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瑞 祁傳才 陳洪柱
河南鄧州市中心醫院骨科 鄧州 474150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王延瑞 祁傳才 陳洪柱
河南鄧州市中心醫院骨科 鄧州 474150
目的 探討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對58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觀察術后疼痛緩解、椎體高度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58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前VAS評分為(6.60±1.02)分,術后第1天VAS評分為(2.30±0.72)分,1周為(2.30±0.72)分,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復查X線片椎體高度平均恢復范圍為86.80%,術后1個月復查X線片椎體高度平均恢復范圍為86.16%。隨訪6~18個月,復查椎體高度均無明顯丟失,未出現疼痛加劇、神經損傷、脊髓壓迫、肺栓塞及感染等并發癥。相鄰椎體未見有新的明顯壓縮性骨折。結論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并發癥少、疼痛改善明顯,椎體恢復高度效果好。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
胸腰段是脊柱應力最集中的部位之一,骨質疏松情況下該部位極易發生壓縮性骨折。故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成為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制動,疼痛緩解慢,壓瘡、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高[1],對骨折的順利恢復和患者生活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 2014-01—2016-04間,我們對58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8例患者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60~73歲,平均66.24歲。有跌倒外傷史30例,無明顯原因28例,均以腰背部疼痛為主要表現。排除有脊髓、神經受損或壓迫癥狀患者。均經胸腰椎X線片、CT掃描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椎體后壁基本完整,均為新鮮骨折。T106例,T1110例,T127例,L121例, L29例,L35例。
1.2 方法[2-4]術前常規行影像學檢查,確定病變部位、受累程度、椎弓根及椎體后緣有無破壞及破壞程度等。硬膜外麻醉,取俯臥位,在C臂透視機下,單側或雙側椎弓根經皮穿刺入路。當穿透骨皮質進入椎體后,逐漸使針尖抵達椎體的前1/3處即可。移除穿刺針芯,導針引導下插入擴張套管并留置套管外鞘作為工作套管。骨鉆順工作套管擴大椎體骨性通道,置入可擴張球囊。當球囊到達終板或該側椎體高度恢復滿意時取出球囊。調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骨水泥至黏稠狀態。X線透視顯示骨水泥沿骨小梁間隙浸潤。注射過程中避免骨水泥進入椎管、椎間孔及血管內。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拔出穿刺針。圍術期均予以抗骨質疏松等對癥治療。 1 d 后帶腰圍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1)疼痛緩解:術前及術后1 d、1周應用疼痛VAS評分評估疼痛程度,共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疼痛劇烈。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2)椎體高度恢復:結合手術前后影像學測量的高度,按百分比計算椎體高度恢復情況。傷椎標準高度取值為上下椎體的均值。 (3)血管栓塞及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58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前VAS評分為(6.60±1.02)分,術后1 d VAS評分為(2.30±0.72)分,術后1周VAS評分為(2.30±0.72)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復查X線片椎體高度恢復范圍為 82%~100%, 平均為86.80%。 術后1個月復查X線片,椎體高度恢復范圍為80%~100%,平均為86.16%。隨訪6~18個月,椎體高度均無明顯丟失,無疼痛加劇,未出現神經損傷、脊髓壓迫、肺栓塞及感染等并發癥。相鄰椎體無新的明顯壓縮骨折。
老年患者椎體抗壓強度和椎弓根握持力減弱,故實施椎弓根螺釘等固定復位手術治療創傷大、術中出血多,亦增加手術風險和影響治療效果。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等微創手術,通過注入骨水泥能夠使椎體維持穩定狀態,減輕椎體神經刺激,達到穩定骨折和緩解疼痛的目的。目前成為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主要方式。其中PKP通過球囊撐開壓縮椎體,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腔,使骨水泥易在高黏滯和低壓力狀態下注入。有利于更好恢復壓縮椎體高度,增加椎體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止痛作用,減少長期臥床所引起的并發癥發生率。并避免PVP治療中存在的“畸形固定”和骨水泥滲漏率較高等缺陷,從而降低血管出血和栓塞的形成,提高手術安全性。尤其適合≤4周的新鮮骨折患者。準確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是提高PKP效果與減少并發癥的重要保證。對于陳舊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PKP在恢復椎體高度上的意義不大。對于下列情況者均應禁止或謹慎應用[5-6]:(1)存在凝血障礙或對PKP材料過敏。(2)影像學檢查有椎體壓縮性骨折但無疼痛癥狀。(3)經藥物等保守治療疼痛明顯改善者。(4)爆裂骨折或累及椎體后緣者。此外,術前應仔細詢問病史,全面做好體格檢查,結合CT、MRI等影像學資料明確責任椎體,設計合理穿刺角度;術中精細操作,以避免或減少發生骨水泥外滲、神經根及脊髓前角損傷等。
我們對58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術后疼痛緩解明顯,椎體高度恢復滿意。但本次觀察例數少、時間短,其手術效果和適應證的準確認識和掌握仍需今后進一步分析和總結。
[1] 朱坤張,長春,邵晨,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與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鄰近椎體繼發骨折的研究進展[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3):369-373.
[2] 羅狄鑫,李貴濤,陳為堅,等.經單側椎弓根入路椎體成形治療胸腰 椎壓縮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5):333-335.
[3] 王妙麗.經皮椎體成形術與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10):71-72.
[4] 楊新華,陳光華.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患者胸腰椎壓縮性骨折72例[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6):662-663.
[5] 包明波,何建新,許紹奇,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與經皮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脊柱外科雜志,2011,9(2):92-94.
[6] 陳凱,陳康樂,鄭康偉,等.PKP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臨床對比性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5,20(2):280-282.
(收稿 2017-01-26)
R683.2
B
1077-8991(2017)04-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