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老人互不繼承遺產協議是否有效?
4年前,喪偶的劉老伯打算與單身婦女方某登記再婚,卻遭到了子女們的反對,其理由是擔心父親一生積攢的財產落入他人之手。考慮到財產繼承問題,于是劉老伯和方某達成了一份“身后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之后雙方登記結婚。去年底,劉老伯因病去世,他的兒女從外地回來繼承老人的遺產,但方某卻表示,那個“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違反了“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的法律規定,應屬無效,所以她也享有對劉老伯遺產的繼承權。那么,這個協議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呢?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再婚障礙多、阻力大,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遺產的歸屬問題,幾乎成了老年人再婚的后遺癥和并發癥。而通過訂立婚前、婚后財產以及遺產歸屬協議,不失為防患于未然的辦法。雖然《婚姻法》第24條做出了“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的規定,但該法同時又規定,夫妻可以對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做出約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這里的約定,也包括對身后遺產處理的約定。可見,“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并不違反法律規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本案中,方某既然已與劉老伯簽訂了上述協議,那么她就不再享有對劉老伯遺產的 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