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_保康縣馬橋鎮人民政府經發辦主任 劉應乾 整理_張明蕾
劉應乾:礦山事故隱患的“克星”
口述_保康縣馬橋鎮人民政府經發辦主任 劉應乾 整理_張明蕾
我來自鄂西北大山深處的九里川,大山就是我的家鄉。伴隨著1983年的一聲隆隆巨響,埋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磷礦石被開發出來,從此,我更與這莽莽青山結下了不解的緣分。然而也就從這時起,因礦山事故致傷致殘甚至致死的礦工家屬們撕心裂肺的哭聲,也零星的多起來了。
那時,我剛好作為一家集體磷礦企業負責人,親眼目睹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因事故而鮮血淋漓的慘狀,安全事故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高懸在我們礦山人的頭頂。就是憑著這一點初心,從自己負責集體礦山企業開始,到由集體企業轉制到政府部門當公務員負責礦山安全,我始終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一干就是幾十年。
2004年,通過競爭上崗,我擔任了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這一職位,主抓的就是經濟發展和安全生產。那時,馬橋的礦山企業正受2003年“6.16”較大事故的影響,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的整頓狀態。
為了摸清楚各礦山企業的安全管理情況,找到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的癥結所在,我和同事們跑遍了轄區的每一個礦山,約談了礦山上的每一個企業負責人和具體負責礦山作業的包工頭。通過與他們面對面的談話,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時也聆聽一線礦山人工作的感受、意見與建議。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企業內設機構、人員配備、基礎檔案、管理機制不健全,教育培訓、隱患排查治理、“三違”人員的查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職業衛生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漏洞,全部呈現在了我的面前。
針對這些情況,我從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入手,對癥下藥,先后起草出臺了《加強礦山企業管理的十六項規定》、《馬橋鎮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制度》等一系列18個文件規章。通過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有效實施,一時間,原先粗放、無序、原始的礦山安全管理局面煥然一新。
每次安全檢查,我都要求參與檢查的人員用自己的雙眼確認真實,做到“十見五多”,即:隱患見物,違章見人,上崗見證,培訓見題,制度見冊,投入見賬,合同見書,處罰見票,設備見卡,預案見練;多走一步,多問一句,多觀察一會,多分析一次,多征求一些意見建議。“十見五多”的落實,增強了安全檢查人員的責任心,安全隱患的排查率明顯提高,安全生產事故明顯下降。
鄉鎮安全管理監察員是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的執行者、捍衛者。因此我孜孜不倦地汲取一切最新的知識技能,更時刻琢磨著如何把我所學的知識教給大家,并轉化成系統性的現代礦山安全管理理論。
我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相關培訓教材,整理了幾十本工作筆記,憑著一支爛筆頭,用手寫的方式撰寫并編印了《安全員工作日志》、《礦長工作日志》、《如何加強班組建設及對班組長的選拔培養》、《如何抓好鄉鎮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等十萬余字的文字材料和培訓資料,并親自授課,培訓人員累計達6萬余人次。