術后復發[4-5]。RPH術治療是通過膠圈緊縮阻斷痔核的供血,使痔核萎縮,減少對動靜脈血管及周圍組織的破壞,可有效降低術后痔核出血率。RPH術操作術野大,不僅擴大RPH對痔的治療范圍,有助于病灶目標的準確選擇和定位,保護肛墊組織。同時可控的負壓吸引裝置使手術操作相對簡單[6],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而術后套扎處能產生疤痕支持固定,多余痔核也被剪除。肛門外觀平整,可提高手術治療或術后功能恢復效果。但須嚴格選擇手術病例,對于合并外痔且痔體積較大的的混合痔患者,單純實施RPH術效果不理想,需結合患者病情及醫院技術力量,綜合評估,合理選擇PPH、RPH、外剝內扎術或聯合治療等手術方式,以保持肛管正常形態和功能,減少術后水腫、疼痛等諸多并發癥,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 王忱,侯學忠,趙東旭,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釘合術聯合外剝內扎術治療老年環形混合痔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923-924.
[2]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3] 趙恒飛,張宇,鄭芳,等.RPH治療80例Ⅲ°-Ⅳ°混合痔療效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21(4):267-269.
[4] 井曉峰,秦煥.RPH與PPH治療內痔為主環狀混合痔(附210例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6,20(1):11-15.
[5] 高瑞忠,梁小波,許長年,等.痔上粘膜環切釘合術與Milligan-Morgan術治療Ⅲ°、Ⅳ°內痔2年療效比較[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8,15(2):136-138.
[6] 胡響當, 李帥軍, 羅敏,等. 自動痔瘡套扎術(RPH)結合剪口結扎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研究[J]. 中國中醫急癥,2016,25(3):403-404.
(收稿 2016-12-30)
R657.1+8
B
1077-8991(2017)04-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