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信箱
主持人:譚立獨
電 話:13886171788
郵 箱:287927168@qq.com
本欄目由
湖北省總工會職工法律服務團
提供法律支持
《工友》編輯部:
顧某在開辦一家超市時,用其表弟肖某的名義辦理了營業執照,并讓肖某出面負責經營管理。半年前,肖某未經顧某許可,以自己的名義招聘我們入職。由于虧損嚴重,我們已經被拖欠三個月工資。當我們索要工資時,他們卻互相推諉,請問:我們究竟應該向誰索要工資?
李菲菲
李菲菲讀者:
你們既可以要求名義老板肖某一人支付,也可以要求肖某與實際老板顧某共同承擔責任。
首先,肖某難辭其咎。從合同角度上看,肖某應當支付工資。鑒于招聘你們的是肖某而非顧某,而肖某是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唯一經營者,意味著只有肖某和你們才是勞動合同中的當事人。肖某屬于支付工資的義務主體。
無線傳感網絡的拓撲結構和組網方式直接影響網絡的性能和通信協議的復雜度,按照有無AP的方式可分為2類,一種是無中心網絡,一種是有中心網絡[6]。考慮到本系統對無線通信的覆蓋范圍和傳輸速率的要求,采用有中心網絡結構,以及多跳路由的方式,避免長距離傳輸時,外界噪聲對無線通信的干擾,增加通信跳數以實現數據融合,達到節省能量的目的。
其次,顧某不得推卸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號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號為當事人,但應同時注明該字號經營者的基本信息。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因此,你們有權要求肖某和顧某共同擔責。工友
《工友》編輯部:
幾個月前,我在工作過程中遭遇意外傷害,保險公司依據雇主責任險中的相關約定,向我理賠了17萬余元費用。我所受傷害已被認定為工傷,但公司卻沒有為我辦理工傷保險,請問我還能否獲得工傷待遇?
林麗麗
林麗麗讀者:
你有權要求公司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一方面,雇主責任保險與工傷保險是兩種不同的保險。雇主責任險是一種盈利性質的商業保險,用人單位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參加投保。工傷保險是一種強制性保險,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繳納。雇主責任保險不能替代《工傷保險條例》所規定的工傷保險。
另一方面,公司仍需對你給予工傷賠償。你已經從保險公司獲得雇主責任險理賠,只能意味著保險公司依據約定履行了保險合同,并不等于你獲得了工傷保險待遇。公司必須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二款之規定,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即:“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工友

掃描二維碼,關注工友譚法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并可聯系小編免費獲贈2017年全年《工友》雜志、進行在線咨詢。
鐘蕓玲
商場應當向你給予三倍的懲罰性賠償,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
首先,商場必須作出懲罰性賠償。一方面,商場的行為構成欺詐。《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有關條款解釋的通知》第一條對該第三條解釋為:“是指經營者通過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虛構事實、隱瞞真實情況,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無論是否形成交易結果,均構成價格欺詐行為。”很明顯,商場的行為符合該構成要件。另一方面,商場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即商場應當按照你所購白酒價格的三倍向你給予賠償。
其次,你還可以向物價部門舉報,讓其受到應有的行政處罰。
工友
《工友》編輯部:
一周前,一家商場在其店門口打出“廠價直銷年貨,零利潤只為賺吆喝”的廣告。我入店選購時,發現一種白酒的價格標簽上寫明:原價158元,現價98元,遂花去1176元,購買了2件計12瓶。豈料,與好友微信聊天時卻被告知,我所購白酒原價是90元/瓶,商場不僅沒有降價,反而加價了。好友還通過拍照,出示了其此前在該商場購酒的小票。請問:我能否要求商場進行懲罰性賠償?
《工友》編輯部:
半個月前,8歲的兒子在上課期間不認真聽講,任課老師將我兒子逐出開著暖氣的教室,在沒有封閉的走廊處罰站。由于我兒子體質較弱,加之穿得比較單薄,被長時間的凜冽寒風吹刷后,引發了重感冒,并花去1200余元醫療費用。事后,我曾要求學校賠償損失,但卻遭到拒絕,理由是導致我兒子患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體質和犯錯,任課教師的目的也是為了教育學生,且并不希望我兒子出現感冒的后果。請問:學校真的無需擔責嗎?
唐雯麗
唐雯麗讀者:
《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其中的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任課教師將你兒子逐出教室,讓穿得比較單薄的他,在沒有封閉的走廊,于凜冽寒風中罰站,明顯當屬其列。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也指出:“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因此,學校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工友

聲明:本欄目部分內容將同步推送至工友譚法微信公眾號,所支付稿酬含工友譚法微信公眾號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